◎ 張國立
幽默感挺費氣力
◎ 張國立

前陣子到英國,約莫著領悟了幽默感的意思。我們坐火車在亞文河上的史特拉福站下車,我面帶微笑問售票的年輕站員:“莎士比亞故居往哪個方向走?”“莎士比亞?不認識。”他以無辜的表情回應我,“喔,你說的是賣披薩的莎士比亞嗎?”我愣在售票口前,史特拉福是莎士比亞的故鄉,這里的人怎么可能不知道他的故居在哪里,尤其是火車站的工作人員?身后的中年男子用高低起伏極大的英國腔接下我的話,跟售票員說:“這位先生問的不是賣披薩那位,應該是賣書的莎士比亞。”售票員沒回答,倒是和中年人笑得不可開交,我恍然大悟,他們耍我。
到德國的海德堡,我發現德國人也挺幽默。進餐廳吃飯,德國人愛喝啤酒,酒館內盡是人,有些點了很長很長裝5升啤酒的容器,看起來驚人。服務員見我對5升啤酒好奇,就問:“要來一份嗎?我們的廁所又大又干凈。”等等,我的腦袋需要轉—下,他的意思是啤酒利尿?或是說我可以慢慢喝,反正隨時上廁所都不必排隊?懂了,我回答:“嗯,5升的不錯,能不能裝在一個500毫升的杯子里?”
他朝我笑了起碼20秒,轉身離去,過一會只送來一杯500毫升的啤酒,并且說:“問過老板,我們沒那么大的500毫升杯子。”
這趟旅程老婆負責買票,老婆第一回在網上訂票成功,很高興,憑手機上的條碼便能上車,不必有車票。查票的車長來了,老婆秀出手機,成功通過檢驗,但車長皺眉皺得幾乎整張臉擠成一坨做饅頭前的面團,他很有禮貌地問:“你們兩個人?”老婆點頭。“可是只買了一張票。”老婆張口結舌。“不過,雖然買一張票,卻買了兩個座位?”老婆已經慌得掏錢包要付罰款。車長一邊將手機還給她,一邊搖頭:“電腦真是好東西。”說著就走了,既沒罰錢也沒要求補票。
原來,在德國坐火車,除非是高鐵,一般只買票不買座位,我們外來的游客不懂規矩,以為一定要買座位,至于為什么只買了一個人的票,要問我老婆在手機上訂票時的心情如何了。
我老婆學會了幽默,故意搞一張票兩個座位的游戲?從她濕漉漉的手帕來看,不是。幽默的是車長那句“電腦真是好東西”,不過,前提是不要求我們補另一張票的錢。
(摘自《都市麗人》2016年第9期 圖/筱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