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叢梅樊恒明
河南地標產品之開封菊花
陳叢梅樊恒明

開封菊花,是河南省開封市特有的農產品,2009年獲得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登記,總面積166.7公頃,產地面積100公頃。開封菊花享譽全國,不但花朵均勻肥大、花色姹紫嫣紅、花葉深綠肥厚、花株豐滿勻稱,而且具有生產健壯無病蟲害、品種多樣、耐運輸、花期長、造型豐富逼真等顯著品質特征,曾多次在全國菊展和其他各類花卉賽事中獲得眾多殊榮,贏得了“開封菊花甲天下”的美譽。開封已被評為全國唯一的“中國菊花名城”,菊花已經成為開封一張亮麗的名片。
菊花是我國傳統名花,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在東周《大戴禮記·夏小正》中就有:“九月榮鞠,鞠草也,鞠榮而樹麥,時之急也”的條文,這里的“鞠”即指的是菊花。菊花至今已有近3000年的歷史。菊花作為觀賞花卉始于東晉,東晉詩人陶淵明喜愛菊花,他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成為千古名句。在宋代,我國菊花發展進入興盛時期,大量菊花專著的出現就是很好的佐證。在宋代菊花發展的基礎上,明清時期的發展達到極盛。
菊花千姿百態,五彩繽紛,且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并因其獨特的“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的迎寒吐蕊、傲霜怒放的氣節,每每被古今文人學士所歌頌,也為我國歷代人民所喜愛。
開封,作為歷史名城,菊花是它悠久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古以來,開封愛菊、種菊、賞菊、斗菊、詠菊之風盛行,唐代詩人劉禹錫曾描述開封菊花:“家家菊盡黃,梁園獨如霜”。至宋代,東京開封菊花已馳名全國。暮秋時節,各地名菊薈萃于此,一比高下。《東京夢華錄》載:“九月重陽,都下嘗菊,無處無之。”足見當時菊風之一斑。愛菊者眾,遂育成風,又反過來推動養菊技術和賞菊水平的提高。更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出現世界上第一部菊花專著《菊譜》,收集品種35個。明代詩人李夢陽曾來汴賞菊,并賦詩一首:“萬里游燕客,十年歸此臺。只今秋色里,忍為菊花來。”在禹王臺的乾隆御碑中,至今還可看到“楓葉梧青落,霜花菊白堆”的詩句。正因為菊花與開封人民的不解之緣,菊花傲霜怒放、盡展風姿的品格也成為開封備受推崇的城市精神。
開封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降水適中。夏季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有利于菊花營養生長,秋季涼爽和短日照有利于菊花花芽分化。開封土質疏松透氣,土壤肥沃,菊花種植基地平均pH值7.7,適合菊花的生長。菊花種植在不斷的實踐中,還形成了一套具有開封特色的栽培技術,并得到了國內外專家的廣泛認可。開封的菊花事業十分興旺發達,已經成為當今我國最重要的菊花栽培中心之一。1983年,開封市第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決定把菊花命名為“市花”,確定每年舉辦“菊花花會”,充分展示了開封人高超的菊花栽培技藝,展示了開封人對于菊花之美的深刻領悟。菊花花會已成為開封的重要節會和傳播開封文化、擴大交流、宣傳開封的重要平臺,為開封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菊花是開封市花,開封人喜愛菊花,養菊之風蔚然,全市各大公園都設有菊花基地。此外,市區還分布著眾多的由個體養菊能手建立的菊花基地,特別是南郊魁莊,它于1999年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菊花之鄉”。開封市于2000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鑒社《中國土特名產年鑒》收錄為“菊花之鄉”。開封菊花以繁多的品種優勢和高超的養菊技術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養菊工作者,他們紛紛慕名來到開封購買菊花種苗,交流菊藝。每到金秋十月,全市機關、學校、工廠、商店、大街小巷,到處都是盛開的菊花。花海人潮,五彩繽紛,四海賓朋,紛至沓來。漫步這座文化古城,到處都是鮮艷奪目的菊花,聞到的是沁人心脾的菊香。
開封具有菊花栽培的優越的自然條件、悠久的栽培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經過多年的積累,開封菊花產業作為“朝陽產業”已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逐漸走進市民生活,走進城市園林綠化,走進茶用、藥用、釀用等副產品開發領域。就種植技術來講,開封菊花造型獨特,開封菊花一直處于領先水平,并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開封菊花已經成為一個價值品牌,一張亮麗名片,走出國門,享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