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鐵奎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蘇市畜牧獸醫站,新疆 烏蘇 833000)
犬皮膚真菌病診治
蔡鐵奎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蘇市畜牧獸醫站,新疆 烏蘇 833000)
引起犬皮膚真菌病的主要是犬小孢子菌,有時須毛癬菌、疣狀毛癬菌和石膏狀小孢子菌也可引起發病,皮膚真菌的抵抗力極強,其在日光照射或0℃以下可存活數月。附著在犬舍、器具、樁柱等上的病犬皮屑中的真菌甚至經過5年仍可保持感染力。
犬皮膚真菌病主要通過接觸傳染,在犬數量多且密集的情況下,其也可通過空氣傳播。
體外寄生蟲,如虱、蚤、蠅、螨等在本病的傳播上有重要作用。此外,家鼠對須毛癬菌病的傳播,土壤對石膏狀小孢子菌病的傳播有一定作用。
皮膚真菌會侵害犬的皮毛,影響其外觀,犬皮膚真菌病可造成患犬被皮出現炎癥損傷。
犬皮膚病發病率較高,約占臨床就診量的10%~20%,其中以真菌性皮膚病最為常見。犬皮膚真菌感染未獲及時治療會導致病情加重。
病犬為雄性雪納瑞,3歲,體重8 kg,已注射維克六聯苗,該犬與其他犬共同飼養一段時間后,胸部、背部皆出現硬幣大小的脫毛區,根據癥狀初診為犬皮膚病。
針對病情,對病犬皮下注射林可霉素、醋酸曲安奈德,并用2%必泰酒精涂搽患部,進行治 療,但因犬主未及時給病犬用藥,加之護理不周,一個月后犬病情加重。

圖1 病犬背側結節

圖2 病犬下唇結節
2.1 臨床檢查 病犬全身脫毛,脫毛處有輕微的炎癥,右側面部脫毛較嚴重,其精神、食欲正常,體溫38.6℃,脈搏、呼吸正常。
病犬皮膚整體泛紅,軀干背側、頸部、耳背側、下唇及尾根背側出現大量的結節(見圖1、圖2),尾部有結痂,揭開痂皮,見潰瘍灶及膿性滲出,其患部散發出臭味。
2.2 伍氏燈檢查 伍氏燈預熱5min后,在暗室里對患犬皮膚進行照射檢查,結果犬頸部及耳背部出現明顯的黃綠色熒光,這表明伍氏燈檢查呈陽性。
2.3 顯微鏡檢查 取患犬病變部皮膚和毛發少許置于載玻片上,加1滴20%氫氧化鉀溶液后在酒精燈上加熱,再輕壓蓋玻片使標本透明,然后將玻片置于低倍鏡下觀察,再置于高倍鏡下鑒別,結果均發現可疑菌絲及毛發桿上的密集小孢子,病犬部分被檢毛發受損嚴重,呈朽木樣。
綜合病犬的發病情況、臨床癥狀及伍氏燈檢查、顯微鏡檢查,診斷病犬為小孢子真菌感染。
4.1 外用藥物 除去患犬皮屑和痂皮,清整脫裂的被毛,然后病部涂以復方水楊酸軟膏、克霉唑軟膏或咪康唑軟膏,藥物每天涂搽1~2次,但3d后犬并無好轉。
4.2 免疫 肌肉注射真菌苗,用量0.1 mL/kg,為防繼發感染,配合使用頭孢類藥物,即頭孢拉定,6mg/kg,皮下注射,一天1次,連用3d,同時配合使用抗真菌藥用香波給病犬洗澡。
4.3 內服藥物
4.3.1 抗菌癬片 抗菌癬片(鹽酸特比奈芬)口服,或將藥片研碎拌入食物喂,每次每千克體重的用藥量為10~20mg,嚴重者或首次用藥的用量可加倍,藥物連用2周。
4.3.2 阿克舒 阿克舒口服,12.5mg/kg體重,每天用藥2次,病情較難控制的藥量加倍,治療時間約為5~7d或臨床癥狀緩解后48h,對慢性炎癥,如慢性皮炎等用藥時間可延長至28d左右。
4.3.3 補充維生素 病犬補充VE和復合VB,藥物口服或拌入食物喂,每天用2次,連用14d。
經治療,病犬精神狀態好轉,食欲、排便恢復正常,炎癥基本消失。治療20余天后,患犬脫毛嚴重的部位已長出新毛,其處在良好的恢復過程中。
5.1 犬真菌性皮膚病十分常見,由于真菌有較強的抗藥性,故其較難治愈,極易復發,治療周期較長。
本例診治過程中,由于犬主初期未堅持對病犬進行治療,未按照醫囑加強對病犬的管理,故而導致病犬在第一次治療的中后期病情加重及后來的治療時間延長。
5.2 導致犬真菌性皮膚病的原因較多,但該病的發生與犬長期處于陰暗、潮濕的環境中,對犬的管理不當,不注意保持犬體衛生有重要的關系。
該犬之所以發病,與當地3月份氣溫變化大,空氣濕度大及該犬與其他患犬有密切接觸有一定的關系。因此,在犬的飼養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持犬舍干凈和干燥,并經常對犬舍和用具進行清洗、消毒,犬舍的墊子等要定期清洗、消毒,并在陽光下暴曬,以保持干燥,從而避免真菌生長、繁殖而引起該病。
此外,要注意避免健犬與流浪犬、患病犬接觸,以避免接觸感染。
5.3 犬真菌性皮膚病一般可以通過臨床檢查、伍氏燈檢查、顯微鏡檢查進行診斷。診斷過程中要注意本病與其他類癥的區別。
5.4 對犬真菌性皮膚病應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單獨使用外用藥物不易治愈本病,只有結合口服用藥和肌注抗菌藥物、藥浴等方法才能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該病治療周期長,極易復發,故應注意持續用藥,并及時跟蹤病犬的治療情況,以確定是否治愈。
對犬皮膚真菌病應注意防治結合,在平時的飼養過程中,應注意犬的清潔衛生及維生素的補充。
S858.292.75
:C
:1001-8964(2017)01-0043-02
2016-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