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川生豬生產和價格監測報告

根據對全省68個生豬生產大縣監測點的監測,2016年,我省養豬業4項指標創下2008年5月監測以來的歷史最高:育肥豬、仔豬、豬糧(料)比以及肉—豬價差等創8年歷史最高;兩項創下2008年以來的次新高:后備母豬和豬肉零售均價分別創下7年和5年的歷史次高。預計2017年全年生豬生產將繼續呈現恢復性小幅增加,并且更趨于理性和規模化。飼料價格呈現各原料及配合料小幅漲跌互現,東北玉米庫存待繼續消化,價格穩中有跌;生豬價格雖然仍將維系高位,但出現波段式下調的可能性增加,3季度末左右生豬均價調整恐有加大;仔豬、育肥豬和豬肉零均價高價位的情況難以再現;全年豬糧比、豬料比均不會低于均衡線之下,盈利空間將逐步趨于較為合理的范圍。準確把握大政方針和適時研判市場,加強監測分析及防止大起大落、加快“互聯網+畜牧生產”進程,轉變豬業生產方式,進一步提升國家優質商品豬戰略保障基地建設水平,推動新型養殖經營主體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和保障市場供給,促進養豬業的可持續發展,是2017年養豬業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關注點。
1.1 生豬價格基本動態
1.1.1 育肥豬 2016年開年后,我省育肥豬出欄均價承接上年度末周高位運行的態勢繼續上揚
12周到20.05元/千克,至3月底小幅調整后再次向上至6月上旬的全年最高價位20.70元/千克,既打破了常年1季度生豬均價下降、甚至嚴重虧損的慣例,又創下了2011年9月中旬20.37元/千克的4年多以來的高位。全年均價19.03元/千克,較2015年上漲3.45元/千克,漲幅達22.14%、創下2008年以來的歷史最高位。從月份來看,上半年6個月均價同比漲幅全部超過38%以上,也是歷年從未有過的新現象。
1.1.2 仔豬 仔豬均價自2011年8月末震蕩下行達3年之久。2016年開年第1周即以23.00元/千克均價,承接上年度末的上揚態勢一路上行至6月中旬的全年最高均價37.40元/千克。全年仔豬均價32.28元/千克,較上年平均上漲11.31元/千克,漲幅53.93%。據調查,農村部分鄉村10~50千克的仔豬,每頭高達500~1600元,成為過去8年從未有的境況。
1.1.3 后備母豬 2016年開年逐周小幅上漲至6月中旬的全年最高1 780元/頭,下半年小幅漲跌互現、高位運行至1682元/頭收官,年末同比上漲203元/頭,全年均價1470元/頭,同比上漲242元/頭,漲幅19.71%,創下2011年8月以來5年的新高。
1.1.4 豬肉 全年豬肉零售均價與育肥豬價格走勢類似,開年即承接上年末周上揚態勢震蕩上行,除在2月春節后稍有回調外,3月初即回穩上行至6月上旬的全年最高均價31.06元/千克,全年均價29.50元/千克,較2015年上漲4.35元/千克,漲幅17.30%。
1.2 飼料原料及育肥豬配合料價格基本動態
2016年飼料原料及配合料均價的走勢最大特點是,全年價格走勢與生豬價格走勢相左,除了豆粕第4季度和小麥麩末月同比穩中有漲以外,全年主要原料及育肥豬配合料均價同比下降3.91%~11.6%之間。整體均價回到2010~2011年的水平。
1.2.1 玉米 年初承接上年末的最低價2.31元/千克小幅震蕩4周后,即開始反轉逐周下行至4月底的全年最低均價2.14元/千克,隨生豬價格的強勁推高而逐周小幅反彈至7月初的2.28元/千克,爾后反復震蕩,于年底末周以2.19元/千克收官。全年玉米均價2.21元千克,較上年下降11.60%,全年同比下降9.88%~15.62%的月份達10個月之多。
1.2.2 小麥麩 全年走勢與其它原料相似,但上半年同比跌幅大于其它原料,下半年回升強烈跌幅減緩。全年均價 1.81元/千克,同比下降11.71%,各月同比平均跌幅為11.37%,居原料跌幅之首。已回到2009年下半年的價位。
1.2.3 豆粕 全年走勢與小麥麩類似,開年后逐周下跌至4月第3周2008年以來的最低價3.30元/千克,爾后震蕩上行3個月再次小幅下探至9月下旬,10月后上漲至12月第2周全年最高價3.92元/千克以微幅調整收官。全年平均3.59元/千克,同比下降5.77%。
1.2.4 魚粉 全年無大起大落,呈上下震蕩態勢。全年均價10.81元/千克,較去年均價11.25元/千克下降3.91%,是飼料原料中年均下降幅度最小的原料。
1.2.5 育肥豬配合料 開年逐周下探至5月第2周的全年最低價3.23元/千克,觸底回升至7月第1周的全年最高價3.39元/千克,最高最低均價振幅僅1.86%,系監測點飼料原料及配合料中均價振幅最小的。全年平均3.33元/千克,較上年下跌5.40%,總體屬高位運行。
2.1 生豬存欄總量 2016年,存欄總量1~12月份呈環比7增5減、同比12減的趨勢。存欄總量與上年年初最高年末最低相比,2016年11月份存欄總量最高,2月份最低。與全國4000個監測點環、同比相比,四川存欄總數增減幅度略低于全國水平。
2.2 母豬存欄量及存欄比重
2.2.1 存欄量 1~12月份母豬存欄量環比有8月略增。全年1月份環比下降最多為1.57%。母豬存欄量同比與全國4000個監測點和我省往年的最大區別在于:全國仍然呈現12個月負增長,而我省第4季度不減反增;年均減幅低于全國0.51個百分點、低于上年減幅12.85個百分點,表明2016年度母豬存欄減幅得到遏制。
2.2.2 存欄比重 四川監測點2016年1~12月能繁母豬存欄比重環比6增6減,最高月為12月份的12.45%,最低月為11月份的11.88%,平均為12.05%與上年一致;同比亦為6增6減,一改前3年全年各月同比全部下降的局面。顯示能繁母豬存欄比重已逐漸回歸正常,年內相對穩定。自2008年5月監測以來,我省監測點能繁母豬存欄比重由監測初期的10.74%逐年震蕩上升到2012年4月的最高點15.78%,經過3年半的下行至2015年10月的最低點11.32%后,2016年母豬數量開始進入恢復階段。
2.3 仔豬存欄量及存欄比重
2.3.1 存欄量 2016年1至12月,全省監測點仔豬存欄量總體呈波浪形走勢。環比月份存欄量呈9增3減趨勢,增加量10月份最多為2.59%;4月份減少量最多,減少3.46%。同比來看,月份存欄量8減4增,未出現上年全部減少的趨勢,量減最多的月份為11月,減少3.46%。全年平均存欄量較上年度降幅減少5.08個百分點。
2.3.2 存欄比重 1~12月,監測點仔豬存欄比重一高一低分別出現在4月末的31.53%和11月末的30.24%,較去年最高最低月均有所增加。規模場全年月均仔豬存欄比重略高于散養戶0.45個百分點。2016年仔豬存欄比重好于2012年以來近4年的年均情況。
2.4 育肥豬存欄量及存欄比重 截至2016年12月底,監測點育肥豬存欄量環比8增4減,好于上年的6增6減。同比與上年一致呈12個月全減的趨勢,1月份存欄量同比減幅最大(-9.60%)。這既與母豬存欄減少有關,也與冬至后市場需求及宰殺年豬有關。全年月均同比下降幅度較上年減少1.89個百分點。
2.5 育肥豬出欄量和出欄率 1~12月,監測點育肥豬出欄量月份上呈現環比8增4減,略好于上年度;環比12月增幅最大為12.80%,高于上年度11月最高出欄量近1倍;2月份環比減幅最大為-11.36%。同比出欄量全年各月均呈減少態勢,2月份出欄量減幅最大為-10.57%,1季度各月同比下浮-6.94%以上,與開年生豬價格即漲吻合。育肥豬出欄量同比的趨勢,與省動物衛生監督所統計的活豬調進、調出數量以及產地、屠宰檢疫數量的同比趨勢基本一致,調進遠大于調出。全年出欄總量較上年度減少4.58%,但好于上年度的同比2.73個百分點。規模戶年均出欄率高于散養戶3.23個百分點,顯示規模場戶出欄已逐漸成為市場供應量的主力軍。
3.1 飼料成本占養豬總成本的比例情況 2016年飼料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為64.72%,較上年的66.93%下降2.21個百分點。雖然總體原料呈下降態勢,但主要系玉米、小麥麩降幅居前(年均超過-10%以上),豆粕、配合料下降幅度?。昃∮?6%以下)的趨勢。監測8年來飼料成本占總成本最高年為2014年的67.91%,最低年為2008年的54.87%,2016年回到2012年的水平。
3.2 肉-豬價差情況 截至12月,監測縣肉-豬價差各月沒有低于10元/千克,增幅最大為7月的10.86元/千克。至12月末,全年肉-豬價差平均為10.48元/千克,較上年度平均增加9.51%。2016年各月間雖然差距不太大、全年在高位相對平穩,但已創下8年來全年平均的歷史最高。
4.1 規模養殖 (自繁自養)盈虧情況 據監測,2016年規模場戶(自繁自養)豬料比開年即以5.45∶1、且高于上年度末周7.71%開局一路走高,并于6月第2周達到全年最高值6.33比1。全年最高5月份平均為6.28∶1,全年平均豬料比為5.75∶1,較2015年提高29.21%。按四川豬料比均衡線4∶1定量定批次養殖計算,多數自繁自養場戶定量定批出欄,平均每頭育肥豬盈利520元以上,較2015年每頭多盈利300元以上。鑒于配合料全年均價下浮遠低于豆粕、小麥麩和玉米等原料下降的幅度,因此,自配料的養殖企業較單一購買配合料的養殖企業,其效益有更多的利潤。
4.2 育肥戶(含散養戶、小規模場)盈利情況 據監測,育肥戶(散養戶和小規模戶)全年盈虧水平較高于規模場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玉米價格的大幅下降。全年最高豬糧比為5月第3周的9.51∶1,最低為1月第1周的7.78∶1。環比來看,全年12個月8增4減,亦是1月份環比增加值最高,7月環比減幅最大;同比來看,各月增幅均超過豬料比,沒有出現同比增幅低于10%以下的月份;按四川豬糧比最低均衡線5.5∶1定量定批次養殖概算,全年全批次平均豬糧比為8.66∶1,較去年相比增長37.68%,是上年度增幅的兩倍。多數育肥場戶按全年定量定批出欄,平均每頭育肥豬盈利940元以上,較上年度每頭多增收700元左右。
2008~2016年8年中,“一年平、一年虧、一年贏”的豬周期被一年內的大幅波動所替代,且2008年起連續2年、2011年起連續3年、2015年起連續2年均有盈余,僅2010年、2014年虧損較大,且主要在上半年虧損大。
5.1 生豬價格異廻歷年走勢 2016年我省生豬價格與全國走勢相同,全年養殖場戶沒有出現保本或虧損的情況,同時具有3個特點:
5.1.1 多項指標創歷史最高和次高。2016年,我省養豬業諸多指標創下2008年5月監測以來的歷史最高或2011年以來的新高:育肥豬、仔豬、豬糧(料)比以及肉-豬價差等4項指標創8年歷史最高,后備母豬和豬肉零售均價分別創下7年和5年的歷史次高。
5.1.2 全年價差幅度最小。各項最高價與最低價價差幅度指標是近5年振幅最小的年份,顯示本年度保持高位運行。
5.1.3 同比漲幅多項指標創新高。育肥豬、仔豬、后備母豬和豬肉零售均價按月同比呈現月月紅,尤其是仔豬和后備母豬均價每月同比漲幅均在10%以上,仔豬均價月度同比漲幅 32.16%~89.33%、后備母豬月度同比漲幅 14.14%~29.48%,也是2008年以來從未有的現象,顯示2016年生豬生產已全面進入恢復期,后備母豬及仔豬需求量積極向好。
5.2 飼料原料及配合料降幅很大 全年飼料原料及配合料價格走勢與生豬價格走勢完全背離,既在意料中又在意料外。意料之中的原因是,國家糧食收儲政策從2015年保護價下調到2016年的全部放開,促進了玉米價格的全面下降,為養殖業降低飼料成本發揮了巨大貢獻。意料之外在生豬價格創歷史最高之年,一改過去“豬漲料漲”的跟漲現象。除了豆粕和小麥麩第4季度末月同比穩中有漲以外,全年玉米及育肥豬配合料均價同比下降3.91%~11.6%之間。整體均價回到2010~2011年的水平,飼料成本占養殖的總成本也回到2012年的水平。
5.3 養殖效益創下歷史最好 不論是大中型規模場戶或專合社、不論是小規模場戶還是散養戶,凡是2015年第3季度開始盈利后把握住機會、關注市場信息的養殖者,2016年養豬利潤都賺了個盆滿缽滿。豬糧比和豬料比均創下2008年的最高紀錄,較歷史最低比值分別增加1.47倍和1.14倍。規模場戶平均每頭育肥豬盈利520元以上,較2015年每頭多盈利300元以上;散養戶平均每頭育肥豬盈利940元以上,較上年度每頭多增收700元左右。
結合對四川省監測縣及全國生豬生產和價格的走勢、市場需求的現狀、以及畜牧業生產方式的進一步轉型升級的基本分析,預計2017年全年生豬生產將繼續呈現恢復性小幅增加,并且更趨于理性和規?;?。飼料價格呈現各原料及配合料小幅漲跌互現,東北玉米庫存待繼續消化,價格穩中有跌;生豬價格雖然仍將維系高位,但出現波段式下調的可能性增加,3季度末左右生豬均價調整恐有加大;仔豬、育肥豬和豬肉零售均價高價位的情況難以再現;全年豬糧比、豬料比均不會低于均衡線之下,但盈利空間將逐步趨于較為合理的范圍。同時,全年生豬價格和養豬效益還將受其市場季節性消費需求、養殖水平、冬春和夏秋局部性疫情、進口豬肉量的關聯,與農產品質量安全、餐桌食品結構變化等也緊密相關。
7.1 把握大政方針,準確研判市場 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適養區禁養區的劃分,是農村環境保護的重大方略。限制養殖區、土地集中和流轉、發展適度規模和集約化仍然是2017年的主流。同時,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穩定生豬、發展牛羊”、“糧改飼”的遠景,是健康穩定發展我省畜牧業、尤其是穩定生豬生產發展的指導方針。養殖場戶要多渠道實時關心國家農業政策,關注今年預將開通的生豬期貨及市場供需動態,準確研判生豬價格走勢,強化生豬價格指數保險意識。要根據消費季節、凍豬肉收儲及進口豬肉數量等調整豬群結構,提前謀劃母豬配種、仔豬和育肥豬補欄,做到理性地不壓欄適時出欄,探索錯峰銷售和農業電商銷售的新路子。
7.2 加強監測分析,防止價格大起大落 完善我省生豬監測體系,擴大監測覆蓋范圍,加強與專業咨詢機構的橫向合作,組建適應國際化發展需要的分析預警團隊。努力提高監測預警質量,加強基層養殖及屠宰加工生產和流通企業的調查研究,依托全國及我省生豬監測歷史數據庫,開展大數據挖掘試點,加強生豬價格周期波動規律研究。強化信息發布預警,定期通過電視、門戶網站、手機短信、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向產業鏈經營主體發布高質量監測預警信息。
7.3 加快“互聯網+畜牧生產”進程,促進可持續發展 各大中型養殖企業,要按照12月下旬省政府召開的《全省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工作現場會》的精神,從“互聯網+”對畜牧業發展的本質上深刻認識其重要意義和作用,借助“產、學、研”強強聯合,充分利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地理定位系統、二維碼等現代信息新技術和智能裝備,加快對養殖及畜產品加工生產的智能化改造,探索養殖物聯網和動保物聯網設備的租賃、入股等合作共享共贏機制。各地有關部門應將“互聯網+”新技術的應用,列入當地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省級現代農業示范縣、現代農業及現代畜牧業重點縣的項目建設中;盡快研究將生產過程的物聯網建設,適當納入農機購置補貼范圍;在標準化、規模化、無害化、智能化、產業化和品牌化方面狠下功夫,實現畜牧業節本增效和可持續發展。(以上價格和簡析僅供參考。來源:四川省農業廳信息中心)
2017-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