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明,王小強,付建勇,閆小楓,葉建超,譚 偉,王良修
(1.四川省畜牧總站,四川成都610041;2.四川省農業廳,四川成都610041;3.四川省自貢市農牧業局,四川自貢643000;4.四川省資陽市農業局,四川資陽641300)
四川肉用山羊養殖規模情況調研
周光明1,王小強1,付建勇2,閆小楓3,葉建超3,譚 偉4,王良修4
(1.四川省畜牧總站,四川成都610041;2.四川省農業廳,四川成都610041;3.四川省自貢市農牧業局,四川自貢643000;4.四川省資陽市農業局,四川資陽641300)

為貫徹落實《畜牧法》和《離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加快肉羊產業轉型升級,摸清四川省肉用山羊規模養殖情況,提高全省肉羊規模化養殖的生產水平。四川省農業廳于2016年3~4月組織有關單位的技術和管理人員,對我省山羊主產區自貢市、資陽市的8個縣(市、區)的肉羊養殖規模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以期為發展四川肉用山羊適度規模養殖提供準確的參考依據。
2016年3~4月,調研組在調查縣區的大力支持下,采用入戶訪談、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分析肉羊養殖成本、養殖效益及糞污處理等情況,對不同肉羊養殖規模進行了調研。調研內容包括養殖場(戶)肉羊存欄及出欄數量、占地面積、養殖品種、飼養方式、勞動力投入、糞污治理情況、養殖效益、占家庭收入比重等情況;調研方式以入戶訪談、填寫問卷調查表,了解當地肉羊養殖規模的基本情況,討論養殖規模、效益等。本次調研選擇自貢市的榮縣、富順、大安、自流井、沿灘、貢井和資陽市的簡陽、樂至8縣(市、區)。調查規模為出欄30只羊以上的養羊場(戶),收回有效調查問卷171份。
2.1 肉羊養殖規模結構對調查區域的8個縣(市、區)肉羊養殖情況進行統計分析。
2.1.1 按所調查的8個縣(市、區)統計,肉羊規模養殖比重逐漸提高。出欄100只以上的場(戶)比重由2011年的6.55%提高到2015年11.16%。
2.1.2 按不同規模出欄量統計,2015年出欄1~29只的養殖場(戶)占69.19% ,30~99 只 占19.65%,100~299只占7.08% ,300~499只 占2.22% ,500~999只 占0.93%,1 000只以上占0.93%。據統計分析可見,目前肉羊養殖以家庭散養為主,規模化養殖水平低,這與全省肉羊標準化生產起步較晚和資金投入不足有關。
2.1.3 按戶均出欄量統計,2015年1~29只規模的戶均出欄7只,30~99只規模的戶均出欄64.50只,100~299只規模的戶均出欄232.43只,300~499只規模的戶均出欄414.19只,500~999只規模的戶均出欄785.53只,1 000只以上規模的戶均出欄2106.83只。
2.1.4 按規模養殖統計,2011~2015年100~299只戶平出欄達234.78只,300~499只戶平出欄達414.23只,500~999只戶平出欄達690.78只。
2.2 不同養殖規模的生產水平與效益 對抽樣調查的171戶養羊場(戶)進行分析。
從出欄數量分析,2015年30~99只、100~299只、300~499只、500~999只、1000只以上養羊場(戶)戶平出欄分別為57.07只、157.71只、362.35只、631.20只、2562.33只。
從養羊效益分析,30~99只、100~299只、300~499只、500~999只、1000只以上養羊場(戶)戶平純收入分別為19 346.73元、56 775.60元、129721.30元、197565.60元、1101801.90元。根據這次調查的規模養羊效益測算,平均每只羊純收入360元,如戶平養羊純收入達10萬元以上,則戶平出欄規模為278只。
隨著飼養規模的增加,標準化程度提高,有利于提高養羊的規模效益。本次調查的戶平養羊純收益為:年出欄100~299只規模的達56775.6元,300~499只規模的達129 721.3元,500~999只規模的達197565.6元。
2.3 不同養羊規模收入占家庭總收入比重 從占家庭總收入比重分析,30~99只、100~299只、300~499只、500~999只、1 000只以上規模養羊收入占家庭總收入比重分別為45.25%、64.43%、71.89%、68.89%、63.43%。按照肉羊生產專業戶規模養殖收入應占家庭總收入70%以上計,肉羊出欄規模應達300只以上,家庭年收入可達10萬元以上。
從勞動力投入分析,30~99只、100~299只、300~499只、500~999只、1 000只以上規模養羊場(戶)戶均勞動力投入分別為2.18人、2.69人、3.25人、5.95人、9.83人。本次調查結果,每戶除勞動力投入外人均養羊純收益為:100~299只規模達 21 106.17元,300~499只規模達39 914.25元,500~999只規模達33204.30元。
2.4 不同養羊規模土地消納面積和糞污處理利用 從土地消納、干糞棚及沼氣池面積分析,30~99只、100~299只、300~499只、500~999只、1000只以上的場(戶)土地消納面積戶均分別為11.37畝(1畝=667平方米,下同)、31.52畝、95.35畝、89.15畝、316.67畝;干糞棚面積分別為10.93m2、 30.85m2、38.20m2、116.10 m2、458.00 m2;沼氣池容積分別為21.55 m3、52.73 m3、32.40 m3、105.00 m3、327.50m3。
從本次調查可見,由于養羊業的基礎設施條件較差,糞污處理設施還不完善。目前羊糞處理主要采取干稀分離的方式進行,對環境影響有限。羊糞和尿液主要用于人工種草、農作物栽培和還田等。
3.1 按養殖收入算 年出欄肉羊的養殖效益與同時外出務工收入基本相當。如按照調查縣區外出務工年收入3萬元以上,目前肉羊養殖效益以每只羊只平收入360元計,年出欄300只左右即可達到外出務工收入水平。
3.2 按占家庭收入比重算 年出欄肉羊100~299只屬于適度規模養羊戶,養羊收入占家庭總收入的比重達64.43%,人平養羊純收益達21106.17元;年出欄肉羊300~499只屬于養羊專業戶,其它收入來源較少,養羊收入占家庭總收入的比重達71.89%,人平養羊純收益達 39914.25元。
3.3 按糞污處理及設施設備投入算 年出欄300只以上規模的養羊場(戶),具有對糞污處理設施設備進行投入建設的能力。調查顯示,出欄300只以上的養羊戶(場)土地消納面積、干糞棚及沼氣池面積,基本達到糞污處理的要求。具有一定規模的養羊場(戶),在羊舍修建、配套設施設備投入方面具備一定資金的實力,有利于提高肉羊生產的標準化水平。
3.4 建議 綜合考慮養羊場(戶)的規模、養殖效益、糞污處理能力、資金籌措能力、國家扶持政策、肉羊產業轉型升級要求和全省農村經濟發展現狀等方面的因素,調研組建議全省農區及山區大面積發展肉用山羊適度規模養殖,目前以戶平年出欄100只以上為宜;發展肉用山羊生產專業戶以戶平年出欄300只以上為宜。本次調查采取統計和抽樣調查的方式,可能受到樣本數量、羊肉價格、飼養方式及地區差異等因素的限制,提出的肉用山羊適度規模養殖數量有待于今后在生產實踐中進一步完善。
S827
:C
:1001-8964(2017)02-0010-02
2016-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