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六旬的李女士是一個有著5年病史的糖尿病患者。由于平時注意控糖、保養等,她病情一直控制得很不錯。這天午飯后,她突然感覺到非常困倦,同時伴有頭暈、乏力等不適癥狀。根據既往經驗,李女士初步判斷這些癥狀是低血糖所致。為確保安全,她立即測了測血糖,卻發現血糖并不低。李女士不敢大意,趕緊到醫院就診。經醫生診斷,才發現李女士頭暈無力的癥狀,竟然是低血壓引起的。
糖友頭暈,可能是低血壓
很多糖友平時都非常注意高血壓,一直致力于降血壓,卻常常忽視低血壓。其實,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血壓跟血糖一樣,都不是越低越好。
糖尿病患者之所以會出現低血壓,是由于自主神經病變,造成血管舒縮功能紊亂。尤其是在久坐、久臥后突然起立時,由于血管不能反射性收縮,導致血壓驟然下降。而血壓驟降會引起一過性腦缺血,導致患者出現頭暈、眼花,甚至暈厥的癥狀。同時,如降壓藥、利尿藥、血管擴張劑、硝酸酯類藥物等許多藥物都有可能加重低血壓的癥狀。
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低血壓有著不少危害,其中最嚴重的傷害一般在餐后15~90分鐘,這段時間可能因餐后低血壓發作,導致發生暈厥與跌倒風險的增加。
防治
對于低血壓糖尿病患者來說,主要可以從調節生活方式及藥物治療等方面進行治療改善。
生活調節細則包括:
1.日常生活中,要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機體調節功能。
2.適當補充鹽,每日進食食鹽2~5克,同時多飲水。較多的水分進入血液后可增加血容量,從而提高血壓。
3.補充營養,可吃些有利于調節血壓的滋補品,如人參、黃芪、中成藥生脈飲等。
4.患者平時在體位改變時動作宜慢,從臥位起立過程中,特別在晨間起床時,應先在床邊稍坐片刻,然后再緩慢站起活動。
此外,為防止發生餐后低血壓,應盡量避免飽食,注意適量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盡量少飲酒,在進食后不要立即起立或從事體力活動。
低血壓癥狀嚴重者需要使用藥物治療:
1.首選藥物為醋酸氟氫可的松,每日0.1~0.3毫克。
2.近年來推出的受體激動劑(如“管通”),以及各種直接或間接的擬交感藥物、非特異性升壓藥、B腎上腺素阻滯劑、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劑、多巴安阻滯劑與加壓素及其類似物均可用于低血壓糖尿病患者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