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剛 李志堅 曾廣芝
(1.江西省永豐縣林業局沙溪林業工作站 2.江西省永豐縣林業局沙溪林場 3.江西省永豐縣林業局龍岡林業工作站)
森林病蟲害發生特點與可持續控制方式研究
陳剛1李志堅2曾廣芝3
(1.江西省永豐縣林業局沙溪林業工作站 2.江西省永豐縣林業局沙溪林場 3.江西省永豐縣林業局龍岡林業工作站)
森林病蟲害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建設有著嚴重的影響,是森林資源循環的強大阻礙,在我國森林面積達到19545.22萬hm2、人工保存的面積有6168.84萬hm2,但是隨著人工造林的增加,也使得病蟲害的種類以及危害加劇,我國每年只是因病蟲害而損失的經濟就直接達到數十億元。因此,保護綠化環境和加大對病蟲害的可持續性控制變得尤為重要。
病蟲害;特點;可持續控制方式;研究
1.1 防御意識不強
現代社會無論何種疾病,人類的潛意識里面都是重視治療而忽略前后期的預防。在森林病蟲害治療方面也是一樣,人們卯足了勁下足了功夫去治療,例如:燈光誘殺、物理毒殺蛾類等病蟲害;雖然驅蟲的方式繁多,但是卻缺乏足夠的意識去建立科學有效的預防體系,使得害蟲每年都是只增不減。
1.2 自然環境的不斷惡化
近幾年來,全球氣候變暖使得暖冬現象的出現,很多害蟲便有了越冬的能力。而干旱燥熱的天氣也為病蟲害提供了大量有利于繁殖的優越條件、降雨量的不斷增加悶熱潮濕的空氣更是為細菌的傳播創造了更多的有力條件。促使森林環境面臨著蟲害和細菌的雙重危害,從而病蟲害的危害日益加劇。
1.3 人工新增森林面積擴大,其抵抗能力衰減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由于人類保護意識的缺乏對森林木材的大量砍伐,導致森林面積的減小,而后近幾年隨著人類保護意識的增強,又開始人工種植幼苗,在短短數十年之內使得植被幼苗劇增,幼苗的免疫系統完成緩慢且尚未得到完全發育,從而使其抗免疫能力大大減弱,森林的病蟲危害急劇增加。
1.4 城市的嚴重污染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前提下,大自然的污染也日益加劇,各地區人口的不斷增加,工業的不斷發達而往往污染也很嚴重。大量的城市垃圾不但讓土地硬化、土質低劣、透氣性差,也讓大量植被缺少肥水,生長空間變得狹隘。而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碳氫化合物、臭氧等化學氣體濃度不斷的增加,廢水排放量多,也都嚴重的破壞了生態環境,變相的改變了植被的生態組織結構,大大降低植被本身的抵抗能力。
2.1 病蟲害覆蓋的面積大
在我國每年因病蟲害造成嚴重損失的森林面積達800萬hm2左右,損失的木材面積達到1700萬m2,造成高達數十億的經濟損失,全國多個省的縣(區)也遭到不同程度的侵害,而病蟲害危害面積卻仍在不斷擴及。
2.2 蟲害種類繁多
蟲害除了波及面積甚廣之外其另外一個顯著性特征就是種類多、繁雜;就拿美國白蛾舉例,美國白蛾是世界性檢疫害蟲,其危害植被有果樹、景觀樹木和闊葉樹木。對園林樹木、植被種植基地、觀賞地樹木以及農田等有著嚴重的危害,而其也因自身的危害性被我國列為首批外來高警生物。
2.3 蟲害發生具有突發性和頑固性
森林病蟲害具有突發性,我國個別地區多年來未出現的或從未因蟲害形成危害的環境問題,在幾年來突然爆發出來,并且持續不斷,無法根治,造成當地經濟的嚴重損失,使得當地政府對其的高度重視和普遍群眾的關注。森林病蟲害在具有突發性的同時還有具有頑固性,有很多害蟲都很不容易根除,而且極大量出現今年消除后明年大致時間再次爆發,其生命力頑強至極。
2.4 病蟲害的危害期長
由于溫室效應、熱島效應的嚴重影響,使得很多病蟲大量傳播或終年繁殖。這也大大影響了除祛害蟲的進程,也有可能誤導其使用方法的不斷改變。
近幾年來,隨著病蟲害的不斷增加,其防治方法也越來越多樣化,每一種方法都有其自身的效果和優點。然而,在病蟲害日益劇增的情況下,只依靠單一的方法往往是很難預計的理想效果,甚至很有可能因方法的不正確而引發一系列的“副作用”;因此,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中必須采用多種方法相結合,從自然生態、安全以及控制力度和經濟效益等多個方面綜合入手才能有效且安全的進行防治,從而達到預期的理想效果。
3.1 農業防治
農業防治是通過調整栽培技術等眾多措施以減少或防治蟲害的方法,而農業方面大多以防御為主。
3.2 物理防治
以物理農業中的物理植保技術所涉及的土壤病蟲害、地上害蟲、氣傳病害等可以有效的對害蟲的防治,如:光誘、色誘、味誘等;而且此類方法沒有農藥引起的藥物殘留問題,是一種環保、安全、可持續發展的控制方式。
3.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各種有益的生物來防治病蟲害的方法,其中主要包括:利用寄生性或捕食性的昆蟲、微生物防治;也可以利用真菌、細菌、病毒寄生于害蟲體內;動物防治則是利用益鳥、蛙類、雞、鴨等消滅害蟲,最后還可通過輻射或化學物質的處理使害蟲不孕來控制其繁殖速度。
3.4 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是應用化學農藥防治病害蟲的方法。其凸顯的優點是作用快、效果好、使用方便,能在短時間內消滅或者控制大量發生的病蟲害,而其他防治方法至今尚不能完全代替。但是由于化學農藥的使用量越來越大,大量農藥投入到環境中,又因不合理的使用和濫用農藥,人們越來越重視進行生物防治。
3.5 轉基因植物
通過轉基因工程獲得轉基因抗蟲植物,也是當今科技發達社會一條新的途徑,而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創新和發展,轉基因植物也正在逐漸得到廣大社會群眾的認可。
根據現在我國病蟲害的發展趨勢來看,應以“防御為主,治療兼具”為核心方針;對于森林病蟲害我們要有計劃、有步驟、可持續控制的進行防治綜合治理。且要在保護環境條件下重視自然控制作用,充分了解有害生物的自身特點與其對相關環境的影響。在環境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協調的利用適當的技術和措施,使森林病蟲害有效的控制在經濟受害水平之下,并從中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1]何青寶.淺議青海省森林病蟲害發生特點及可持續控制對策[J].青海農林科技,2013,01:28~29+39.
[2]李劍平.森林病蟲害發生特點及可持續控制策略[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24:267.
[3]張 寧.森林病蟲害的概念及其防治方法[J].現代農業科技,2009,15:180~181.
[4]蔡曉龍.淺談森林病蟲害的防治方法[J].科技展望,2015,20:98.
[5]陳振發.分析森林病蟲害的概念和防治方法[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3,07:35.
S763
A
1005-7897(2017)08-0119-02
20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