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成貴
(貴州省貴定縣云霧鎮農業農村工作服務中心 貴州都勻 551301)
淺談如何推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
唐成貴
(貴州省貴定縣云霧鎮農業農村工作服務中心 貴州都勻 551301)
基于綠色農業規劃趨勢下,農作物種植技術必須堅持革新思想,引入綠色理念指導種植作業,才能更好地實現產業經濟效益增長。據此,結合綠色農業概念內涵,結合水稻、玉米等作物,提出切實可行的種植技術方案。
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方法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發展農業可帶動地區經濟收入增長。水稻、玉米等是農業種植的主要對象,發展綠色農業必須掌握主要作物的種植方式,消除潛在的作物種植隱患,促進經濟產業效益增收與發展。
“綠色農業”是生態經濟的新概念,采用先進技術指導農業科技轉型,實現了綠色農業經濟改革的可持續性。面對傳統農業經濟模式,我國農業體制標準呈現生態化走向,以“綠色化”為核心理念構建發展方案,體現了農業技術轉型與改造目標。當前,綠色農業主要是指“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國外對農產品的高品位、高質量、優品種和無毒無害無污染農產品的要求中國必須走綠色農業發展之路。新農村建設機制下,國家支持地方發展糧食產業,帶動農民參與到種植經濟建設中。玉米、水稻是貴定縣糧食種植的主要品種,由于其易生長、品質好、產量優等特點,成為貴定縣糧食行業重點培育與發展對象。蟲病害是大部分糧食種植面臨的主要問題,玉米種植期間也要考慮各類蟲病害的危害性,提前做好相關的防治方案。
2.1 無公害技術
伴隨著無公害糧食作物在市場中興起,各地區無公害糧食作物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糧食作物產品供應不再局限于當季節糧食作物。糧食作物產品銷售是農業生產效益的主要來源,嚴格控制糧食作物種植質量是確保銷售利益的關鍵。為了保證產品質量,結合大棚種植技術構建新型栽培模式,能夠減小種植戶承擔的風險損失。但是,由于技術條件缺乏,糧食種植活動依舊存在問題,例如,污染率高、病蟲害多等。
2.2 大棚技術
為了滿足市場對農產品的需求,大棚技術改變了傳統種植體系,利用高科技實現種植體系轉型與發展,為農業種植與生產創造了新條件。大棚技術采用封閉式養護體系,這些都是世界農業科技倡導的新技術,擺脫了傳統農業科技營運困難,采用無公害、高產、優質等技術構建發展模式,為不同類型糧食作物、糧食等提供優越的生長環境。為了更好地提升種植效益,反季節栽培中要堅持大棚項目建設與改良。同時,種植期間要嚴格控制大棚內的溫度、濕度、光照、病蟲害等,才能構建更加高效、高產、優質的無公害農業種植環境,實現種植效益增收。
2.3 土肥技術
長期以來,大部分農戶僅關注種植區的產值與收益,對新技術使用尚未樹立正確的觀念,導致土肥技術沒有達到預定的推廣效果。例如,土肥技術推廣政策不全面,偏遠農村地區的種植技術不夠普及化;農戶培訓工作不及時,新技術在農作物種植中未能及時推廣;這是一種不可持續的發展模式。任何一項新技術發展,必須經歷較長的推廣過程,才能實現農業種植效益的最大化。基于土肥技術快速發展趨勢下,正確處理新技術與傳統種植體系的沖突,才能用更好地融入到規模化種植中。促進農民收入的增加;增加農戶的專項培訓工作,使其掌握更多的農業種植技術,讓土肥技術在作物種植中發揮理想作用。
3.1 農業經濟轉型
農業經濟體制改革趨勢下,生態農業轉型需要技術為支撐,采用高科技建立綠色種植體系,設定示范園區、綠色產品區等,為農業科技轉型做好充分的準備。綠色種植技術改造,促進農村地區建立綠色種植項目模式,帶動種植戶經濟效益增收與發展。長期以來,我國經濟戰略處于“粗放型”狀態,這種模式下經濟發展投入高、產出低,且容易對社會生態環境造成污染。
3.2 推廣生態技術
基于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經濟戰略模式走向多元化,農業經濟模式以“集約化”為轉型方向,帶動了各地區傳統經濟模式的優化轉型。農民是種植產業的直接參與者,只有不斷提高農民的技術認知水平,才能讓土肥技術在種植階段發揮最大作用。同時,政府及相關部門做好技術宣傳與教育工作,號召廣大農戶學習土肥技術,將其應用于種植實踐中,才能提高種植區域的產量與質量水平,解決傳統種植模式中的不足。
3.3 綠色技術指導
隨著農業改造工程深入開展,國家對農業建設機制改革給予多方面調控,確保農業資源開發與利用達到預期目標。因此,地方政府要發揮農業站建設功能,對區域農業資源開發與利用進行綜合指導,從而實現資源規劃與發展的可持續性。我國農業資源機制改革趨勢下,對基層農業站建設提供多方面支撐,可以進一步優化農業工程結構模式,對實際建設方案提供多方面指導。例如,針對早期大棚技術推廣存在的不足,政府要做好各方面的調度工作,以科技創新為指導思想,帶動地區農業經濟規劃與發展,發揮科學技術在農業建設中的指導作用。
4.1 水稻種植
由于地區條件的差異性,水稻種植必須按照其要求進行栽培,不斷優化水稻生長區域環境,提高種植區水稻實際產量。基于“優質、高產”思想指導下,本文結合貴定縣水稻種植產業現狀,介紹了水稻種植的適應性,提出水稻豐產栽培技術方案。當前,綠色種植推動了貴定縣經濟發展,以特殊品種糧食為種植對象的產業模式不斷形成。由于傳統種植模式存在的不足,“水稻”種植區域依舊面臨著諸多問題,尤其在“產量”指標上尚未達到預定效果。
4.2 玉米種植
為了進一步提高玉米種植產量與質量,應加強蟲病害防治技術推廣力度,不斷落實玉米種植病害控制決策。新時期農業規劃對蟲病害防治十分重視,這不僅體現了科學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普及應用,也是保證玉米種植產量與效益的關鍵因素。“育苗期”是玉米種植過程的初始階段,也是規模化種植風險最高的環節,一旦遭遇病蟲害則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玉米苗期要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確保種植效益。要熟悉玉米種植期間常見病蟲害的防治措施,避免對育苗期間生長質量造成不利影響。同時,加強田間作物管理力度,發揮農業部門在技術推廣與使用中的調度作用,全面提升玉米種植效率。
現代農業發展依賴于科學的種植技術,尤其在果蔬種植行業中必須發揮技術優勢。鑒于綠色技術普及化發展,引入新技術指導農業種植活動是不可缺少的。為了更好地開展農業建設活動,要堅持綠色農業發展理念,全面拓寬科學技術在農業建設中的應用。科學技術是先進生產力,任何產業經濟發展必須依賴于科技創新,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發展目標。新時期國家對綠色技術研發提出新要求,號召各地區重視綠色技術推廣與發展,加快地區農業項目建設的可持續性。
[1]楊 勤.新品種更新工程與外向型綠色農業[J].種子,2003(01).
[2]千仙女.分析怎樣推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7(03).
[3]王笑芹,張相英.使用惠滿豐高效有機肥是發展持續農業綠色農業的有效措施[J].現代化農業,2000(01).
[4]李由甲.我國綠色農業發展的路徑選擇[J].農業經濟,2017(03).
[5]黃昌社.淺析新時期綠色農業的種植技術推廣[J].中國農業信息,2016(19).
F323.3
A
1005-7897(2017)08-0137-02
2017-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