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巍巍
首次嘗試二戰題材,高滿堂直言內心有憤怒、有可惜,更有讓自己熱血沸騰的情愫。“之所以憤怒,是在2015年看到太多不走心、脫離現實的抗戰雷劇;之所以可惜,是一段讓中國人民自豪、并贏得國際尊重的歷史長久以來未在熒屏上呈現;第一次嘗試,我倍感壓力,但也讓我覺得創作起來酣暢淋漓。”
由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幸福藍海影視文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軼嘉(北京)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常州悅眾影視有限公司、捷克雙星電影公司聯合出品,花箐執導,高滿堂編劇,王雷、陳寶國、張靜靜、王詩槐以及漢斯、羅莎、蕾貝卡(捷克演員)等主演的二戰題材電視劇《最后一張簽證》,講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中國駐奧地利領事館工作人員與猶太抵抗組織合作對抗德國納粹,營救猶太難民的故事。
由于可參考的歷史資料非常少,作為編劇,為真實再現這段歷史,高滿堂前后多次到奧地利和捷克實地采訪,僅布拉格就去了3次。“這是我創作以來從未有過的。”為提升劇目可看性,高滿堂進行了大量采訪和再創作,劇本更是數易其稿,力求在真實事件基礎上構建多種戲劇可能。“即便身處娛樂至上的時代,作家仍應以作品立身。在創作抗戰題材時,我們必須靜下心,尊重歷史、深入生活,這個過程需要編劇搜集大量資料,創作歷程自然也非常艱辛。”
在導演花箐看來,真實、嚴謹、誠懇是電視劇《最后一張簽證》應該具備的特質。為還原出一個有質感、經得住審視的戰亂年代,花箐在拍攝之前找了很多那個年代的紀錄片和膠片來學習,以求更自然地貼近真實的歷史樣貌。此外,為了使故事經得起推敲與考據,劇組工作人員查閱了大量相關史籍,并遠赴戰時納粹集中營所在地區調研。
“該劇講述的是中國人在奧地利發生的故事,劇組在捷克和奧地利取景拍攝72天,加上前期籌備時間共90天,投入巨大。”花箐表示,“由于故事發生在海外,我們與捷克布拉格電影制片廠建立了深度合作,整個制作團隊接近300人,其中來自捷克方面的人員120余人,因此,該劇在拍攝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就是中外團隊的溝通與協調。”
但在花箐與高滿堂看來,與捷克布拉格電影制片廠的合作讓他們感受最深的是對方的專業和敬業。在劇本創作階段,捷克布拉格電影制片廠為中方提供了大量關于二戰的影像資料;拍攝階段,無論是演員還是幕后人員,他們的專注及對細節的把控均值得國內從業者學習。以服化道來說,即便是群眾演員,且數量達500人之多,每個人的妝容都不會馬虎,服裝布料更是考究,不會粗制濫造。此外,在拍攝過程中,捷克政府也給予高度配合,方方面面大開綠燈,甚至破例允許攝制組在當地建于1890年的利貝雷茨圖書館進行拍攝。
中捷合拍、獨特視角、過億投資,《最后一張簽證》的出品方希望借助這部作品“讓中國文藝真正走出去”,讓世界人民對中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做出的貢獻有更為立體的認知更是主創們的愿景。據悉,該劇將在今年上星播出,并有望在捷克電視臺同步播出,與以色列國家電視臺等海外頻道的合作也在商談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