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 李春蘭
試論如何提升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 李春蘭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各類社會活動引發著一類的風險存在,即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高職院校恰恰是青少年接觸社會、學習社會最關鍵的時期,因此如何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成為高職院校最重要的教育工作。
高職;心理健康;咨詢;教育;溝通
社會企業的發展對各類人才的要求逐年提高,社會競爭壓力巨大,只有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有更好的發展前景,才能有效發揮自身才能。犯罪年輕化的比例逐年提高,正是因為心理健康水平不夠,不能承擔巨大的社會心理壓力。如何提升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成為各大高職院校心理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人們對自由的過度放縱和中國人對兒女的溺愛造成中國青少年內心缺乏強大的自控能力和適應能力,很多學生不能有效承受強大的社會心理壓力,因此,本文就如何提升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闡述幾點意見。
心理健康作為一項心理疾病往往容易被高校、家庭和學生所忽視,當人們還在討論高職學生身體健康是否符合國家標準的時候,往往心理健康指標已經低過了我們所重視的紅線。因此,加強心理健康的宣傳、提高國民心理健康認識是有效提升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高校在每年應該定期組織開展心理健康宣傳、講解活動,定期舉辦心理健康知識講座,設立定點心理健康輔導中心,疏導學生心理壓力,同時各班級應組織心理健康咨詢小組,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組織以心理健康為主題的各類文藝活動如詩歌朗誦、文藝表演等,在豐富學生課余活動的同時還能起到心理健康宣傳的作用,從根本上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心理發展,有效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是高職院校學生全面發展、早日成才的重要基礎。當今社會,高素質人才是社會稀缺人才,因而加強和改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思想教育工作水平,為社會提供心理健康的高素質人才成為各大高校迫在眉睫的工作。在國人或高校學生眼里,心理健康只有在有心理問題時才需要被關注,這就體現了高校學生對心理健康的不了解。
可通過做愛心大使,提升學生感恩之心的活動,呼吁高校學生參加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全面提升高校學生素質,幫助更多人擺脫心理問題的困擾。讓社會充滿陽光和正能量,有效降低社會犯罪率和自殺率,提高社會人才供應率,確保穩定的人才輸出,提高高校知名度和競爭力。
高校曾對在校大學生的心理情況進行調研,調研主要針對在校大學生情感、家庭、矛盾點等問題進行咨詢,本次咨詢共發測試問卷200份,有效問卷200份,有效率100%。在對本次調查問卷進行歸納的過程中發現,高校學生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在解壓方面,高職院校學生總體表現出解壓渠道單一、順其自然等特點。只有少數的高校學生愿意從校心理健康咨詢中心尋求幫助,更有個別高校學生采取了自暴自棄、墮落等方法進行消極抵抗。大部分學生對畢業前景都沒有明確的方向,不能對就業情況進行有效分析,處于找工作的迷茫期,希望學校能提供就業及職業規劃方面的培訓,對生活規劃有一定的前期指導,提高就業幾率,達到心理預期,一部分學生沒有規劃,就業期望較高,沒有合理調整自己的心態,眼高手低,畢業后在擇業時容易受到打擊,因此高校要加強培訓,疏導學生心理,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加強就業引導及跟蹤調查,為心理咨詢提供事實依據,為今后心理咨詢工作提供幫助。
各大高職院校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結合黨、團、學生會等設立心理健康咨詢室,免費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及指導,學生會也可以組建活動社團,主要由有心理咨詢基礎的學生參與,幫助同齡人進行心理咨詢,制定24小時值班計劃,填寫完整的咨詢記錄,并可以和心理咨詢室做到有效溝通,全面獲知學生心理健康情況。高職院校應安排專業指導老師,配合學生會落實心理咨詢學生來訪工作。通過這項工作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提高學生適應能力,有效落實高校心理咨詢工作。
各高職院校都有各種各樣的社團組織及文化活動,組織這些活動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加強人與人的溝通,提高社會交際能力,豐富社會生活,釋放心理壓力。另外高校組織的活動,如籃球比賽、拔河比賽、校園歌曲合唱比賽、校園聯歡會等都能夠使學生心理壓力得到舒緩。這些活動的開展,為廣大高職院校學生提供了高雅、文藝、健康、快樂的精神保障,使學生長期處于緊張的神經得到放松,并通過各類活動,擴大人際交往,提高了社會適應能力,使精神世界更加豐富,身心得到健康發展,有效地減少心理問題的發生,為社會提供樂觀、向上、積極、努力的優質人才。
[1]吳煒.高職院校女大學生學習倦怠心理探究.文教資料,2014.
[2]孫靜,唐婷.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網絡財富,2010.
[3]張娟,程剛,王智,張大均.大學生性別情緒刻板印象的內隱和外顯研究[J].心理發展與教,2015.
[4]蘇斌原,張潔婷,喻承甫,張衛.大學生心理行為問題的識別∶基于潛在剖面分析[J].心理發展與教育,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