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學 安夢倩
讖緯:無益經典 有助文章
——以王嘉《拾遺記》為例
河北大學 安夢倩
在《正緯》篇中,以“宗經”思想為指導,劉勰一方面指出了讖緯的乖謬、詭誕、“無益經典”;另一方面,在“事豐奇偉”和“辭富膏腴”兩個方面肯定了讖緯的“有助文章”。劉勰雖然以“宗經”來“正緯”,但綜其整篇來看,“正緯”的真正目的在“為文”方面,本文以王嘉的《拾遺記》為例,具體地闡述讖緯的“無益經典而有助文章”。
劉勰;讖緯;無益經典;有助文章;《拾遺記》
讖緯產生于西漢末,興盛于東漢,在魏晉時期雖然開始遭到禁毀,但卻禁而不絕。
《序志》篇提到“蓋《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師乎圣,體乎經,酌乎緯,變乎《騷》,文之樞紐,亦云極矣。”[1]他把酌緯與本道、師圣、體經、變《騷》相提并論,視之為“文之樞紐”的一部分。讖緯在兩漢和魏晉時期的影響和地位決定了它是歷史上人們不可繞過的一種文化思想,所以劉勰把讖緯作為一種和經學、楚辭并重的文化現象來看待。緯書雖然是為了配經而興起的,但它們只是偽托經義、“無益經典”,所以劉勰認為必須要“正緯”。
《文心雕龍》著述的指導思想是“宗經”,故“正緯”也是在“宗經”思想的指導下進行的。劉勰按照經書的標準來檢驗緯書,指出“其偽有四”,一個“偽”字指出了讖緯的性質。
在劉勰生活的齊梁時期,讖緯還十分流行,雖然他論述了“正緯”的必要性,指出讖緯的“偽”“矯誕”等,但是,他的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讖緯的影響,而且,劉勰的“宗經”思想也影響了他對讖緯的認識。
第一,劉勰雖然對讖緯持批判的態度,但是劉勰的思想和《文心雕龍》的寫作都受到了讖緯的影響,尤其是兩漢時期天人合一的思想貫穿于《文心雕龍》的很多篇章中。
第二,劉勰在《正緯》篇中“以經驗緯”,所以在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劉勰的“宗經”思想。在劉勰看來,經書所闡述的是永恒不變的真理,是不能移易的明訓,雖然《五經》在文學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劉勰把儒家經典的作用夸大到不應有的程度,把儒家經典的規范絕對化。
劉勰認為讖緯雖“無益經典”卻“有助文章”,現從“事豐奇偉”和“辭富膏腴”即故事內容和寫作藝術兩個方面來分析《拾遺記》是如何“采摭英華”的,進而論證讖緯“有助文章”。
第一,感生事跡的描述。讖緯認為古代的帝王、圣人和凡夫俗子不同,是感天而生的,這在本書前幾卷對古代帝王事跡的記述中,有很明顯的展現。如卷一《春皇庖犧》中“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繞神母,久而方滅,即覺有娠”[2]。
第二,符瑞祥兆的敘述和災異遣告的記載。基于“天人感應”的思想,讖緯又有祥瑞災異的說法,天要顯示其對人的支配和控制,必然要借助周圍的某些事物來表現。《拾遺記》中有不少這方面的記載。
第三,陰陽五行的載錄。古代的天地信仰中,以五帝五神配天地五方,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戰國末期的陰陽家把陰陽和五行聯系在一起并且加以神秘化,用來附會王朝的更迭變化。讖緯學說用陰陽五行來預言朝代的更替。
在文學藝術方面,《正緯》中將讖緯的特點歸納為“辭富膏腴”。具體地說,《拾遺記》故事記載中所運用的豐富的想象、綺麗的敘事語言和多變的敘事技巧等,都深受讖緯之影響。
2.2.1 豐富的想象
在《拾遺記》中有很多幻化的情節,都運用了天馬行空的想象,如“鯀自沈于羽淵,化為玄魚,時揚須振鱗,橫修波之上,見者謂為河精”[2]等等,文中還有很多相似的例子,人可以幻化成任何形態,動物也可以幻化成人。
2.2.2 綺麗的敘事語言
讖緯敘事的詞句也有文學性的特點,尤其是緯書中關于符瑞祥兆的描寫。而讖緯絢爛多采的語言對《拾遺記》也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關于《拾遺記》詞采的評語,后代頗多。梁代的蕭綺曾說《拾遺記》“文存靡麗”,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評《拾遺記》為“其文筆頗靡麗,而事皆誕謾無實”等。
2.2.3 多變的敘事技巧
作為志怪小說的《拾遺記》,當中必有很多怪異荒誕的記載,這些不僅表現了其豐富的想象力,也充分運用了夸張這一修辭手法。例如文中在記錄春皇庖犧的故事時,說道:“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繞神母,久而方滅,即覺有娠。歷十二年而生庖犧。長頭修目,龜齒龍唇,眉有白毫,須垂委地。”[2]
綜上所述,《正緯》篇中,劉勰指出了讖緯的“無益經典而有助文章”。劉勰在那個讖緯依然盛行的年代,指出讖緯的“乖道繆典”“無益經典”,提出了“正緯”的必要性,表現出了他的膽略和勇氣。另一方面,既然“正緯”的真正目的在“為文”,那么“有助文章”觀點的提出就更加重要了,也更能體現劉勰的卓識博見。
[1]劉勰著.黃霖編.文心雕龍[M].上海.上海世界出版集團,2008.
[2]王嘉撰.孟慶祥,商微姝注.拾遺記譯注[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9.
[3]劉知幾著.白云注.史通[M].北京.中華書局,2014.
[4]孫蓉蓉.《正緯》與讖緯——《文心雕龍·正緯》篇辨正[J].南京大學學報,2004(04).
安夢倩,女,1993年出生,河北定州人,研究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