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陸文佳
生石花的種植技巧
浙江/陸文佳
生石花相信玩多肉的朋友都不陌生了。它是番杏科生石花屬(Lithops) 的植物,一般我們叫它“屁股”或是“石頭”,因為長得比較像屁股,也比較像小石頭。原生種加上園藝種大概有三百多種,目前可能還不止這個數字。各種編號啥的,自己可以去看圖譜哈。
其實它說難養吧,不難。它不怕低溫,不怕高溫,比景天科的多肉要好養許多。說它不難養吧,其實還是有點難度的。特別是25℃氣溫以上時,不能受到太陽直射,不然你收獲可能就是一盆“紅燒肉”。
之前我大致講過它的種植小經驗,現在我說下它一脫(第一次脫皮)之后怎么養護。
一般我們秋天播種,小苗到了春末就完成全部的脫皮。春末過后就是夏天,這時候不利于移苗,夏天高溫的時候,生石花會有休眠的現象。當然有個別品種夏天是不休眠的,比如“曲玉”,它夏天還會開花,這個不詳說。夏天最好不要買苗,也不要移苗。移苗在秋天進行,這時候氣溫低了,20℃左右的時候,空氣濕度也比較大。
把它們一個一個輕輕地挖起來,用個小牙簽輕輕把土撥松,一拔就上來了,注意不要太用力,不然會把根拔斷,斷在底下還好,斷在生根點生長就會有困難了,弄不好就會死。有些泥炭會牢牢長在根上,不用能力扯,一扯根就沒了。那怎么辦呢?那就是泡水,把苗統統扔進水里泡5小時,基本上泥炭就軟了,很容易弄下來。(見圖1)
注意不要泡太久,時間長了有可能會爛的。泡好之后至少晾上三天,之后就要修根,小苗的根比較長,剪一些掉有利于生根。具體從哪里下刀。(見圖2)
修剪之后就是這樣的(見圖3),要用剪刀剪,不要太懶惰,直接用指甲扯。之前我就是因為太懶,把整個根都扯下來了。
還有千萬別舍不得,覺得長長的根利于生根,那你就錯了。之前就是因為舍不得修,導致根系長得不好,苗也長得慢。
修剪好后,就是要配土啦。一脫之后的生石花已經不算是幼苗了,顆粒土需要相對多一些了(苗期時泥炭相對多一點)。
我這是樣配土的:泥炭、赤玉土、薩摩土各三分之一。赤玉土與薩摩土都是日本進口,由火山灰堆積而成,是運用最廣泛的一種土壤介質。這也是在日本運用最廣泛的一種栽培介質;它是高通透性的火山泥,暗紅色圓狀顆粒;沒有有害細菌,pH值呈微酸。其形狀有利于蓄水和排水。

圖1

圖2

圖3
薩摩土比較輕,有點空,像珍珠巖,但比珍珠巖好多了,吸水功能相當好。當然價格也比珍珠巖貴,不利于用做鋪面。赤玉土可以做介質,也可做鋪面。這三樣東西也許有些新手花友沒見過。(見圖4)
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有些生石花很容易徒長,‘李夫人’就是比較容易徒長的一個。無論你怎么控水,怎么提高光照,都比較難免它向“姚明”看齊。所以這些介質是控徒長必須用到的。之前因為舍不得買這些好的土,導致自己的生石花2年了還沒人家一年的大,又徒又容易爛掉。
將這三種土一起混合攪拌好,并且加入一種小藍藥,就是殺土里蟲的藥,一般大家都知道呋喃丹這類,但是毒性比較大;現在有低毒的。問下農資站的工作人員,基本上他們都會有推薦。主要是防止“根粉蚧”,生石花最怕的就是根粉蚧,另外最近還發現了一種極小極小的紅蜘蛛,肉眼幾乎看不出來,比月季上的紅蜘蛛小很多。大家可以(見圖3),生石花表皮上有白色的斑點,起初一直以為是某個病菌害,一直打殺菌劑都沒見成效。問了論壇上各種大仙都不知道這是什么原因,最后還是我“火眼睛睛”發現了這種極小的紅蜘蛛。這種紅蜘蛛就是吸取生石花莖部的營養,你在其表面并看不到它(也就是生石花的‘窗’)。等發現的時候基本上也是已經蟲害泛濫了。(見圖5)
另外給大家看下“根粉蚧”,在根粉蚧禍害下的生石花一般飽滿不起來,一直皺巴巴的。原因是根長不好,自然也就生長不良了。如果您的生石花長期幾個月都是這樣皺巴巴的,幾通大水下去也是這樣,就要看看根上是不是有這種白色的蟲子了。其他的花草上也可能有根粉蚧,各位也要防范,比如我就在太陽花與夏菊上發現了它們。(見圖6)
言歸正傳,那三種土一起拌好后,就可以種“石頭”了。(見圖7)
把土稍稍噴濕,不要過濕。潮土種植,比較不容易爛。輕輕壓平,之后拿一支圓珠筆來。(見圖8)

圖4

圖5

圖6

圖7 拌好的土

圖8 噴濕后壓平整
筆的妙用就見圖9,一個個先把種植洞戳好,之后種植起來就方便也整齊,比較美觀。(見圖9)
種的時候把根稍稍埋入就好(見圖10)。不要種的太深,因為下面我們還要鋪一層最關鍵的土,就是純赤玉。
鋪好赤玉土,再稍稍提出來一些。只讓根在圖10的土中,根上莖部分全部在赤玉土里面。主要原因是赤玉土屬于無機質,不容易爛。圖11就是種好完成了,不要澆水哦。一個星期之后再澆水。(見圖11)
一個月后的狀態。(見圖12)
關于生石花徒長問題:

圖9

圖10

圖11

圖12
徒長的生石花真的是很丑很丑。徒長原因跟品種有一定關系,但與澆水配土,光照也有一定關系。我們不能改變它的品種,但我們能使它們更矮壯一些。
生石花一般在冬天開始到春天時脫皮,這個時候不能再澆水。大概就是12月底開始不能澆水了,一點都不要澆。直到脫完皮,再澆水。
已經徒長的生石花怎么讓它再變回矮壯呢?首先要停止澆水,等脫皮。怎么看要脫皮了呢,它的基部會開始膨大,你輕輕捏一下,明顯能感覺到里面已經有小的葉子,就把外面一層扒開。一定要確保里面已經有新葉了哦。就這樣,不要澆水,直到脫完皮,會矮壯很多(原理很簡單,里面新葉見到光之后就會不拼命擠破頭想出來了)。(見圖13-圖14)
還有一點就是增加顆粒,也能防止徒長。見圖14中的李夫人,是不是稍微那個矮壯一些。(見圖15)
關于生石花受粉繁殖
生石花都是需要異花受粉的。異花就是指不同植株上的花粉互相雜交,才能使它成功受孕。
另外,授粉時最好是二個相同品種的異株,這樣出來的后代就能保證純度。但沒有相同植株一起開花,也可以用其他品種上的花粉進行雜交,也是可以成功結種莢的。
一般開花后第三四天,中間的花蕊中就有花粉了,拿毛筆刷一刷,再到另一個上面刷一下,重復幾天,直到花謝。它的雌蕊有好幾條,長在雄蕊的中間,刷的時候稍微用一點力,以確保雌蕊受粉。半個月后就基本上能看出是否結上種子了。
另外,生石花陰天是不開花的。如果一星期都沒有出太陽的日子怎么辦呢?用加溫燈試試,注意離得遠些,避免被高溫灼傷。(見圖16)

圖13

圖14

圖15

圖16 剛剛開花的‘榴柘玉’
怎么樣看是否已經成功受粉了呢?就是看種莢,一般開了一朵,并且開放時沒有其他的花同時開的,基本上就不用看,百分百是沒受孕的。
另外成功受粉的種莢會很飽滿(見圖17),沒成功的就是扁扁的了。(見圖18)
還有一些名詞介紹一下:“全窗”、“出錦”、‘KO’、“雙頭”、“群生”。
什么是“窗”,“窗”就是生石花葉子表面。而“全窗”就是花紋長滿,長到邊為止,稱為全窗。(非全窗日輪與全窗日輪的對比)(見圖20)
“出錦”就是生石花的植株上面長出橙色或黃色的,也是白化病。有“半錦”也有“全錦”,在多肉界,一般出錦的比較貴,但生石花沒啥價值。一是因為出錦了容易死,二是因為第二年脫皮了就有可能錦退了。所以大家買的時候也沒必要太追出錦的。(見圖21)
下面這個是出的半錦。(見圖22)
‘KO’比全窗日輪更進一層,一點點邊邊都看不到,滿滿的都是暗紅色的窗。圖19的全窗日輪還是有點水流紋的,KO是一點都沒有哦。它來自南非Kokerboom Nursery的一種全窗園藝日輪,窗面覆蓋整個葉面,窗面邊緣有微小刺狀斑,窗面顏色呈暗紅色,以窗面內無斑為佳。由于Kokerboom Nursery的創始人是Buys Wiese,因此在比利時RSA的種單中,KO日輪也有過Lithops aucampiae Buys Wiese nursery SA的名字。這個品種比較貴,我沒有買,大家想了解的可以去網上查一查。

圖17 可以受粉花朵

圖18 種莢飽滿的‘紫勛’

圖19 未受孕的‘榴柘玉’

圖20

圖21 全錦生石花

圖22 半錦生石花
“雙頭”這個比較容易懂,就是生石花長到一定的年份就會分裂,一個變成兩個。我們就俗稱是雙頭。(見圖23)
“群生”:當雙頭再長幾年,兩個就會分裂成3-4個,隨著年份的增長,個頭數就會越來越多,就叫群生。
最后給大家欣賞一下,來自“荒野的寶石”,以假亂真。(見圖24)

圖23

圖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