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市農業局(412200) 劉 亮 劉卷虹
縣域經濟如何進一步發力
醴陵市農業局(412200) 劉 亮 劉卷虹
1.增加投入農業要發展,加大投入是前提和基礎。要在穩定農業現有投入的基礎上,通過完善農業投融資體制,逐步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業投資管理體制,突出重點,集中財力,加強管理。一是強化以農田水利、鄉村道路、電力通訊、人畜飲水等為重點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農業發展后勁。二是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實施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及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試點項目為契機,加大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力度,進一步優化醴陵市總體環境質量,提高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三是加強農業科技和技術推廣的投入,加快農村公共設施建設,包括防汛抗旱、檢疫防疫、質量檢測、市場信息等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的軟硬件建設,使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更加穩固。
2.加快農業產業化一要在適當擴大糧食播種面積、提高糧食產量和質量、確保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大力調整優化特色農業結構和布局,積極引導優勢產業向優勢產區集中。二要加大龍頭企業扶持力度,強化農業產業化的組織、服務和協調,突出重點抓好主導產業和特色產品發展和升級,促進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壯大。三要加大項目開發力度,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強化優勢項目推介,加大項目跟蹤協調力度,大力吸納民間資本、工商資本和外商資本,促進資源優勢轉化成為經濟優勢和商品優勢。四要抓住促進農民增加收入的關鍵,加快發展農村中介組織,建立完善的農村服務體系,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綜合效益。
3.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一要強化行政推動,進一步建立健全農村勞務開發工作機制,強化全市勞務開發工作的宏觀規劃和組織協調。二要推進勞務開發社會化、市場化運作,規范發展職業介紹、勞務派遣、信息咨詢和就業培訓等服務,加快推動勞務輸出的組織化、社會化和市場化。三要以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項目為契機,大力宣傳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各項優惠政策,圍繞提高農民就業技能,強化培訓管理,重點抓好18~40歲農村勞動力和未能繼續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的宣傳引導和技能培訓工作。四要跳出農業抓農村工作,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多渠道轉移農村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