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瓊湖路1 0 9號信箱(413100)柳富榮
泥鰍苗種繁育及疾病防治(中)
沅江市瓊湖路1 0 9號信箱(413100)柳富榮
(續第1期第19頁)
1.夏花苗種培育 ①備池。選用坐北朝南的長方形池塘作為夏花培育池,若使用土池,池埂、池底需夯實防漏。池塘不宜過大,面積一般為30~300平方米,要求水源充足,水質良好,排灌方便。池深1~1.5米,水深50~70厘米,進排水口用密眼鐵絲網(60~80目)扎好,防止敵害生物進入及鰍苗外逃。池底保持15~20厘米厚淤泥層,池中投放占總水面積1/4的浮萍等。②清塘。鰍苗下塘前10~15天進行清塘消毒,池內保持水深10~20厘米,每100平方米水面用20~30公斤生石灰化水全池遍灑消毒。消毒7天后,用60目篩絹過濾注入新水,保持池水深40~50厘米,施入腐熟發酵的雞糞、豬糞等有機肥作基肥培育餌料生物,每100平方米水面施肥量30~50公斤。一般經五六天時間,池中小型浮游生物便可達到高峰,此時水色多為黃綠色,即可投放鰍苗。③放苗。放養前1天,池內放幾尾試水鰍苗,12小時后無異常才能放苗。放苗時,溫差不超過3℃,選在池塘上風處放養,鰍苗放養密度為每平方米750~900尾。注意同一池中放養規格一致的鰍苗,以確保苗種均衡生長和提高成活率。④飼養。鰍苗下塘后的第1周,每天潑灑豆漿2次,時間為上午9時和下午3時,每100平方米水面用黃豆0.4~0.5公斤磨漿。黃豆應在24℃~30℃水中泡6~8小時,以兩豆瓣中間微凹為度,現磨現喂。1周后補充粉料,粉料為蛋白質含量33%的泥鰍專用飼料經40目的粉碎機粉碎而成。早期每天每100平方米水面用粉料0.3~0.45公斤,分2次投喂。投喂方法:將粉料用水調成稀糊狀,沿池邊潑灑。隨著鰍苗長大,飼料量相應增加,并根據天氣、水質和鰍苗攝食活動等情況合理調整。⑤管理。鰍苗下池時,池水深以50厘米為宜。經過7天飼養后加注新水,視具體情況靈活掌握注水量與注水次數,一般每隔1周注水1次,每次注入新水15厘米左右。定期使用EM菌(有效微生物群)調節水質,保持池水透明度20~30厘米。堅持每天早、中、晚巡塘,凌晨巡塘時如發現鰍苗聚集在池塘邊上,表明缺氧,應加注新水,同時沿池塘四周撒“粒粒氧”等增氧劑;中午及傍晚巡塘,主要檢查鰍苗活動情況,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2.大規格苗種培育 經1個月左右飼養,鰍苗體長達3~4厘米時,便可分池進行大規格苗種培育。池塘可稍大一些,面積一般為667~2000平方米,池塘其他要求和基本的飼養管理同夏花培育。培育過程中應掌握好以下要點:①池塘施肥。早期施入基肥培水,每667平方米水面施有機肥150~200公斤,以后適時追肥。②苗種放養。池塘施入基肥7天后放苗,要求苗種規格整齊,體質健壯,每667平方米水面放養體長3~4厘米的鰍種15萬~20萬尾。③飼料投喂。鰍種入池后,逐漸增加配合飼料比重,直至完全適應配合飼料。配合飼料的蛋白質含量為33%,粒徑1.8毫米,按照定點、定時、定質、定量的要求投喂。池中每667平方米水面設二三個食臺,飼料投于食臺上,以利觀察攝食和檢查餌料剩余情況。投喂量隨水溫高低而變化,水溫在15℃~25℃,日投喂量為鰍苗體重的2%~3%,25℃~30℃為3%~5%,30℃以上則少投或不投。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上午投喂日餌量的30%,下午為70%,一般每次投喂量以一二小時吃完為宜。④日常管理。泥鰍喜肥水,應根據水質情況適時適量追施腐熟的雞糞、鴨糞等有機肥,將肥料用麻袋或編織袋裝好浸入水中。堅持每天早、中、晚巡塘,觀察泥鰍攝食和活動情況,發現疾病及時診治。保持池水透明度20~30厘米,冬季要增加池水深度,并在池角施入牛糞、豬糞等廄肥,以提高水溫,確保泥鰍安全越冬。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