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楊 倩
Sorry,評論功能已關閉
■本刊編輯:楊 倩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話題:你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厭倦微博、朋友圈的?網友的回復羅列了微博、朋友圈里讓人感到厭煩的各種情形。其中一個得到大量點贊的回復是:“被各種評論搞得煩了。比如朋友穿了新衣服發張自拍,其實沒有那么好看,但如果別人都點贊夸了,你總不能不贊吧!又比如上微博對某個熱點事件發表些與眾不同的觀點,就有人來評論你‘裝’‘就你懂’‘你是水軍吧’,搞不好還引來罵戰,真沒意思。”
確實,網絡的發展使每一個人的生活和想法越來越容易進入他人的視野,同時,各大網站、社交平臺的“評論”“留言”“彈幕”等功能也為人們發言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似乎鼓勵著人們隨時隨地對任何事、任何人發表看法。“聽說某明星拍戲都靠替身,我就說嘛,他看起來沒什么演技”“某某這個新發型不咋樣,很顯老”“說得容易,你行你上啊”“別作秀了”……這樣隨意的、涉及他人私生活的,或不見得有什么依據的評論在網上隨處可見。就連高考卷都關注到了這種現象——2016年高考語文上海卷就要求考生針對“評價他人的生活”這種現象,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這讓我不禁想到去年8月,里約奧運會正舉辦得如火如荼之際,各大社交媒體被明星王寶強的離婚聲明“刷屏”了。王寶強離婚的消息傳出,陳思成、李玉剛、小沈陽、李晨等明星紛紛發微博表示對他的支持。這時,一些沒有發言支持王寶強的明星就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了。比如,與王寶強同在“跑男團”的鄧超,當天只發了幾條與工作相關的微博,于是留言區被憤怒的網友“攻陷”:“不支持王寶強你好意思嗎?”“你們還是好兄弟嗎?”“你自私、虛偽! ”
隨著評論他人的生活變得越來越便利,這些評價對于個人和社會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幾乎每個人都在意別人的評價,也幾乎每個人都因為別人的評價感到煩躁:“她怎么不給我點贊?”“明明不是我的錯,為什么網上這些人都怪我?”……王寶強離婚事件中,不堪網友留言騷擾的鄧超不得不向媒體澄清自己“在事發第一時間已經聯系(王寶強)”。
漸漸地,很多人不再那么積極地發送微博、朋友圈了,還有人選擇了關閉微博的評論功能,甚至直接關閉朋友圈。
感謝衢州市第一中學、廈門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同學參與討論
●楊森婷
評價是一面鏡子,讓人看清自己
三毛在《雨季不再來》中說:“有時候,我多么希望能有一雙睿智的眼睛能夠看穿我……她的話語能解決我所有的迷惑,或是對我的所作所為能有一針見血的評價。”當你迷惘或者失敗的時候,別人的評價就好像一面鏡子,讓你看看自己真實的樣子;又像是燈塔,幫你撥開重重迷霧。世界上一個個力量單薄的小人兒,就是這樣通過接受評價、反省自身,一點點成長進步,強大起來的。
●沈明航
有評價是進步,好評價是成功
梁曉聲在《郁悶的中國人》中提到“沉默的大多數”,過去的人是沉默不敢言,各人自掃門前雪。如今,網絡使評論變得“零門檻”,人們開始發聲,學會參與,彼此關注。人人敢言心中事,這是社會言論自由的一大進步。
隨之而來的是惡評日漸猖獗,匯聚成了“語言暴力”。一人煽動,萬人跟風,一言不合,大加批駁。這樣既喪失了理性判斷,也給當事人造成了巨大壓力,同時使得有價值的評論石沉大海,事情的真相更加撲朔迷離。
從沉默到開口,邁出了一大步,但距離理性、客觀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道長且阻,吾心向之。
●歐陽智鴻/陳佳妍
只看表象,曲解真相
面對網絡上紛繁的信息,很多人手指敲擊鍵盤的速度快過大腦轉動的速度,對于消息是真是假、背后有何隱情,往往不會細究,只根據自己看到的表面信息發表看法。
比如,鄧超因為沒有發微博支持王寶強而遭到網友質問:“不支持王寶強你好意思嗎?”甚至被評價為“自私”“虛偽”,殊不知,表面上沒有發聲的鄧超私下里早已致電王寶強。所以,面對網絡上紛繁的信息,僅從表象出發作評價容易造成曲解,還應該探究其背后的真相。
●林 梟/嚴也寬
言愈易出,愈須嚴謹
網絡讓評論變得越來越隨意,許多人看不慣他人的生活便大肆批判,甚至惡語相向。這些話可能只是一時沖動說出的,敲幾下鍵盤、點幾下鼠標就發出了,但是這些言語匯集在一起,對他人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正因如此,人們在評論人和事時更須以嚴謹的態度對待。正如朱熹所說:“言易出,故要謹。”孔子也說過:“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劉嚴智/胡 羿
守住底線,莫要信口開河
互聯網給了人們無論身份、無論地位、無論經驗、無論學識的“匿名化”的世界,但我們不能因為匿名就失去底線,縱容自己信口開河,作出不負責任的評論,甚至無理謾罵。“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評論者應該尊重事實,對自己的言論負責。
[孫慧麗、鄔 雙 供稿]
感謝“中學生天地”微信公眾號的讀者參與討論
●雨巷深深:我會評論別人,但是我不常評論。對那些時時觀察別人、揭別人短處的人,我非常討厭。
●寒域劍爵:我覺得網絡上隨意評價他人導致的“網絡語言暴力”現象,反映的是“看熱鬧不負責任”的心態,其中不排除有一些人是想借助名人、熱點伺機“火”一把。
● 戴子琦:“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我們在評價別人做得不好之時,也應該反省自己,問問自己:我做好自己了嗎?
●劉煜晗:評價別人還得將心比心,就像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寫的:“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的人,并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