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山可
川大有多大?
在錦江之畔,安臥一所歷史悠久卻異常低調的百年老校——四川大學(以下簡稱“川大”)。2016年9月28日,川大迎來了120周年校慶。春去秋來,在這120年間,一屆又一屆的學子從川大走出去,涌現了許許多多的杰出人物。
川大擁有望江、華西、江安三個校區,不管你走進哪一個校區,都可以直觀地感受到川大之大。望江校區承載著川大最悠久的歷史記憶,東校門頂部豎起的“四川大學”4個大字遒勁有力,那是鄧小平同志的墨寶。從這個校門走進去,最先看到兩排茂密、粗壯的梧桐樹,川大文新學院就坐落在那兩排梧桐樹的后面——文新學院的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是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全國僅有五所高校享此殊榮),是川大最為強勢的學科。
文科樓的對面是文理館,任何一位川大學生都可以在這里閱讀明清古籍善本。文理館里的民國報刊閱覽室常常座無虛席。文科樓的后面是校史館,與其說它是校史館,不如說它是一座獨具特色的近現代博物館,那一串串熟悉的名字記載了一段段耐人尋味的歷史——吳玉章、張瀾、任鴻雋曾任川大校長,童第周、周太玄、劉承釗、馮友蘭、朱光潛、李劼人、吳宓、王右木等曾在川大傳道授業,朱德、楊尚昆、郭沫若、巴金、江竹筠(江姐)和毛英才等曾在川大求學。
華西校區的鐘樓訴說著百年醫學的輝煌過往,從這里走出來的很多學生都已經成為享譽海內外的醫生。環境優美的江安校區遠離城市的喧囂,花環水繞,翠柳長堤,占地面積相當于300個足球場。每天清晨,江安河畔總有一道靚麗的風景,那是川大學子臨河早讀的壯觀景象。江安校區里有座小山,川大師生稱它為“不高山”,有一位教授曾這樣詮釋其內涵:不管山有多高,只要有人登上去了,它便不再高大了。
川大之大,不僅在于校舍之大,更在于大師之大。川大現有兩院院士15人,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65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入選者51人,大師人數高踞中國大學前列。已故教授楊明照先生曾有一段佳話:在他主持的期末考試中,考場不在教室,而在望江樓的茶館里,學生們一邊和楊明照教授喝茶,一邊考試——這種方式既能測試出學生的真才實學,又能夠讓學生領會到讀書求學的真諦。
川大的學生很有個性,川大的老師很有性格。“最受學生歡迎”獎得主周鼎老師開設的歷史課節節爆滿,有時候,能容納兩百多人的大教室前后門都擠滿了學生。周鼎老師講課風趣幽默,他的語錄常常被學生記錄下來,然后發到社交網絡,引起大家的討論。“莊子是我認識的最聰明的中國人,他能從搶鹽的李老漢、賣菜的張大媽身上看出高超的智慧。”周鼎老師妙趣橫生的話語總能給學生帶來思想上的啟迪。
川大之大,還在于視野之大。川大為學生開設了中華文化課,這門課是全校所有本科生的必修課,也是深受學生喜愛的公共課。中華文化課的任課教師均為中文系、歷史系、哲學系資深教學名師。每逢夏季學期結束,川大學子就迎來了為期兩周的國際課程周,在此期間,來自哈佛、牛津、耶魯等世界名校的百余名專家學者在川大開設課程,川大學子不出校園,就能聆聽頂尖學者的演講,就能與世界對話、與國際接軌。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川大以她卓越的教學理念和深厚的人文積淀撐起了西部教育的藍天。
好山好水好風光
來四川上大學,沿途盡是美景。道教圣地青城山,聳入云峰的峨眉山,被杜甫詠唱的西嶺雪山,充滿了傳奇與詩意。山的沉穩培養了四川人民堅毅的品格,也感染了在四川求學的莘莘學子。童話世界九寨溝,千年奇跡都江堰,還有那流淌在爐霍人心上的錦江,為四川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
四川自古人杰地靈,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無數才子佳人。從西漢的司馬相如、卓文君,到唐代的女詩人薛濤,再到宋代的蘇洵、蘇軾、蘇轍三父子,以及明代的楊慎,近現代的郭沫若、巴金等,名人的光環始終照耀著川蜀大地,鼓勵著學子們拼搏進取。
好山好水當然要有美食相伴,在學校里品嘗名揚天下的川菜真是人生幸事。川菜雖辣,卻容易讓人上癮,在四川上學的許多江南人不到一個月就會適應,不出兩個月就會喜歡,不超三個月就會依戀。川菜的辣不是單純的辣,而是麻與酥的巧妙結合,香與爽的絕佳搭配。
川蜀高校,各領風騷
電子科技大學——
永不消失的西部電波
電子科技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無線電大學,它是西部高新技術領域的執牛耳者,堪稱“蜀中清華”。電子科技大學的簡稱并不是“電大”,四川人更喜歡叫它“成電”。電子科技大學在機器人領域極強,前不久再次衛冕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冠軍,不愧為機器人界的“大魔王”。電子科技大學擁有7名兩院院士,26位長江學者,學校的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是國家一級重點學科。
四川師范大學——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創建于1946年的四川師范大學的中國語言文學、教育學實力強大,均為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四川自古出美女,四川師范大學更是美女云集的地方,這里的女生不僅容貌姣好,而且溫文爾雅、知書達理。四川師范大學是西南地區教師人才培養基地,它授予學生的不僅有專業技能,還有“溫良恭儉讓”的文化涵養。
四川音樂學院——
錦城絲管日紛紛
也許你不曾聽說四川音樂學院,但你肯定知道李宇春。四川音樂學院的知名校友不僅有李宇春,還有畫家張大千,表演藝術家劉曉慶,鋼琴王子李云迪,青年歌手何潔、譚維維、魏晨、秦海波等。四川音樂學院的前身是創建于1939年的“四川省立戲劇教育實驗學校”, 1959年經教育部批準更為現名,成為當時國內具有本科辦學層次的6所專業音樂院校之一。
西南交通大學:是中國第一所工程高等學府,中國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礦冶工程高等教育的發祥地,交通大學的最早源頭之一。
西南財經大學:由西南地區17所財經院校、綜合大學的財經系合并組成,薈萃了西南地區的財經教育專家和教授。
成都理工大學:前身為成都地質勘探學院,由地質部、地質礦產部、國土資源部直屬,為中國地球科學高層次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之一。
西南石油大學:為新中國創建的第二所石油本科院校,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與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
四川農業大學:是一所以生物科技為特色、農業科技為優勢,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院校,也是全國首批高等學校新農村發展研究院試點單位。
西南科技大學:四川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高校,學校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為國防重點專業,輻射防護與核安全專業為國防緊缺專業。
西南民族大學:被譽為“共和國少數民族精英的搖籃”,由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主管,擁有西南民族大學青藏高原生態保護與畜牧業高科技研究示范基地。
西華大學:前身為四川農業機械學院,是國家為實現農業機械化在當時全國7個大區分別布點所建立的農業機械本科院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