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軟件學院畢業生施侃樂和放棄百萬年薪賣煎餅創業的吳一黎來了場跨界合作──他們共同鼓搗出了3D煎餅打印機。
“要做影響一億人的煎餅品牌”
“要做影響一億人的煎餅品牌。”在一檔創業類節目中,吳一黎穿著圍裙登臺,談起他的創業夢想。和施侃樂一樣,吳一黎是清華大學2003級軟件學院的學生,畢業后,吳一黎去了大公司IBM,一路做到銷售高管職位,拿到了高薪。“不到30歲,世界500強,年薪百萬,很不錯啊。”在那檔節目現場,評委嘉賓嘆道。那天坐在記者面前,他身體微微后仰,問:“做一個成熟商業體系里的一顆螺絲釘就高大上了嗎?比如,你知道IBM的CEO是誰嗎?”看到記者搖頭,他接著說:“但如果你能改變世界,那你就不一樣。”
在節目中,主持人評價吳一黎,說他是典型的優質型創業人才——名校背景,口齒清晰,儀表堂堂,還有大企業工作經驗加持。
吳一黎改變世界的切入口很小,就是先改變小檔口生意散亂無序的現狀,做出一個煎餅界的主導品牌。“把小事做到極致,做出情懷,做出態度。結合我們在500強公司里工作的經驗,結合互聯網,把跨界的東西做到煎餅里面來,那煎餅可就不簡簡單單是一個煎餅。”節目中,吳一黎用這番話試圖打消現場投資者對他創業項目的疑慮。
如今,躺在收銀臺旁的3D煎餅打印機樣機就是結合互聯網跨界的創新實踐。
科技與美食相撞
“打個小黃人吧。”吳一黎用打印機秀了一次煎餅過程。
員工們往料筒里擠入由黃油、雞蛋和牛奶制成的面漿,然后為它裝上特別處理過的打印頭,把料筒架上打印機,再在和打印機連接的平板電腦里選定圖案,接下來,按下啟動鍵,靜靜地看它表演。
打印頭開始移動,料筒里的面漿流出;最先呈現在烤盤上的是小黃人的輪廓;停頓數秒,等輪廓顏色稍深了些,打印機再一層層地往輪廓里填色;等到面餅的顏色由淺黃變成金黃時,拿小鏟子一挑,出鍋,開吃。
“喲,它還能做不同的圖案。”對店內購買煎餅的食客來說,這臺機器只是好玩。他們并不知道,在其中發揮核心作用的正是3D打印技術。提供技術和設備的,就是施侃樂。
他們希望3D打印不僅僅是個聽起來炫酷的名詞,還是可以真正進入普通生活里的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