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中學 褚麗萍
麗水市2015—2016學年高二年級第一學期期末考試第7題
■云和中學 褚麗萍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題。(5分)
材料一:歸謬法是一種用于批駁對方論點的論證方法。例如針對一部分人所持的“作品愈高,知音愈少”的觀點,魯迅在《文藝的大眾化》一文中就運用歸謬法批駁說:“倘若說,作品越高,知音越少,那么,推論起來,誰也不懂的東西,就是世界上的杰作了?!?/p>
材料二:某城汽車站候車室內,有一個男青年把痰吐在潔白的墻壁上,車站管理員對他說:“同志,‘不準隨地吐痰’的標語你看到了嗎?”男青年說:“看到了,我吐在墻上,不是吐在地上。”管理員說:“ ▲ ?!?/p>
(1)簡要說明“歸謬法”的運用步驟。(不超過40字,3分)
(2)為材料二中的管理員設計一段話,用歸謬法反駁男青年的說法。(不超過40字,2分)
【解題要點】
這道題的設計很有新意,兩個小題從考查歸謬法的運用步驟概括再到歸謬法的具體應用,設置有序,尊重思維的規律,具有很好的啟發性。既考查了同學們理解分析綜合的能力,又考查了語言表達的能力,綜合性較強,難度偏高。
第一小題是一道創新的歸納概括題。它不要求概括材料本身的內容,而是要求同學自己從材料中尋找、提煉需要概括的東西。魯迅運用歸謬法推翻他人觀點的例子,看似只是對“歸謬法”定義的舉例解釋,其實是將 “歸謬法”運用的全部步驟演示了一遍。在解答這個小題時,很多同學容易找錯信息,將歸謬法的定義當成答案。
在找到材料中與答案相關的部分后,同學們還需要進一步加工,從具體事例中提煉得出普遍的方法。有同學只是將魯迅的話簡化改編成句式“倘若說 A,那么推論起來就是 B”,這也是沒有回答到點上。
魯迅批駁的話中,“倘若說,作品越高,知音越少”一句是假定對方觀點正確,以此作為前提,推導出“誰也不懂的東西,就是世界上的杰作了”的荒謬結論,證明了對方觀點錯誤。通過這三步,“歸謬法”的運用就完成了。
第二小題是一道開放式語境填空題,它不僅要滿足符合語境、用語得體的常規要求,還需運用到上題中總結的歸謬法。假如填入傳統的苦口婆心的勸導,就不符合“用歸謬法反駁”的要求。如果做錯了第一小題,對歸謬法的理解、總結錯了,第二小題也就很難答對了。
男青年說墻不是“地”,所以可以吐痰,假設他說的是對的,那么他的衣服不是“地”、他的行李也不是“地”……都可以拿來吐痰了。
【參考答案】
(1)先假定對方論點是對的(1分),然后以它為前提推導出荒謬的結論(1分),以此證明對方論點的錯誤(1分)。
(2)[示例]依你的說法,衣服也不是“地”(1分),我就可以把痰吐到你衣服上了(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