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高杰陳洪波朱萬輝
(1.湖北省利川市忠路鎮農業服務中心 45400;2.湖北省利川市植物保護站 445400)
利川市莼菜主要病蟲害及綠色防控技術
陳高杰1陳洪波2朱萬輝2
(1.湖北省利川市忠路鎮農業服務中心 45400;2.湖北省利川市植物保護站 445400)
利川素有“莼菜之鄉”的美譽,莼菜常年種植面積2000hm2。海拔1400m以上、能灌能排的稻田,非常適合莼菜的栽培。近年來,隨著莼菜特色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受規?;N植、莼菜苗老化、病蟲基數等影響,莼菜病蟲害危害逐年加重,嚴重制約莼菜的產量與品質。經過多年觀察、試驗和調查分析,逐步摸清了莼菜主要病蟲害種類,并找到了切實可行的綠色防控技術對策。
1.1 菱角螢葉甲
屬鞘翅目,葉甲科。該蟲在長江流域年發生6代~8代,以成蟲在雜草殘茬或土縫中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天氣轉暖后,越冬成蟲開始活動。當莼菜葉片浮出水面后就遷入取食,以幼蟲和成蟲吞食葉片,形成大量孔洞,影響光合作用,嚴重時則食盡全株葉片,僅留葉脈,影響莼菜產量和品質。
1.2 水稻食根葉甲
又名食根金花蟲,屬鞘翅目,葉甲科。一年發生1代,以幼蟲在積水田土中越冬。幼蟲為害莼菜根部,受害莼菜生長不良,葉片枯黃,嚴重的莼菜根被咬斷,容易拔起,甚至須根腐爛,成片枯死。
1.3 螺螄
莼菜田中螺螄以椎實螺、田螺、扁卷螺為主,冬季潛伏于泥土中冬眠。螺螄食性雜,主要吃莼菜嫩莖及葉片、有機碎屑等,尤以椎實螺、扁卷螺附著在幼嫩葉片上危害,造成葉片腐爛。
1.4 稻大蚊
屬雙翅目大蚊科,是利川市新近在二高山水田局部發生的害蟲。一年發生多代,有文獻報道說不危害農作物,據我們喂養觀察,幼蟲啃食莼菜葉肉成缺刻或孔洞。主要發生在近年來新發展的二高山莼菜田中。
1.5 葉腐病
半知菌亞門真菌或細菌侵染。為害浮貼水面的莼菜葉片,病斑形狀不定形,有的呈“S”形,有的形如蚯蚓狀,褐色或黑褐色,壞死部后期出現白色皺球狀菌絲團,后生茶褐色球狀的小菌核,發病重的,葉片變褐腐爛。葉腐病是水質敗壞后菱角瑩葉甲、螺螄為害所致。
1.6 根腐病
大多數認為是蟲傷后引起的根腐,如水稻食根葉甲,致病病原菌不明,還有待研究。根部腐爛,吸收水分和養分的功能逐漸減弱,最后全株死亡。主要表現為整株葉片發黃、枯萎。
2.1 農業防治
一是施用充分腐熟有機肥;二是及時添換清水,保持水質清澈透明;三是合理輪作。莼菜種植6~8a以后,可改為魚池,養殖食草、食螺魚類,1~2a后重新種植莼菜;四是適時更新換代。植株生長勢開始減弱后,可以部分或全部拔除,選用健壯植株的種莖重新栽種。
2.2 物理防治
人工清除雜草、青苔、水網藻、螺螄以及染病植株等。莼菜萌芽,錐實螺大都集中在莼菜田四周和流水口時,應及時撈除;每年莼菜萌芽前,都要拔一次雜草;生長期間,結合采收,隨時拔除雜草;對生長過密或老黃葉過多的莖葉,要及時疏枝除葉。
2.3 生物防治
在莼菜田中投放少量鯽魚、黃鱔、泥鰍等控制水稻食根葉甲、螺螄、稻大蚊的生長繁殖。
2.4 化學防治
僅在莼菜田有害生物形成優勢種群,農業、物理、生物防治達不到理想效果時使用。在預測預報基礎上,掌握田間病蟲發生情況,針對病蟲種類,以生物農藥、低毒低殘留農藥為主,對癥下藥。防治螺螄、菱角瑩葉甲、食根葉甲等,二高山區宜在4月20日前完成,高山區宜在4月25日前完成。采收期用藥,宜將水層控制在20cm左右,并在用藥后3d~5d及時更換田水,采收間隔期保持10d~15d。
2.4.1 菱角瑩葉甲、食根葉甲防治
用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667m2用5mL或40%氯蟲·噻蟲嗪水分散粒劑4g兌水30kg噴霧防治。
2.4.2 稻大蚊防治
新種植田,若稻大蚊的幼蟲將莼菜葉片咬成缺刻,嚴重影響莼菜生長,可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50mL兌水30kg噴霧防治。
2.4.3 錐實螺、扁卷螺、田螺的殺滅
三種螺螄是莼菜的大敵。嚴重時可吃光葉片和嫩芽、嫩莖,造成減產,甚至無收。用4%螺威粉劑800g拌細土25kg均勻撒施進行殺滅。殺滅見效后即調換田水。
2.4.4 葉腐病防治
俗稱“爛葉子”。防治方法主要是保持田水清潔、流動,杜絕或減少菌源污染。
S471 文獻識別碼:B
1005-6114(2017)03-036-002
2017-04-20
陳高杰(1975-),男,助理農藝師,長期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