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如林朱訓泳金立強殷曉蓉薛世芳
(1.南京市六合區馬鞍街道農業服務中心 211525;2.南京市六合區植保植檢站 211500)
南京市六合區近年來水稻主要病害發生特點及防治對策
葉如林1朱訓泳1金立強2殷曉蓉2薛世芳1
(1.南京市六合區馬鞍街道農業服務中心 211525;2.南京市六合區植保植檢站 211500)
近年來,由于受新型種植經營模式影響,水稻生育期推遲,造成病害發生嚴重,水稻產量損失嚴重。筆者分析當前水稻主要病害的發生特點,分別提出了防治對策建議,以期為大面積水稻高產栽培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
水稻;主要病害;發生特點;防治對策
水稻是南京市六合區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常年種植面積為3.2萬hm2。近年來,隨著糧食適度規模經營的快速發展,引起了水稻種植模式、栽培方式發生改變,全區機插秧、直播稻、缽苗移栽等輕簡栽培面積的不斷擴大,其中機插秧面積達2.1萬hm2、直播稻面積達0.3萬hm2、缽苗移栽面積達0.75萬hm2,常規手栽面積僅占0.05%。水稻適度規模經營發展,一方面強化了農業機械的推廣應用,提升了農業種植效率;同時也造成水稻生育期推遲、粳稻面積擴大、水稻群體加大等問題,引發水稻病蟲害的發生特點也發生了明顯變化。因此,了解當前水稻主要病害發生情況,制定科學的防治對策,是實現水稻安全生產的重要保證。
隨著國家一系列鼓勵政策的出臺,六合區糧食生產規模經營呈快速良好發展態勢。全區3.33 hm2以上糧食規模經營戶達1 256戶,面積2.63萬hm2,其中全區適度規模種植10hm2~33.33 hm2之間有1092戶,種植面積2.27萬hm2,占糧食規模經營面積86.3%[1]。糧食規模生產經營的發展,糧食規模種植效益漸顯,有效促進水稻種植模式的改變。目前,全區水稻與小麥連作栽培模式應用已達82.5%,在六合區的南部龍袍、龍池、橫梁、城西等街鎮的平原地區,該栽培模式已達100%。在水稻生產上,隨著種植模式的改變,加快推進機插秧、直播稻、缽苗移栽等配套輕簡栽培技術的推廣,同時也促進秈改粳面積擴大,水稻品種布局發生變化。在馬集、冶山、金牛湖、竹鎮等丘陵地區適宜種植雜交中秈稻的街鎮,也開始擴大種植粳稻,全區秈改粳面積已達0.62萬hm2。糧食適度規模經營,推動著全區水稻規模化種植,一方面促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同時也引發水稻病害的發生特點出現明顯變化。
2.1 惡苗病發生偏重
隨著機插秧、直播稻等輕簡栽培技術的推廣,水稻惡苗病發生逐年加重。以往惡苗病在本地區僅是偶發性病害,主要在苗期發生,并且零星發生,危害不重,發生區域在龍袍街道、龍池街道及馬鞍街道圩區等南部粳稻種植區。而近年來,一是由于直播稻面積擴大,農戶習慣于采用干籽播種,不采取藥劑浸種,導致惡苗病種傳病害重發。二是機插秧是目前發展最快、利用最廣泛的新技術,但是機插秧高密度育苗,采取覆膜高溫催芽方式,有利于病害侵染,造成惡苗病發生偏重。三是秈改粳面積擴大,本地主栽粳稻品種為武運粳23、武運粳24、南粳46等,高度感病,有利于惡苗病發生。四是主要種子處理藥劑咪鮮胺產生抗藥性。
2.2 紋枯病發生遲,發病趨勢重
機插秧、直播稻等輕簡栽培方式與常規手栽稻相比,其紋枯病發病時間和發病程度明顯不同。一是紋枯病見病遲,僅出現一個發病高峰。根據近年田間調查表明,機插秧、直播稻田紋枯病見病較手栽稻分別遲12d和20d左右,并且只有一個發病高峰期,而手栽稻田有兩個發病高峰。具體原因一是機插秧和直播稻前期苗小而稀,田間透光條件好,不利于紋枯病發生;二是輕簡栽培方式的秧苗,后期發棵猛、群體大,田間透光條件差,紋枯病發病快,程度嚴重。據近年9月上旬田間普查表明,手栽稻田紋枯病病株率平均為22.6%,而機插秧、直播稻病株率平均31.2%。
2.3 稻瘟病發生嚴重,穗頸瘟導致產量損失大
稻瘟病包括苗瘟、葉瘟、節瘟、穗頸瘟、枝梗瘟、谷粒瘟等,以穗頸瘟對產量影響最大,近兩年有規模種植戶因此病而造成水稻失收。據近年田間調查表明,機插秧、直播稻葉瘟和穗頸瘟明顯重于手栽稻,以穗頸瘟嚴重度最為突出。機插秧、直播稻一般田塊平均病穗率32.6%,嚴重田塊病穗率達80%以上,部分田塊出現失收現象,而手栽稻平均病穗率在5.1%以下。其主要原因是稻瘟病屬典型的氣候型病害,由于機插秧、直播稻、缽苗移栽等輕簡栽培田破口抽穗期較晚,六合區一般都在9月上旬,近兩年此時遭遇連續低溫連陰雨天氣10d以上,為稻瘟病菌侵入提供有利時機,導致穗頸瘟病重發。另外,目前輕簡栽培引起水稻群體過大,種植戶因規模過大、防治不力,也是造成稻瘟病嚴重發生原因之一。
2.4 稻曲病由偶發變常發,程度趨向嚴重
稻曲病僅發生于水稻穗部,為害部分谷粒,是水稻穗期的偶發病害之一。近年來,由于水稻種植模式的轉變,以及后期遭遇天氣因素的影響,稻曲病連續3年在六合地區出現偏重發生,由偶發性病害上升為常發性病害。一般病穗率在3%~13.6%之間,嚴重田塊病穗率達30%以上,產量損失也較大。其主要原因,一是在破口抽穗期遭遇多雨高濕天氣,有利于發病;二是錯過防治適期。稻曲病防治適期在破口前5d~7d,規模種植戶由于水稻面積大,認識不足,見病治病,錯過有效防治期。
3.1 惡苗病
惡苗病屬種傳病害,田間一旦發生,就無法防治,因此抓好藥劑浸種是最有效地控病方法。為了降低為害程度,應在種子處理、提高浸種質量、栽培管理等方面進行預防。一是抓好種子處理。要加強宣傳指導工作,讓種植戶認識藥劑浸種是控病的關鍵措施;二是調整浸種藥劑。針對病菌的抗藥性,應停用咪鮮胺等藥種;三是提高浸種質量。采取浸后不催芽播種或多浸少催等措施,減少長芽階段侵染,避免機插秧高密度感染[2]。另外,浸種時,要嚴格控制濃度,改用25%氰烯菌酯乳油2 000倍~2 500倍液、17%菌蟲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浸種48h~60h;四是加強栽培管理。惡苗病在苗期、分蘗期、孕穗期都可出現發病高峰,特別在苗期,如發現病株應及時拔除帶出田外,以防止侵染傳播蔓延。
3.2 紋枯病
紋枯病是水稻生產上常發性病害,俗稱“富貴病”。針對其見病遲,僅有一個發病高峰的病況,防治上應以農業防治為根本,重視水稻生長后期化學防控。一是科學運籌肥水,控制氮肥用量。積極應用配方施肥,穗肥施用高濃度復合肥,切忌中后期大量施用氮肥。水漿管理上,采取“前淺、中曬、后濕潤”措施;二是抓好水稻中后期的化學防治。第一次用藥掌握在分蘗盛期病穴率5%左右時,第二次用藥掌握在撥節抽穗期。藥劑選用3.5%井A·己唑醇水劑每666.7m2用100g兌水40kg噴霧;三是掌握正確用藥方法。建立水層,對準基部用藥,要求用足水量、用足藥量。
3.3 稻瘟病
稻瘟病應作為當前防控重點來抓,防治上應采取農業、化學等多措并舉,降低為害程度。一是示范推廣稻作應變技術集成,降低稻瘟病發生機率。積極推廣以“水稻毯苗機插—春性小麥機播”稻麥連作高產高效的機械化種植模式,力爭水稻在5月中旬播種,6月上旬移栽,8月下旬破口抽穗,降低感染機率;二是科學水肥管理,實行健身栽培;三是加強培訓指導,提升防控意識。農技部門積極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加強技術指導服務,提高種植戶的認識和防控能力,確保適期預防。防治上在做好苗、葉瘟防治的同時,關鍵抓好穗頸瘟藥劑短期預防,穗頸瘟掌握在水稻破口初期用藥,第一次藥后5d~7d再防一次;四是加快推進植保專業化組織建設,提升防治效率,克服種植戶因規模過大、防治不力等問題[3]。3.4稻曲病
稻曲病也是見病后無法控制的病害,因此抓好適期預防,是控制病情為害的保證。在農業防治方面,提倡科學肥水管理。撥節孕穗肥以45%復合肥為主,忌施氮元素肥料,從而確保稻株健壯,提升抗病能力。在化學防治方面,加強知識宣傳,及時科學預防。農業部門要根據天氣、苗情,加強預測預報,及時發布病情發生信息,普及防治知識,提高農戶的認知度。防治上,根據該區第三次水稻病蟲總體意見,結合各街鎮的品種布局和種植模式,加強分類指導。策略上掌握在水稻破口前5d~7d用藥預防一次,齊穗后根據天氣狀況再防治一次,可有效控制病害發生。防治藥劑可用15%井岡·丙環唑可濕性粉劑每666.7m2用30g對水40kg噴霧。
針對當前水稻病害逐年嚴重情況,在水稻病蟲防治策略上應有相應變化,主治對象應以病害防治為前提,不同水稻種植類型田提出分類指導;要加強宣傳培訓,積極推進水稻病蟲專業化統防統治,確保水稻豐產豐收。
[1]朱訓泳.推進糧食適度規模經營的對策建議[J].中國農業信息,2016,6:9-10.
[2]殷曉蓉,朱訓泳,郭吉山.沿江稻區秧田期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J].湖北植保,2014,4:28-29.
[3]劉孝慧,強雪峰,朱訓泳,等.六合區2014年水稻稻瘟病重發原因分析及防治對策[J].湖北植保,2015,6:57-59.
S435 文獻識別碼:B
1005-6114(2017)03-052-003
2017-03-15
朱訓泳(1966-),男,高級農藝師,現從事農業技術研究及推廣工作。Tel:13301591489,E-mail:1330159148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