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桂芳張文普
(1.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741000;2.甘肅省天水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741000)
隴東南半干旱山區黃芪高效栽培技術
師桂芳1張文普2
(1.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741000;2.甘肅省天水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741000)
通過人工模仿野生黃芪的生長條件進行人工栽培,不僅對保護野生黃芪資源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且還對進一步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培育后續產業、增加群眾收入有著重要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此,介紹黃芪的栽培與管理技術,以為藥農種植提供技術指導。
高海拔半干旱山區;黃芪;栽培技術
黃芪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藥,可用于治療氣虛乏力、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等。具有增強免疫功能、增強血糖、抗菌及抑制病毒等作用[1]。為傳統的補氣藥,同時還具有養生保健的食用價值。適宜在半干旱山區和二陰區栽植。隴東南地處黃土高原邊緣與西秦嶺末端交匯過渡地帶,境內海拔高、土壤肥沃、氣候涼爽,適宜黃芪生長,生產的黃芪根條粗大,品質好,市場銷路暢,加之近年來,秦州區委在該區組織實施了"黃芪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在生產中大力推廣黃芪無公害綜合栽培技術,使黃芪品級不斷得到提高,效益明顯增加,藥農種植積極性空前高漲,現將黃芪無公害栽培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1.1 選地整地
栽植黃芪應選擇土層深厚,疏松肥沃,地勢較高的壤質土,海拔以1 000m~1 300m為宜。整地時每667m2施腐熟圈肥5000kg以上,餅肥50kg,將土壤耙細整平,多雨易澇地應做高畦。
1.2 播種育苗
海拔1000m以下適宜春播,于3月底至4月初播種,海拔1 000m~1 300m適宜冬播,在冬季11月份土地封凍前進行播種。每667m2用種量2.5kg~3.0kg。春播時要進行種子處理,將種子放入沸水中迅速攪拌1min,立即加入冷水降溫40℃,再浸泡2h,然后將種子取出裝入麻袋中燜12h,待種子膨脹或外皮破裂時播種。
1.3 苗期管理
苗高3cm~4cm時適當間苗,苗高10cm左右時按株距12cm定苗。如有缺苗應及時補苗。出苗后的3個月內,每月施肥1次,每667m2施硫酸銨15kg,尿素5kg,磷肥5kg,1年后即可移栽。
2.1 土壤選擇
應選擇地勢較高,土質疏松,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富含中性或微堿性砂質土壤。不宜與馬鈴薯、菊花、白術連作,但要盡量避免與豆科作物輪作,忌連茬重茬。
2.2 移栽
春栽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冬栽一般在冬季11月份土地解凍前進行。選擇生長健壯,苗根均勻,頭梢完整,無分杈,無蟲蛀,無發霉的種苗,無論春栽還是冬栽,都應隨起苗隨移栽,一般以芪苗根直徑2mm的種苗為主。移苗時,不要傷害根系,移栽時按行距20cm開溝,按株距10cm斜平擺放芪苗,使苗頭上部直立向上,距地面3cm~4cm,整平表面稍加鎮壓。
2.3 田間管理
2.3.1 間苗定苗
直播田當苗高3cm~4cm時進行間苗和移苗補缺,苗高10cm左右時按株距12cm定苗。結合間苗定苗進行除草松土。
2.3.2 追施肥料
黃芪比較喜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每年還需追肥2次~3次。第一次苗齊或返青后,每667m2追施硫酸銨15kg;第二次中耕除草后,667m2追施尿素5kg;第三次,對多年生芪在冬季枯苗后667m2施優質農家肥2000kg或過磷酸鈣50kg、餅肥150kg混合均勻后行間開溝施入、培土。
2.3.3 灌水排澇
黃芪定苗后一般不灌水,要保持地面稍干,進行適當蹲苗,以利根系伸長。但當天氣特別干旱時,應及時適當澆水。雨季要注意及時排澇,防止爛根。
2.3.4 摘頂打蕾
除留種田外,為避免開花造成植株養分的無效損秏而影響到根部的生長發育,應在現蕾初期打去花序的頂心。
2.3.5 病蟲防治
生長期發現蠐螬等地下害蟲時,可用90%的固體敵百蟲配成1 000倍液滴灌植株,對蚜蟲可用40%樂果乳油1 000倍液噴霧,在青果期噴施兼有種子消毒的作用,豆莢螟初孵幼蟲期用50%馬拉硫磷1 500~2 000倍液,成蟲期噴50%敵敵畏800倍液進行防治,白粉病可用波美度為0.1度~0.3度的石硫合劑噴霧,或667m2用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配成500倍液噴霧[2]。
3.1 種子采收
黃芪收獲時,選地上部莖矮細弱,地下部根肥大長,側根少的當年不開花的根留作種栽用。在蘆頭下剪去次根栽植于施足基肥的畦田中,行距40cm,株距26cm,將種根垂直放于溝內,芽頭朝上,使蘆頭離地面2cm~3cm,覆土后將土壓實。7月~9月黃芪開花結籽時,待種子變為褐色采摘夾果、隨熟隨摘。莢果曬干后脫離種子,取掉雜質,裝入布袋或麻袋,放在通風干燥處貯藏備用。
3.2 黃芪加工
一般在11月上旬當植株莖葉枯萎時,將地上部分莖葉割掉,在畦的一端開60cm~70cm的深溝,然后用長鐵叉翻土,將根扒出,除去泥土,剪掉蘆頭,曬至7成~8成干時,剪去側根及須根,分等捆成小把,晾曬至全干即可上市出售。
4.1 科學施肥
在黃芪生產中,緩效和速效肥料要合理搭配使用,以降低施肥成本,在施用緩釋肥作基肥且全耕層施肥的條件下,緩釋肥養分釋放緩慢,延長了供肥時間,起到了前氮后用的效果,故使用緩釋肥能減少黃芪施肥次數和肥量,有利于節本增效。
4.2 經濟效益
育苗667m2當年可產種苗650kg,按5元/kg計,毛收入可達3250元,扣除種子、肥料等開支,純收入2000多元。移栽667m2當年可產鮮黃芪1 000kg,按3.5元/kg計,可收入3500元,扣除各種生產資料開支,純收入可達2 500多元。直播在山區坡地上進行,周期較長,一般3年以上,通過多年自然生長,品質優,產量高,價格高于移栽區,667m2可產1000kg以上,以最低價5元計,收入可達5000多元,扣除種子開支外,年均純收入2 000多元。尤其利用四荒地種植黃芪,沒有任何風險,市場行情好時出土銷售,市場行情差時讓其留床繼續生長,所以絕對不會給生產者帶來風險和損害。
4.3 生態效益
種植黃芪除增加經濟收入外,還能起到防風固沙,減少水土流失的作用。因此大力種植黃芪是隴東南高海拔半干旱山區農民增加經濟收入的有效門路。
[1]潘飛.馮毓秀.張穎.黃芪研究的概況[J].國外醫藥.植物藥分冊,1995.10(3);110.
[2]王羿廉.黃芪病蟲害及防治[J].內蒙古農業科技,1995(6):30-31.
S359 文獻識別碼:B
1005-6114(2017)03-057-003
2017-02-27
師桂芳(1978-),女,農藝師,從事園藝相關工作。Tel:13830832015、15095718686,E-mail:63162779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