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娟
(遼寧水利職業學院 110122)
月季組織培養的研究
盧娟
(遼寧水利職業學院 110122)
月季組織培養通常選擇健壯枝條飽滿而未萌發的側芽作為外植體,滅菌用75%酒精和10%次氯酸鈉,初代培養基為MS+BA0.3~1.0mg/L,繼代培養基為MS+BA1~2mg/L+NAA0.01~0.1mg/L,壯苗培養基為 MS+BA0.3~0.5mg/L+NAA0.01~0.1mg/L,生根培養基為MS+NAA0.5mg/L。
月季;腋芽;組培
月季屬薔薇科薔薇屬多年生落葉或常綠直立灌木,它適應性強,栽培容易,每年多次開花,而且香味怡人,在觀賞植物中地位很高,被譽為“花中皇后”。月季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月季傳統的繁殖手段是扦插、嫁接、壓條,若用組織培養技術,能大幅地提高獲得月季植株的速度和質量。一方面,組織培養可有效地保持母株的優良性狀;另一方面,它對植物品種改良和選育新品種也有重要意義。
1.1 外植體的選擇與滅菌
選取生長健壯的當年生月季枝條,用飽滿而未萌發的側芽作為外植體。以枝條中段芽最好,因為接種后,中段芽5d左右就能萌發,而基部和梢部的芽往往遲至15d才萌發。
采回的枝條切去葉和刺,先整段用洗衣粉水仔細刷洗,再用自來水沖洗,切成2~3cm一段,每段至少一個側芽,裝入小燒杯帶到超凈工作臺上。先用75%酒精滅菌10s,然后用10%次氯酸鈉溶液滅菌10min,再用無菌水清洗3~5次。
1.2 切割接種
將滅過菌的月季莖段上下端面均切掉一薄層后,接種到初代培養基中。注意芽尖朝上,莖段豎直插入培養基中。每瓶接種3~4段即可。
1.3 培養
初代培養的目的是獲得健壯的新生芽,初代培養基MS+BA0.3~1.0mg/L出芽效果都不錯。培養條件:溫度21℃最好,最高不超過 25℃,有晝夜溫差,光照 10~12h/d,光強 800~1200LX。初代培養7d左右,叢生芽即可萌發,2~3周左右芽長可達1cm。
將上述無菌芽從原莖段上切下,轉接到MS+BA1~2mg/L+NAA0.01~0.1mg/L的繼代培養基上,促使嫩莖長出更多的側芽。每5~6周做一次繼代增殖,對增殖倍率高的品種,要求進行一次壯苗培養,壯苗培養基為:MS+BA0.3~0.5mg/L+NAA0.01~0.1mg/L。繼代培養受糖濃度、pH值、激素配比的影響。糖量加大、pH值降低會使月季繼代苗分化率提高20%,同時可縮短繼代周期,但糖濃度不可超過50g/L,pH值不可低于5.5。適宜的激素種類和濃度配比是月季腋芽萌發和叢生芽增殖的關鍵。培養條件:光照10~12h/d,光強 800~1800LX,溫度 20~23℃。
月季嫩芽長度為2~3cm時,就應切割下來轉入生根培養基。生根培養基用MS+NAA0.5mg/L即可,此外加入300mg/L活性炭,30g/L蔗糖。
組培苗的移栽是從無菌環境到有菌環境的過程,因此在移栽前還要對小苗進行馴化,讓其適應溫室外的環境。馴化是讓組培苗適應外界有菌環境的過程,具體的操作步驟是將封口膜打開一個口子,使之與外界聯通,同時在培養瓶中加入少量的水防止培養基變干,馴化一般要持續一周左右。在幼苗基部傷口愈合,已長出根原基且幼根尚未長出時,即可移栽。這種方法不會損傷根系,移栽速度快,成活率高。幼苗出瓶后,先洗去沾附的培養基,再種植到粗沙+園田土(1:3)介質中。移栽完畢澆透水,并用0.1%的百菌清、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等噴霧保苗,能顯著提高成活率。
5.1 初代培養中的褐變問題
褐變是由于植物組織中的多酚氧化酶被激活而使細胞的代謝發生變化。在褐變過程中產生醌類物質,他們多呈褐色,當擴散到培養基后,就會抑制其他酶的活性,從而影響從接種的外植體的一種現象。
解決方法有:選擇適當的外植體;對外植體進行預處理;添加褐變抑制劑和吸附劑;連續轉移。
5.2 繼代培養的玻璃化現象
玻璃化現象:試管苗生長異常,葉、莖呈透明或半透明的水浸狀,整株失綠,這種現象很難繼代培養和擴繁。產生的原因:濕度太大;光照水平低;細胞分裂素水平較高。
解決方法:適當增加培養基瓊脂的濃度;適當提高培養基中蔗糖含量或加入滲透劑;適當降低培養基中細胞分裂素和赤霉素的濃度;適當低溫處理。
[1]王清蓮.植物組織培養[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11.
[2]張佐雙,等.中國月季[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6,1.
[3]張雨,等.月季育種及組培研究進展.中國農學通報,2010,26.
[4]周慶華,等.月季組織培養技術研究.現代化農業,2011(2).
[5]邱運亮,等.植物組培快繁技術[M].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2.
[6]李海燕,等.月季組培快繁技術的研究.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04,1.
S685.12
A
1005-7897(2017)10-0003-02
2017-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