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海斌
(寶雞職業技術學院)
園林植物配置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
景海斌
(寶雞職業技術學院)
園林綠化在我國城市化的進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園林綠化的要求越高,其中涉及到植物種類也就越廣,對栽培技術和植物配置的要求也就越高,不過再高難度的園林綠化都能夠在優化園林綠化配置系統的基礎之上加以解決,這也就要求我們在進行園林綠化過程中工作必須要做的更加全面和完善,這樣做不僅對整個城市的生態系統有一個很好的優化,也能對創建具有生態型、經濟型、科學性、文化性、藝術性的可持續型的生態園林提供保障。
園林植物配置;園林綠化;應用探討
園林藝術作為一個獨立的部門和專業,越來越被大家熟知,并且已然演變為一個獨立的學科部門,它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技術性,現代園林綠化技藝不僅對配置提出更高的要求,其次美化美觀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特點。說到園林綠化就離不開與農業、林業等綠色植被的關系,它們彼此之間相互依存,共同發展。本文我們就著重針對園林植物配置的重要性及其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進行一個較為全面的分析。
在現代化的城鎮建設當中園林綠化是美化環境和凈化空氣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園林植物的配置越高,起到的美化效果也就相對較好。除了美化功能以外,園林植物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凈化空氣、維持生態平衡的作用。現代社會高樓大廈林立,沒有過多的地方來進行綠化,園林植物就成了城市當中綠色環境的保衛軍。園林專家提出,園林綠化不僅是供人們日常休息和放松的手段,更是改變城市環境的一個重要途徑。
(1)既然是園林綠化植物的配置,就必須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和規律。首先就是適宜原則,適應原則有著兩種不同的定義。第一種就是我們常說的“適地適樹”,第二種就是與當地的生態環境的匹配性和適應性。“適地適樹”直白地說就是根據不同植物的特點和習性來進行選擇性的植物綠化,第二種則是根據當地的氣候特征、土壤理化性狀、光照強度以及濕度等情況進行因地制宜的種植計劃。在大多數的國內城市當中,都會或多或少存在植物種類稀少、植被覆蓋率低等問題,這并不是植被不適應當地環境導致的,而是當地的園林綠化部門過于追求完美綠化或者偷工減料造成的一種社會現象。
(2)根據綠化性質和功能進行配置的原則。這種原則背景之下要做到的:①要明確園林綠化的主題和方向,據此來挑選和有針對性地引進一些有利于當地生態環境改善的植被進行種植。就比如說香山紅葉、玫瑰園、牡丹園等主題的綠化公園,都是運用其中的植物做文章,用植被促主題,形成當地植被綠化獨特的風格和風向標。②要從實際情況出發,轉變植被綠化過程中的思維方式,合理科學地選擇不同的植物種類進行栽培。
(3)統籌兼顧。這項原則是在園林綠化過程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方法。不管是何種植物,在引進到園林綠化中時都要遵循其原有的生存和發展規律,要根據當地的自然狀況和實際環境狀況統籌兼顧,不能進行偏激的園林綠化。并且要在保護城市故有生態環境和自然文化歷史景觀等社會固有形態的前提之下,合理進行園林綠化,增加植物的多樣性,把控好園林綠化植物配置與城市園林的內在聯系,使城市建設與自然和諧,在城市建設中可以回味歷史,保障歷史文脈的延續。
(4)經濟適用性原則。這是最實用的一個原則,經濟適用性運用到園林綠化當中能夠很大程度上推廣發展節水型園林,節約各種資源的使用量,或者是在植物配置中要適當考慮節水的問題。
(5)遵循生態學原理。如果一個園林綠化的大致方向是維持生態平衡和遵循自然規律,那就必須要根據生態學原理來指導園林綠化的工作,并且必須要重視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因此,園林植物的配置要重視植物群落的多層次性,形成喬木、灌木、草本相結合的、群落層次分明,物種豐富、藝術感染力強的群落結構。同時也要注重植物葉色、花色、高低植物的配置,使色彩和層次更加豐富。
(6)遵循美學原理。植物美是構成園林美的主體,在園林綠化中要高度重視植物色彩多樣性、色調的明暗偏色之異。要充分掌握植物的生態學特性,運用它最佳色彩穩定規律,實現科學配置。要善于運用對比色、鄰補色和協調色,形成色彩明確、對比鮮明、和諧統一的園林景觀效果。
園林植物合理配置的應用很好的豐富了城市中的園林綠色景觀,也改變了城市綠化中單一的色調,使得我們的日常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栽植在噴水池、雕像、紀念塔等建筑物周圍的植物,城市街心、路邊上點綴街景的綠帶,既能襯托建筑物的雄偉壯觀,又減少了城市灰塵的飛揚,同時緩解了城市熱島效應。在沙漠邊緣的地帶園林植物高效的配置在一定程度上還能阻撓肆虐的風沙。對園林植物配置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我們就探討到這里,希望能夠起到相應的作用。
[1]孔怡.藥用觀賞植物在園林綠化配置中的應用研究[D].天津大學,2014.
[2]薛強.園林植物配置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分析[J].現代園藝,2016,04:144.
[3]袁燕.園林植物配置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研究[J].北京農業,2015,14:106.
S731
A
1005-7897(2017)10-0053-02
2017-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