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慕波
食療方子解春困
文/慕波
春困是人體因氣溫回升而產生的一種生理現象。從中醫五行學說來講,春屬木,正是肝氣主導的季節,理應肝氣旺盛。而脾胃屬土,木克土、肝勝脾,人體在冬曰陽氣消耗較多,進入初春容易陽氣不足,春雨紛紛時易水濕內困,脾胃運化則不暢。因而在內則陽氣不足,在外則有外邪(即水濕)入侵。加上春季比冬季代謝快,人體大腦供氧自然不足,易出現嗜睡、疲困、乏力等癥狀。中醫認為,此時應選擇些味甘、性平、益氣、養血類補品,以益氣補虛。下面介紹幾款消除春困的藥膳食療方。
鮮山藥100克,扁豆、胡桃肉各50克,粳米60克。山藥洗凈切片,與扁豆、胡桃肉、粳米同入鍋內,加水適量煮粥,待粥熟后加精鹽、味精、生姜、蔥花調味食用。山藥味甘性平,補脾養胃。扁豆味甘微溫,健脾化濕。胡桃仁味甘性溫,補氣養血,潤腸通便。粳米糯米甘溫,補中益氣。
黃芪15克,黃精10克,大棗6枚,水煎服,每日服1劑。適用于氣虛體弱、倦怠乏力等病癥。黃芪味甘微溫、健脾補中,能夠促進機體代謝,抗疲勞,促血液的更新。黃精性味甘平,健脾潤肺,有補氣養陰之效。大棗益氣安神,可補中護胃。
核桃仁5個,佛手片6克,丹參10克。丹參佛手煎湯,核桃仁搗爛成泥加入丹參佛手湯中拌均,用小火煎煮10分鐘,冷卻后即可飲用。核桃仁味甘性溫,補氣養血,潤腸通便。佛手味辛苦性溫,收肝解郁,理氣和中。丹參味苦性微寒,活血涼血,除煩安神。
白鴿1只,黨參20克,黃芪、懷山藥各30克。白鴿切塊,放入砂鍋中,與黨參、黃芪、懷山藥同水煮。燉熟后,飲湯,食鴿肉。可隔日服食1次,連食3~5次。具有提神解乏的作用。
黨參20克,大棗10枚,水煎服,每日服1~2次。黨參性味甘平,補益脾肺,生津止渴,調節胃腸運動,能夠增強免疫功能。大棗性味甘溫,補中益氣,養血安神,有保護胃氣之功。
蒲公英晾干后泡茶,隨飲,也可以吃新鮮的蒲公英。蒲公英味甘苦性寒,清熱解毒,含有維生素C、維生素B族和蒲公英素等,能促進肝和腎的活動,促進消化,從而使人精神起來。
加熱牛奶時放入薄荷葉,一沸即可飲用。薄荷味辛性涼,清利頭目,疏肝理氣,可鎮靜緊張情緒、提神解郁,緩和胃痛及頭痛,并促進新陳代謝。其中的薄荷油有助于血液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