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韓
步態(走路姿態)異常往往是由于腿、腳、腦、脊椎或內耳疾病或損傷所致。異常步態往往是某些疾病的信號。美國《紐約時報》近日載文,總結出幾種常見異常步態及其透露的某些疾病風險。
外(內)八字(又稱“剪刀步態”)走路時臀部和膝蓋稍微彎曲,雙膝互相摩擦或撞擊,有時甚至兩腿交叉如剪刀狀。這類步態最常見的病因包括:腦癱、腦膿腫、腦卒中、頸椎病、脊椎損傷或腫瘤。另外,這種步態的人患梅毒性腦膜炎、惡性貧血和肝衰竭的風險也較大。
鴨行步(也稱“蹣跚步態”或“搖擺步態”) 走路時左右搖擺如同鴨子走路。常見疾病包括小兒先天性雙側髖關節脫位、佝僂病、大骨節病、進行性肌營養不良以及嚴重O形腿等等。
小碎步(也稱“前沖步態”)走路時重心前移,弓腰駝背,姿勢僵硬,頭頸部向前彎曲,全腳掌著地,步頻快,上臂無擺動。常見病因包括帕金森病、腦動脈硬化、頭部陳舊性外傷等。另外,一氧化碳中毒和錳中毒以及吩噻嗪、氟哌啶醇、硫代西林、洛沙平和甲氧氯普胺等藥物的短期副作用也可能導致走路時邁“小碎步”。
跨越或垂足步態由于踝部肌腱肌肉弛緩,患足下垂,腳趾在行走時刮地面,患者行走時必須抬高患側下肢。常見病因為脛前肌麻痹或腓總神經麻痹。
間歇性跛行開始走路時步態正常,但是走不了多遠,患者就因下肢突發性酸痛或足底麻痛而被迫停下腳步,需小憩片刻后才能繼續走動。常見病因包括高血壓、動脈硬化、腰椎管狹窄癥、坐骨神經受累以及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局部供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