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健
喝粥助人長壽的例子歷史上就很常見。比如南宋陸游,古稀之年,依然齒完牙堅、耳聰目明,最終活到85歲,就與愛喝粥有關。
《素問·玉機真臟論》曰:“漿粥入胃,泄注止,則虛者活。”
國醫大師何任就曾說過,粥類四季皆宜,常食有調養作用的粥或有治療疾病作用的粥,對抗病延年有一定作用。粥以米為主要原料,粳米為佳,秈米次之,新米尤為甘香可取。
國醫大師何任的女兒,國家名中醫何若蘋就喜歡早晚喝粥。60多歲的她,仍舊頭發烏黑、皮膚紅潤光澤。
何若蘋喝粥首選米仁粥,她說:“家父積累數十年臨床經驗,認為薏苡仁(米仁)具有扶正抗腫瘤的作用。”
米仁粥
薏苡仁,又稱“米仁”,味甘淡,性涼,歸脾、胃、肺經,能健脾滲濕、除痹止瀉、清熱排膿,常用于水腫、腳氣、小便不利、脾虛泄瀉、肺癰等病證。
方法:薏苡仁每日30~60克,洗凈,加水在砂鍋里煮成稀飯狀,可加入少量紅棗同煮,每日早上或下午空腹時服。也可用薏苡仁250克放入高壓鍋內煮熟,待冷置冰箱內,服用時取適量略煮即可。
后來,他以400多元的價格吃進了幾張金箔小型張,并因此被深度套牢。20年后,這種小型張在網上售價只有65塊錢人民幣。
我們平時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一些粥來補益身體。
1.大麥粳米粥
大麥性涼,有消暑解熱之功效。而粳米有助于健脾胃、補中益氣。
做法:取適量大麥和粳米熬煮成粥即可。
2.扁豆粥
白扁豆粥可用于脾胃虛弱、慢性腹瀉、吐瀉等癥的輔助食療。其有健脾和中之功,味甘性平氣香,能疏脾開胃。
做法:100克粳米用冷水浸泡半小時,先用武火煮沸,再加入100克鮮白扁豆,改用小火熬煮成粥。加入紅糖或冰糖即可。
3.山藥粥
氣虛的人往往會出現神疲乏力、精神不振、四肢倦怠、自汗、動輒氣喘、面色淡白、語音低微、頭暈耳鳴等癥狀。每天喝一次山藥粥,有利于改善體質。
做法:干山藥500克、芡實150克、薏苡仁750克打成粉末,每天取兩調羹,放入小米或者大米中,熬粥。
4.枸杞粥
枸杞子歸肝、腎經,枸杞子有補腎氣、平補陽氣、益精明目、養血之功效。堅持每天早晚吃一碗枸杞粥,就可以起到明目的作用。
做法:將15克枸杞子、50克粳米入鍋加水,熬到米開花后停火,再悶上幾分鐘即可。
5.紅豆山楂粥
新鮮山楂具有降血脂、助消化的作用,但由于其酸性較強,不適合胃酸過多的人食用,但其同紅豆、大米一起煮粥食用,則溫和許多,不僅能夠降血脂、助消化,還能起到減肥的作用。
做法:先把適量的紅豆浸泡半日,然后與山楂、大米一起煮粥,熟爛后加紅糖調味就可以食用了。
6.黃芪粥
黃芪可益氣固表,如平時體質虛弱,容易疲勞,常感乏力,往往是“氣虛”的一種表現,可以喝點黃芪粥調理。
做法:取黃芪15克,先用清水浸泡30分鐘,然后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煎30分鐘,第二次煎20分鐘),用兩次煎煮得到的藥汁煮米成稀粥,早或晚服用即可。
7.紅棗粥
有些女性容易出現氣血虧虛的狀況,表現為頭昏腦漲、全身乏力等,就可以喝點紅棗粥。
做法:取50克紅棗、100克大米,一起煮成粥,每日早晚溫熱食用即可。
8.松子粥
松子、粳米一起煮成的粥,特別適用于中老年人及體弱早衰、產后體虛,頭暈目眩、肺燥咳嗽、慢性便秘等癥患者。
做法:將50克松子仁研碎,然后同50克粳米一起煮成粥,加入適量的蜂蜜調味即可食用。此粥可當作早餐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