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云枝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拓展閱讀
——自私而無畏的“母愛”
祁云枝
巖薔薇,顧名思義,是生長在巖石上的薔薇。
初夏時節,深綠、油亮的葉片頂著五顏六色的花朵,薔薇花瓣開始鋪在裸露的沙礫或巖石上,紅的如霞,白的若云,黃的似錦……五枚圓形的花瓣,按順時針方向依次疊壓,然后在花心部位沉淀出深色的暈紋。微皺的花瓣輕薄如紗,“不搖香已亂,無風花自飛”。
很難想象,這柔美的巖薔薇,擁有著如火般剛烈的性格,它會自燃,而且是故意的!
巖薔薇名字里雖有“薔薇”二字,花朵形狀也和單瓣薔薇很像,卻和大家常見的薔薇沒有一點“血緣”關系,是半日花科的植物。
生長在摩洛哥、西班牙中部山區巖石上的巖薔薇,生存環境無疑是惡劣的。在與炎熱斗、與貧瘠斗、與同伴斗、與狂風雷電斗的崢嶸歲月里,巖薔薇練就了自燃的本領——把自己和周圍的植物一并燒成灰燼,為下一代贏得寶貴的生存空間。
從種子鉆出地面開始,巖薔薇的葉片會持續分泌一種類似于香脂香氣的揮發性精油。當巖薔薇覺得自己的種子快要成熟時,她會將枝葉里揮發性精油的儲量增加到幾近飽和。這個時候,一旦遇上干燥的晴天,外界氣溫超過32攝氏度時,在“導火索”驕陽的照耀下,巖薔薇就會把自己燃燒成一把壯烈的火炬!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更何況是高溫下刻意燃燒的火炬!
在這場蓄意的縱火案中,犧牲的不僅僅是巖薔薇媽媽,生長在她周圍的植物,都無一幸免。因為,自私而無畏的巖薔薇媽媽知道,巖石上的生存空間寸土寸金,誰能占領空間,誰才能獲得生存。因此,在給自己的孩子穿上“防火服”(種子殼外的隔熱層)后,巖薔薇媽媽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自殺式燃燒,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哦!或許,她更懂得“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
這自私而無畏的媽媽,在用自己的生命為孩子換來生存空間后,還不忘化作草木灰,滋養孩子的未來,從這個意義上看,母愛真是太偉大了!正應了羅曼·羅蘭的那句話:“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
在母愛的營養中,小小的巖薔薇種子在來年會率先破殼、發芽、展葉、開花,等輪到自己做了媽媽,在孩子“長大成人”快要離開自己時,這代巖薔薇也會“重蹈覆轍”,像上一代母親那樣,在驕陽下讓自己和周圍的競爭者同歸于盡,用身體的大火,為自己的孩子圈出充足的生長領地,如此代代相傳……
在人們的眼里,植物世界是平靜而溫順的,仿佛所有植物都會默然順從、逆來順受,但巖薔薇的自燃,恰好說明,在這個世界上,植物與命運的抗爭,其實是非常慘烈的。
在自然界,不只巖薔薇敢于和命運抗爭,南美洲大森林里的“看林人”杜鵑樹,生長在西班牙的自焚樹以及我國新疆天山地區的白鮮等,都擁有自燃的無畏本領。
樹木的自燃,對森林來說,也不全是壞事。自燃,不僅可以控制森林幼樹生長的數量和速度,而且能淘汰一些病樹、枯枝,為森林中各種樹木的快速成材提供適合的空間。
美國黃石國家公園里的森林,在自然狀態下,每隔5~20年就會自燃起火,但是該公園在得到人工保護后,80年間未發生過火災。然而,這看似一團和氣的背后,卻導致了此地森林的生長過緩,新生林減少。1988年的那場大火,不僅沒有毀滅黃石國家公園,反而讓該公園的森林從此充滿了勃勃生機。
可見,草木的自燃,不是我們表面上看到的自我毀滅,而是一種更有意義的重生。
(選自2015年第10期《閱讀與作文》)
動物界的弱肉強食是眾所周知的,為了生存和繁衍,動物之間爭奪地盤和配偶的廝殺從未停止過。可是,又有誰知道,常人眼里平靜而溫順的植物界也存在著與命運的慘烈抗爭,巖薔薇的“自燃”就是典型的例子。當然,“自燃”的草木不僅僅是巖薔薇,你不得不嘆服大自然的神奇。
文章開篇即引出說明對象——巖薔薇,進而直奔主題,點出了巖薔薇“剛烈的性格”——會自燃。接著,以優美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向讀者介紹了巖薔薇燃燒的整個過程,使讀者知曉巖薔薇以燃燒來抗爭自然、延續后代的獨特生存技能。在此基礎上,作者又介紹了自然界中“擁有自燃的無畏本領”的其他植物。這樣,由點到面,讓讀者對植物“自燃”有了更為全面而科學的認識。最后,列舉美國黃石國家公園80年間未發生火災的例子,從反面說明植物自燃這一現象的生態意義。
1.文章以“自私而無畏的‘母愛’”為題,請結合文章內容說說:巖薔薇的“自私”和“無畏”分別表現在哪里?
2.文章最后說:“可見,草木的自燃,不是我們表面上看到的自我毀滅,而是一種更有意義的重生。”該如何理解“更有意義的重生”?請用原文語句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