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寬城滿族自治縣林業局 孟凡強
林下經濟屬于現代農業的一個新興經濟增長點。近些年來,全國各地都紛紛開展了關于林下經濟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且發展迅速,在很多地區,林下經濟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特色產業。發展林下經濟已經成為促進農民就業增收及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我縣山多林多的特殊區情,決定了農民發家致富的潛力在于山林。尤其是在現存條件下,促進農民增收的途徑仍然有限。如果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有助于發揮我縣擁有大量山林資源這一優勢,變山為寶,變林為富,從而促進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財政增源,加快推進興林富民步伐。
林下經濟,指的是充分利用林陰之下的土地資源,發展種植、養殖等多種產業,實現農林牧資源共享、經濟共贏的復合經營模式[1]。林下經濟依托的是林地資源,借助于林地的生態環境以及景觀資源,運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選擇適合在林下生長的動植物來進行合理的種植和養殖的循環經濟模式,從而實現相關產業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協調發展。其內涵的主要表現在于產業互補、生態優勢和應用優勢。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有利于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拓寬農民就業、創業渠道,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實現農民增收致富。
林下經濟主要有林下養殖和林下種植兩種產業模式。[2]
林下養殖模式是指充分利用林下空間和資源來發展禽畜養殖等一系列復合經營模式。主要分為以下幾種模式:(1)林禽模式。在林地飼養禽類的優勢:低投資、低成本、少污染、利環境。此外,禽糞還可以為樹木提供豐富肥料;禽類產品的銷售市場好、價格高,屬于綠色產品。在林下保留自然生長的雜草或種植牧草,用以飼養柴雞、鵝等家禽,自然環境好,既能通風又能降溫,不易生病,十分有利于家禽的生長。與此同時,家禽的糞便還可以為林地提供肥料,從而形成一個良性的生物循環鏈。家禽吃草吃蟲,糞便肥林地,與林木能夠構成一個良性的生物循環鏈。(2)林畜模式。通過在林間種植牧草,可以發展牛、羊、兔等養殖業。通過林地養殖,能夠解決農區養羊、養牛存在的無運動場這一矛盾,不僅有利于家畜的生長,而且可以為畜群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有利于防治疾病。樹木的葉子、牧草和樹下生長的雜草都可以用來喂牛、羊等。而且林地面積廣闊,牛羊可以有較大活動范圍,有利于其健康生長、繁育,進而增加經濟收入。由于林地具有溫度低、通風好的優勢,適合養殖家畜。常見的飼養種類包括家豬、野豬、關中驢,在延安,當地已經形成養殖黑山羊、長毛兔的產業。
相對來講,林下種植模式比較簡單,它包括(1)林菜模式。它指的是根據山林之間不同層次的光照條件,來種植不同的蔬菜,從而達到科學發展蔬菜種植這一產業。蔬菜與林木間作種植,是一種能夠獲得較高經濟效益的模式。(2)林菌模式。在林陰下,濕度大、光照強度低、氧氣充足,晝夜溫差較小。為提高經濟效益,可以節約耕地面積,充分利用現存的林地資源,用廢棄的林木枝條作為部分養料來源,在封閉的林下種植食用菌,如香菇、平菇、雞腿菇和杏鮑菇等。(3)林藥模式。在林間空地,可以終止一些藥材,如板藍根、白芍和油牡丹等,半野生化栽培這些藥材,管理起來也比較容易。調查顯示,通過在林下種植中草藥,每年每畝純收入可觀,可達2500~4500元。
傳統的產業增長方式實現的是粗放型增長,它將生態保護與經濟增長對立起來。這種增長是通過高碳排放與生態破壞的方式實現的,是不可持續的,具有極大的破壞性。在當前呼吁低碳環保的經濟形勢下,更注重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強調的是綠色增長、綠色城鎮化和綠色致富,要想實現低碳環保可持續發展,發展林下經濟具有重要意義。林下經濟生產的是綠色產品,實現的增長是綠色增長。更重要的是,發展林下經濟為返鄉的農民工提供了一個綠色就業平臺,不離開家鄉也能致富,不砍伐樹木也能致富。此外,返鄉的農民工也會將外面的資本、技術等帶回家鄉,為發展農村經濟作出貢獻。通過發展林下經濟,來達到促進林區的廣大農民走上致富道路,帶動林區建設的目的,這是一種很好的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模式,值得學習借鑒。
[1]李榮和,于景華.林下經濟作物種植新模式[M].北京:科技文獻出版社,2010.03.
[2]顧曉君,曹黎明,葉正文等.林下經濟模式研究及其產業發展對策[J].上海農業學報,2008(03):21~24.
[3]王宏印.新形勢下林下經濟產業模式探究[J].江西農業,2016(0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