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買松
(江西省都昌縣蘇山鄉農業技術推廣綜合站 332600)
都昌縣白茶農藥減量增效綜合技術及成效
余買松
(江西省都昌縣蘇山鄉農業技術推廣綜合站 332600)
都昌白茶從訓化到栽培過程,病蟲害發生日益猖獗,為了有效控制病蟲害發生與蔓延,確保都昌白茶增產增收。本文從白茶的農業、物理、生物、化學等防治的角度進行技術集成,達到“減量、控害、增效、增收”的目的。
減藥增效;生物防治;綠色防控
都昌縣地處贛北地區,鄱陽湖畔,典型山地丘陵地貌,十分適宜茶葉栽培,2001年自浙江舒先生引進安吉白茶,經十幾年栽培訓化,在我縣發展十分迅速,面積達到100hm2,發展前景非常喜人。但在發展過程中,由于化學農藥及除草劑的大量使用,造成環境污染,長此以往會對白茶的生產及質量安全造成隱患。為此我縣農業部門高度重視,結合農業部農藥零增長行動實施方案的工作要求,大力開展都昌白茶農藥減量增效技術的試驗示范工作。經過幾年的摸索形成了一套都昌白茶農藥減量增效的綜合技術,經過運用效果非常明顯。
1.1 殺蟲燈、黃板等物理防治的應用
利用白茶主要害蟲茶毛蟲、茶蓑蛾、茶尺蠖等鱗翅目害蟲的趨光性,以及利用茶黃薊馬、茶蚜、茶黑刺粉虱、灰粉虱等害蟲趨色習性誘殺害蟲,達到減少用藥的目的。按每2hm2~3.33hm2茶園安裝一臺殺蟲燈,燈離地面1.5m。4月上旬至10月下旬開燈滅蟲。黃板誘殺每667m2均勻插掛20片~25片大小20cm*40cm黃色粘蟲板,黃板高出茶蓬30cm,誘殺黑刺粉虱、黃薊馬、蚜蟲效果十分明顯。與對照區可以減少用藥 2次~3次,節藥農藥以及人工成本20元/667m2。
1.2 性引誘劑的應用
利用性引誘劑誘殺雄蟲、減少與雌蟲交配來減少卵量,降低蟲口密度,增加對害蟲發生的控制時間,減少農藥用量及次數。一般每隔25m設一個誘捕器,根據誘殺不同的害蟲安裝不同害蟲的性信息素,誘捕器按棋盤式排列。安裝時,用誘芯固定在誘捕器上,誘捕器高于蓬面20cm,誘芯大約20d換一次。經觀察比較,防治效果在90%以上。
1.3“以螨治螨,以螨治蟲”的生物防治的應用
都昌白茶只釆春茶一季,加上都昌高溫少雨,白茶上的神澤葉螨、茶橙癭螨、茶半跗線螨的發生量增加,發生嚴重的可引起茶芽不發、無茶可采,減產50%~80%,是白茶上主要蟲害。2010年伍福源茶業開展“以螨治螨,以螨治蟲”綠色防控試驗示范工作。在春茶釆完清園之后,將捕食螨按2袋~5袋/m2掛于茶葉枝丫上進防控,經試驗示范,發現試驗區比對照區少用藥3次~4次,年減少農藥量30%左右,防治效果可以達到90%以上。重發年份還要輔助化學防治。
1.4 選擇適時對路農藥及有機硅助劑的應用
選擇適時、對路的農藥是白茶生產安全中重要一環。在白茶的農業生產中,病蟲草害的發生是不可避免的,特別是在病蟲害的高發年份,化學防治還是顯得很重要,這就對農藥品種、農藥劑型、農藥類型的選擇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據不同病蟲可以選擇2.5%魚藤酮、0.6%苦參堿、白僵菌等生物農藥,也可以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如20%聯苯菊脂EC、50%吡蚜酮WG、10%蟲螨腈、34%螺螨脂、40%苯醚甲環唑、9%吡唑醚菌脂 SC等。嚴禁施用國家禁止的高毒農藥。在選擇對路農藥的同時添加有機硅助劑,可以減少農藥流失、增加農藥吸附力,以達到減少農藥用量、增加農藥利用率的目的。
1.5 改進噴藥器械,增加農藥效果
傳統噴藥器械“跑、冒、漏”現象非常嚴重,加上茶園山高路峭工作不便,給施藥工作帶來嚴重影響。今年我縣大力推廣靜電噴霧器運用,利用靜電吸引力的原理,把霧化藥液通過靜電吸引力分布到茶葉葉片的正反面,減少藥液的飄移。經利用推廣運用可以減少勞動力、減少用水量、增加農藥利用率。靜電噴霧器15kg水在茶園可以噴施0.27hm2地,而且可以保證茶葉正反面都有高濃度藥液。2012年在元辰山茶場、林沖峰茶場開展茶葉飛防實驗,經過一年來飛防試驗,藥量減少50%左右,人工防治成本大大降低,取得良好社會效益。
2.1 經濟效益
通過近幾年農藥減量增效綜合技術的推廣應用,全年平均可以減少農藥施用次數2次~3次,用藥量減少17.8%左右,節藥人工成本40元/667m2。
2.2 生態及社會效益
通過白茶農藥減量增效綜合技術的推廣應用,減少了農藥應用量,減少空氣污染、水源污染。茶園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改善,茶農的收益也提高了,得到了茶農肯定和歡迎,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S48 文獻識別碼:B
1005-6114(2017)02-034-002
2017-01-11
余買松(1973-),高級農藝師,一直從事基層農技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