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國斌 劉元明 朱國芳
(湖北省植物保護總站 武漢 430070)
湖北省十字花科根腫病發生與防治
方國斌 劉元明 朱國芳
(湖北省植物保護總站 武漢 430070)
十字花科根腫病是一種土傳真菌病害,該病傳染力強,傳播速度快、傳播途徑多,危害損失大,防治困難,2009年被列為湖北省補充植物檢疫對象。在我國的華北、華南、東南、西南地區均有發生,常年發生面積約320萬hm2~400萬hm2,占十字花科作物種植面積的 1/3以上。十字花科根腫病專門為害十字花科作物根部,又稱“天冬根”。為害后造成主根或側根出現大小不等、形似手指狀、短棒狀或球狀的瘤,嚴重時須根上的瘤多達數十個,串生在一起。感病后會導致十字花科作物產量和品質嚴重下降,可造成20%~90%幅度的減產甚至絕收。
根據近10年來的監測與調查結果,宜昌市長陽縣高山種植的蘿卜最早發現根腫病,且危害較重。2008年,宜昌市枝江、當陽和荊門沙洋等地在油菜上有零星發生。沙洋縣2014年12月調查,油菜根腫病發生面積逐年擴大,嚴重田塊的病株率達70%以上。2017年2月上旬我們實地調查和綜合各地植保、植檢部門調查結果,全省油菜根腫病發生面積4853hm2,疫情分布在荊門市的沙洋縣、東寶區、掇刀區、漳河新區,宜昌市的長陽縣、枝江市、當陽市、遠安縣、夷陵區及荊州市的荊州區,共計10個縣(市、區)52個鄉鎮見病。沙洋縣曾集鎮、枝江市問安鎮少數發生嚴重的田塊油菜根腫病發病率達100%,油菜苗全部枯死,對油菜產業發展構成了嚴重威脅。
2.1 發病條件適宜
病害流行必須具備適宜的寄主和環境、大量菌源三個條件。近年來,隨著湖北省十字花科作物栽培種類增加及面積的擴大、商品種子和南北菜的相互交流調運、病田連作、土壤酸化、全球氣候的逐年變暖,適宜的溫濕度氣候與地理條件,這些因素綜合影響下造成十字花科根腫病的發生面積逐年擴大,程度逐年加重。
2.2 耕作方式轉變
機械化作業逐步普及,跨區作業增多,加速病菌的傳播。近幾年推廣油菜機種機收,秸稈還田,禁止秸稈焚燒,使病菌在田間存在的基數增加;農村種田人員減少,勞動力成本升高,不能及時對發病植株進行處理。大部分清除病株殘體就地拋棄,沒有帶出田外深埋或燒毀;直播面積增加,油菜種植季節偏早,溫濕度利于病害發生。
2.3 防控難度大
對十字花科根腫病進行的處置防治所采取的措施都需要較大的資金和人力投入,而蔬菜和油菜籽價格持續低迷,影響農戶生產投入的積極性。目前推薦的土壤處理、農業措施、化學防治的辦法雖然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成本都比較高,需要投入的工時多,作業方法復雜,不能徹底根除病菌。比較可行的辦法只有與非十字花科作物輪種。
2.4 抗病品種少
韓國和日本,對抗根腫病育種的研究做了大量工作,培育出了抗根腫病的蕪菁、甘藍、大白菜。國內,有人從引進的大白菜中分離出大白菜抗根腫病自交系48個。四川省試驗,在成都根腫病重發病區對四川主栽的38個油菜品種和8個德國新引進的油菜品種進行了根腫病抗病性研究,結果表明四川主栽油菜品種全部感病。據我們今年2月觀察,我省種植的華油雜62R、華抗5油菜田間表現高抗。
2.5 檢疫監管難度大
十字花科根腫病在全國范圍內僅有湖北、山東、山西、云南四省作為省級補充的檢疫對象,我省周邊省市均未作為植物檢疫對象,無法采取聯防聯控。省內植檢部門由于資金和技術等方面的原因,對根腫病也難以進行有效防控。
3.1 加強檢疫管理
積極爭取各級政府的重視,落實專項工作檢疫經費。開展全省性的根腫病普查工作,禁止外省疫區十字花科蔬菜和種苗的調入。加強對省內疫區的控制,及時組織撲滅行動,防止疫區面積擴大、蔓延,對種子、幼苗加強調運檢疫,保護無病區。
3.2 農業防治措施
實行科學輪作,對發病田實行5年以上的水旱輪作和非十字花科作物輪作,或者在根腫病盛發期(9月~11月)不種植易感病的十字花科作物;減少土壤里休眠孢子的數量,在隨后種植十字花科作物時便可減輕根腫病的發生;推廣深溝高畦栽培,用小水勤澆抗旱有利于控制土壤濕度,切忌大水漫灌。多施農家肥和磷鉀肥,控制氮肥施用量,可適當減少和抑制病害的發生;調節土壤酸堿度,對重病田塊適當施用草木灰或生石灰等堿性肥料然后翻挖做畦,或施用土壤調理劑,調節土壤酸堿度至弱堿性(pH值為7.5左右),可抑制病菌生長,減輕發病。
3.3 加強種植前后的田間管理
使用棉隆或氰氨化鈣對病田土壤實施熏蒸消毒處理是防控根腫病的有效措施,由于其成本過高,難以大面積推廣,但對于種植效益較高十字花科作物以及苗圃地可推薦使用。枯草芽孢桿菌、KS100(寶地生)生物菌擴培劑、NBF-926等生物制劑用于土壤處理,亦能取得較好的防效;采用無菌土育苗,田間開溝,盡量降低濕度。將常規播種期延后5d~10d播種,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根腫病的發生;清除病株,在收后或病田換茬時要及時清除病株殘體,并帶出田外深埋或燒毀;在作物生長期田間發現病株要及時拔除,帶出田外深埋或燒毀,并在病株塘撒施生石灰消毒,以減少田間菌源。生長期的病殘體煮熟后再喂牲畜,不能用病殘體漚肥。
3.4 化學防治
實踐證明,枯草芽孢桿菌、氟啶胺、氰霜唑等對根腫菌具有一定的防效。選用無病地做苗床,可用枯草芽孢桿菌或氟啶胺噴灑苗床進行消毒處理,然后再播種,并用新土蓋種;種子用55℃溫水浸種15min,再用10%氰霜唑懸浮劑2 000倍~3 000倍液浸種10min,用水洗凈后播種。由于根腫病在十字花科作物的苗期侵染最為嚴重,因此,選育無病種苗、加強苗期藥劑防治是防病保苗保產的關鍵。從2葉期開始,每667m2使用10%氰霜唑懸浮劑1 500倍液或100億個/g枯草芽孢桿菌500倍液加熵茂30 000倍液或碧護7 500倍液進行噴淋灌根,每7d~10d一次,連續施用2次~3次。
3.5 推廣抗病品種
加快抗十字花科作物根腫病品種的研究和推廣,探索抗性品種鑒定的技術,通過傳統的育種方法或分子技術育出抗病或耐病的品種,對在湖北等地示范表現較好的油菜抗根腫病品種華油雜62R、華抗5要大力推廣。
S432.4 文獻識別碼:B
1005-6114(2017)02-047-002
2017-03-03
方國斌(1964-),男,正高職高級工程師,長期從事植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