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禹安
“血膽將軍”巴頓是二戰時期美國名將,他對部隊這個組織的團隊管理有其獨到之處,即使今天看來,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下面,就根據巴頓的一篇戰前演說來具體分析。
明確團隊使命和目標
在現實中,往往是組織的高層領導對使命和目標了如指掌(因為是他們自己制定的),但卻忽略了基層的執行者。這樣,即使為實現目標而制定的計劃再天衣無縫,也會由于執行層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出現執行偏差。
巴頓顯然明白這一點,在演說一開頭,他就開宗明義,十分明確地提出,你們到這里來,有三個目標:“保衛家鄉和親人”;“為了榮譽”;“真正的男子漢都喜歡打仗”,“既然參賽,就要贏”。這三個目標層次分明:第一個可謂是物質層面的目標,打敗納粹,保家衛國。按照一般做法,只提出這一個目標,也可算合格了,但巴頓并不僅僅局限于此,他又提出兩個精神層面的目標。一方面是榮譽的要求,這是指美國軍隊的榮譽,此前美國軍隊從未打過敗仗,而這份榮譽需要當下每一個士兵來共同維護。這是一個針對集體的精神目標。另一方面巴頓又針對士兵個人提出精神目標,即在戰斗中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勇敢地去爭取勝利。這三個目標是物質和精神的結合,是集體和個體的結合。
做好動員激勵
任何組織管理,首先是把每個成員看做一個獨立的人,而每一個人都有追求快樂、逃避痛苦這兩種基本需求。
巴頓首先做的是消除士兵將上戰場時的恐懼感,他以一個身經百戰的老兵的身份說:“不要怕死。每個人終究都會死。沒錯,第一次上戰場,每個人都會膽怯。如果有人說他不害怕,那是撒謊。”“你們不會全部犧牲。每次主要戰斗下來,你們當中只可能犧牲百分之二。”“真正的英雄,是即使膽怯,照樣勇敢作戰的男子漢。有的戰士在火線上不到一分鐘,便會克服恐懼。”“大家要記住,敵人和你們一樣害怕,很可能更害怕。”這幾段話并不避諱戰爭會帶來死亡,也不否認每個人都會膽怯害怕,但巴頓還指出實際上死亡率并不高,而且更重要的是,敵人也會害怕。這樣的說辭,實事求是,毫無隱瞞,對消除士兵的恐懼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接下來,巴頓又為他的下屬描述了一個美好的遠景夢想,以使他們積極地去追求快樂。這樣的激勵,不但讓士兵們徹底消除了對死亡的恐懼,簡直能讓他們熱血沸騰,勇往直前,奮不顧身。
強調組織內的分工合作
目標明確了,激情發動起來了,但這還不夠。要想完成團隊的任務,還需要不折不扣地執行,而執行當然需要合作。巴頓很清楚,要想達到團隊的目標,靠一個人絕對是不行的。要想實現最后的終極目標,離不開建立在合理分工基礎上的密切合作。
巴頓這樣說:“軍中每個戰士都扮演一個重要角色。千萬不要吊兒郎當,以為自己的任務無足輕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而且必須做好。每個人都是一條長鏈上的必不可少的環節。”“每個人都應完成他的任務。每個人都應對集體負責。每個部門,每個戰斗隊,對整個戰爭的宏偉篇章,都是重要的。”
拉近管理層和執行層
之間的距離
出色完成了上面三個步驟,應該說,巴頓的團隊管理已經讓人刮目相看了。但他不愧是個管理的高手,深知士兵的心理。他還有一記妙招來拉近管理層和執行層之間的距離。
在演講中,巴頓并沒有顧及作為一個將軍的尊嚴,也沒有高高在上地大擺架子,而是把自己當成普通一兵。這樣的低姿態,反而加強了士兵的認同感,讓士兵在心理上覺得巴頓永遠和他們在一起,激勵著他們一直向前。
通過短短10分鐘的演說,巴頓成功地完成了戰前動員。巴頓的做法體現了其在執行艱巨任務時團隊管理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