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鄭 丹/董 緒
青海油田:低油價下爭上游
○ 文/本刊記者 鄭 丹/董 緒

●堅守著無邊荒漠走不到頭的柴達木盆地,青海石油人靠著“苦干實干、勇于擔當”的精神,完成了一個又一個勘探開發任務。
低油價寒冬中,青海油田員工苦干實干、勇于擔當,取得了盈利能力位居中石油上游企業前列的成績。
在“聚寶盆”柴達木盆地,有一座海拔2800~3000米、自然條件最艱苦的油田——青海油田。在這個世界海拔最高的油田,青海石油人苦干實干、勇于擔當,在柴達木石油精神的引領下,積極應對低油價。
2016年,青海油田以建設千萬噸高原油氣田為目標,取得了勘探增儲最多、開發上產最快、煉化運行最佳的業績,盈利能力位居中國石油集團公司上游企業前列。
老地質學家曾把柴達木盆地比作一只盤子,被摔碎在地上又踏了一腳。意思是盆地經歷了非常強烈的構造運動,地質構造極其破碎。
要想在這只破碎的盤子里尋找到大油氣田,并非易事。
上世紀60年代,青海石油人在柴達木盆地取得油氣勘探的輝煌成績后,20余年間再無大發現。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實地勘探和地震勘探資料分析,近年來,青海油田又相繼發現了昆北油田、英東油田、東坪氣田、扎哈泉油田四個億噸級油氣藏,英西油氣勘探取得重大突破。
成績接踵而來,困難也隨之相伴。2014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低位運行,對上游企業而言無疑是個“噩耗”。如何讓勘探工作顯現出更多效益,成為承擔青海油田勘探任務主要單位的青海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面前的一道難題。
為此,近兩年時間里,研究院在注重精細開發穩老區的同時,又重點進行效益建產上新區。在柴西南富油凹陷老區,研究院優選重點區域開展精細勘探,在扎7、扎9和扎11三個甜點區獲得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在英雄嶺構造帶、柴西南富油凹陷、阿爾金山前和冷湖馬仙構造帶取得4項主要成果。其中,獅52井、獅49井獲得高產油流,發現新的富集區。
研究院還通過推進管理提升和加大降本增效力度,使油田的油氣產量穩步增長。2016年,青海油田完成石油液體產量226萬噸,完成天然氣61億立方米,均超額完成中石油集團公司下達的目標任務。
“低油價下,青海油田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始終圍繞效益勘探這條主線,從部署設計、采集實施、處理解釋等方面優化施工方案,強化施工管理,依靠技術進步,提升資料品質?!笨碧介_發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地球物理研究中心主任王傳武告訴記者。
與此同時,青海油田公司還通過與合作方共同減少三維地震勘探投資來達到效益勘探的目的。東方地球物理公司青海物探處副總工程師張立軍表示,為了實現效益勘探,東方公司近年來實現了規?;煽卣鹪词┕ぷ鳂I,今年首次在柴達木盆地風成大沙漠區和高原山前丘陵區實施扎哈泉、英東東三維地震勘探項目,在保證資料品質的前提下,不僅優化了資源配置,減少了資源投入、縮短了施工周期,還有效減少了項目運行成本。

●青海油田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石油管理局局長付鎖堂(右三)在油氣生產一線辦公。
近兩年來,受國際油價走低拖累,石油企業上游勘探開發效益普遍受到影響。2016年,青海油田堅持低成本發展,強化精細管理,較好地完成了降本增效目標,不少下屬油田在國際油價降至每桶30~40美元時,仍能保持盈利。其中,既有最年輕的英東油田,也有最老的尕斯庫勒油田。
青海油田采油五廠廠長陳聚昆告訴記者,英東油田產量從2011年組建之初的日產不足40噸到突破1000噸,僅用了3年左右時間。在5年多時間里,累計建成產能52萬噸,累計生產原油120余萬噸,成為青海油田“勘探周期最短、建產速度最快、效益評價最好、方案符合最高”的新區建產典范。通過實行油田勘探開發一體化、油田標準化、油田數字化建設,實施扁平化管理模式,使油田成為中石油集團公司高效開發油田的樣板之一。油氣生產實現跨越式增長,創造了優質高效的英東速度,“五個英東”(英東速度、英東模式、英東樣板、英東效益、英東精神)成為油田效益發展的一張靚麗名片。
“少人高效”和自動化程度高,是英東油田最突出的特點。在采油五廠英東第一采油作業區,經理徐向東指著不遠處的一個油井口對記者說:“那個井口是可以采集數據的,通過把藍色壓力表的數字遠傳至控制中心,結合視頻遠程監控實現油井井場全天24小時數字化巡檢;注水井則通過對生產數據、設備參數等采集,實現無人值守?!彼€告訴記者,采油五廠現有員工260多人,第一采油作業區只有80多人。這是因為高度自動化實現了“少人高效”。
1977年,青海油田發現的首個億噸級油田尕斯庫勒年產量在1991年邁上百萬噸大關以后,迄今已連續穩產24年。尕斯庫勒油田所在的采油一廠的廠長、黨委副書記程長坤說:“通過實施低成本戰略,開源控本和挖潛降耗,不僅尕斯這樣的老油田,一廠所管轄油田的噸油操作成本全部控制在公司計劃指標以內,實現降本增效3000萬元?!?/p>
目前,采油一廠的低成本戰略主要包括開源控本、挖潛降耗和創收增效。程長坤舉例,采油一廠非常重視落實“三不”原則,即自己能干的絕不進油田內部市場、油田內部能干的絕不出油田市場、中石油能干的絕不進社會市場。
2016年,青海油田完成石油液體產量226萬噸,完成天然氣61億立方米,均超額完成中石油集團公司下達的目標任務。
例如,采油一廠各采油作業區今年自主完成油水井換光桿、井口維護,轉偏心井口等工作。同時加強設備日常維護維修,減少設備外修,像老井恢復、油氣水集輸系統管網維護、搶險等工作都由本廠生產保障中心自行完成,做到自己能干的絕不進油田內部市場;采油一廠各項工程,如尕斯聯合站循環泵房維修等交由油田內部單位完成,油田內部能干的絕不出油田市場;采油一廠安全防護設施隱患治理工程、原油儲罐機械清洗工程等中石油兄弟單位能干的工程,絕不進社會市場。
在低油價下,油田效益化開發愈顯重要。采油一廠持續強化油田儲層基礎研究,結合動態資料,針對不同區域儲層適應措施方式和參數,優化選井選層,深挖剩余油潛力,先后對油田井采取了補孔、酸化、找堵水、防砂及老井恢復等增產措施,從而提高新老油田的開發效益。
柴達木盆地自西向東分布為山地、戈壁和沙漠。舉目望去,八百里翰海無人煙;跋涉其間,無邊荒漠走不到頭。對幾代青海石油人來說,這個“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跑、氧氣吃不飽”的地方使他們必須付出更多的艱辛和堅守,要克服高原反應和其他種種不便。
竇文貞是青海油田采油三廠獅子溝采油作業區的教導員,已經在青海油田工作了23年。他對記者說:“我們員工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可以說全靠著精神在支撐?!?/p>
獅子溝作業區平均海拔約3000米,拿著棉紗擦井口、握著管鉗緊螺絲和設備養護等日常工作都會耗費更多氧氣,人也容易感覺疲乏。如果迅速從油罐爬上爬下,當時便會喘得夠嗆。雖然和20年前相比,員工工作生活條件已有明顯改善,但猛烈的風沙和夏季早晚溫差大仍然讓新員工感覺不適應。這里夏天的晚上僅有4℃-5℃,外出巡井必須穿棉衣。遇到新井投產時,員工更是要接連一兩個月加班加點地“連軸轉”。
“盡管如此,我們從沒有讓巡檢、拉油、更換閘門等日常工作受影響?!备]文貞說。
11月的英東作業區,夜晚溫度已降至零下十到二十幾攝氏度,被譽為“高原鐵軍”的井下作業公司作業大隊仍然堅守在一線崗位上。他們主要從事油氣水井的維護作業,是最臟、最苦、最累、最險的工種。作業大隊作業6隊司鉆孟艷平告訴記者:“往年這個時候,我們已經停止夜班了,但今年工作量增加了,夜晚還要作業。站在井上,有時上面噴的水或者油淋到身上凍住后非常難受,大家仍堅持在崗位上。如果遇到突發狀況,我們就要及時處理,保證完成任務。因為組織為我們付出很多,我們也要為油田、為公司盡自己的一份力量?!?/p>
在青海油田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石油管理局局長付鎖堂看來,這種以“顧全大局的愛國精神、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為油而戰的奉獻精神、開拓創新的實干精神”為核心的柴達木石油精神,在青海石油人的創業實踐中不斷被豐富和完善,體現了與時俱進的時代要求和青海石油人的不懈追求。
今年,在國際油價持續低迷的情況下,青海石油人把柴達木石油精神和應對低油價實踐相結合,為抵御低油價做出了積極貢獻。青海油田采油三廠副總地質師、英西勘探開發一體化項目組副組長唐士躍告訴記者,采油三廠主動作為,積極開展修舊利廢、降本增效活動。同時,在英西產能建設過程中,配合勘探開發研究院進行優化產能建設方案,優選井位部署,今年在英西地區陸續打出了獅1-2井、獅205井和獅1-3向1井等3口日產千立方米以上的高產井,使該區噸油操作成本控制在百元左右。
本文圖片均由青海油田提供
責任編輯:趙 雪
znzhaoxu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