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您的發現亮出您的觀點
——讓大家聽到您的聲音
試著比別人多走一步
文_杜放光
近日,筆者所在的小區要進行智能電表更換。奇怪的是,施工者沒有直接開工,而是先在小區發布公告,繼而走訪詢問,之后綜合考量客戶需求定下施工時間及注意事項。對比以往單純追求工期的做法,此次施工無疑勞神費力,卻把可能產生的負面效應降到了最低。客戶表示,因受到尊重而倍感溫暖。
好事能不能辦好,實事能不能做實,其實不復雜,關鍵在于能否多走一步。
多走一步,重在走得“細”。首先要將麻煩想在前面。近年來,持續推進的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如火如荼,成為農民客戶致富的先行官。然而,在進行這項民生工程時,一些重大手筆而輕便民利民小細節的現象時有發生。比如部分施工人員認為自己辛辛苦苦為民做好事,何時整改、如何整改,何時告知、如何告知等皆可隨意而為,忽視了客戶的需求及感受,好事反而引來怨言。
細節中最見態度。要網改了,要檢修了,提前多渠道告知客戶相關信息,尤其是停送電信息,要滿足客戶的知情權以確保安全,要刻意避開用電高峰時段以便于客戶做好生產生活準備;而在更換智能表計之前,要認真做好新舊表計的數字記錄和存檔工作,盡可能雙方在場,達成共識……從內心出發,更多地注入人文關懷,多一些細節,多一些成全,不失為一大善事。
多走一步,重在走得“實”。時下,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應用,管理方式、服務形式的積極轉變,往往能達到方便客戶和提高效率的雙贏,無疑值得點贊。需要警惕的是,空虛的“花架子”當戒。比如,單位網站乏于維護,長期不更新而任其睡大覺;官方微博還停留在“網絡黑板報”這個層面,其特有的“關注、@好友、即時評論”等傳播功能開發不夠;新媒體服務不善用網絡語言,生硬、冷漠,不接地氣,缺乏感染力,不知道怎么跟網民打交道……如此種種,服務能力與客戶需求不相匹配,無法發揮其應有的積極效應。
在力求創新的同時,更應當以客戶利益為重,需求為本,以聲音、圖片、視頻、文字結合的形式,讓溝通更加高效,更有溫度;利用各種數據共享,將“互聯網+”轉化為切實有效的便民措施,讓客戶“零門檻”“零距離”對話企業,變“客戶跑腿”為“信息跑路”,讓服務變得更“聰明”,客戶也更有獲得感。
多走一步路,不僅意味著比別人多付出幾分汗水,更需要講求方式,運用智慧。曾聽聞不少類似的事例:故障搶修之際,一邊是電力人員或頂風冒雪,或揮汗如雨,爭分奪秒辛苦搶修,另一邊卻是客戶不了解實情而口出怨言……要避免這樣的尷尬局面,就要求我們不僅要能辦實事,還要善表達:即利用微博、微信,與客戶充分溝通,第一時間告知故障發生原因,即時發布搶修現場圖片,通過全程延遞性公布,整合“斷點”,解釋“盲點”,冰釋“疑點”,完成指尖上的發布,讓客戶身臨其境并由此產生共鳴,消除不必要的誤解。
多走一步路,多說一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復雜。要想走對路子,走出成效,其前提在于打破惰性和僵化思維模式,其關鍵在于瞄準民生、貼近需求、跟蹤痛點;其成果在于從尖銳聲中聽出訴求,從大白話里發現問題,找準癥結,補齊短板。否則,永遠也走不出“工作年年走,問題不見少”的怪圈。
(作者單位:商水縣供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