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新,黃敏江
(廣東茂名石化醫院,廣東 茂名525000)
腸內營養結合腸外營養治療重癥胰腺炎的臨床研究
繆新,黃敏江
(廣東茂名石化醫院,廣東 茂名525000)
目的 研究腸內營養結合腸外營養治療重癥胰腺炎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68例重癥胰腺炎患者,采用隨機分組法分為兩組各34例。對照組給予全胃腸外營養治療,觀察組采用腸外營養聯合腸內營養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 治療的前7 d,兩組血清白蛋白、尿淀粉酶和血淀粉酶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P> 0.05)。治療7 d后,觀察組的血清白蛋白、尿淀粉酶和血淀粉酶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癥狀緩解時間、死亡率和并發癥發生率均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 采用腸內營養結合腸外營養治療重癥胰腺炎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能穩定患者的營養狀況,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腸內營養;腸外營養;重癥胰腺炎
重癥急性胰腺炎 (SAP)是消化內科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是一種胰腺由胰蛋白酶自身消化作用引發的疾病[1]。重癥急性胰腺炎發病機制較為復雜,臨床多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發熱、水電解質、酸堿度失衡、休克等,嚴重者甚至會有生命危險[2],合理的營養治療是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的關鍵。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68例重癥胰腺炎患者,分析腸內營養結合腸外營養治療重癥胰腺炎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68例重癥胰腺炎患者,采用隨機分組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4例。對照組中,男20例,女14例;年齡22~77歲,平均年齡(53.89±6.0)歲;病因分布:膽源性15例,暴飲暴食以及高血脂癥12例,酒精性7例。觀察組中,男19例,女15例;年齡21~77歲,平均年齡(54.72±6.3)歲;病因分布:膽源性14例,暴飲暴食以及高脂血癥11例,酒精性9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進行治療前,先進行常規內科治療,包括使用廣譜抗生素、抑制胰酶活性、禁食、糾正機體內環境紊亂等,在胰腺炎急發期對其進行有效控制。
1.2.1 對照組
給予患者全胃腸外營養治療,胃腸減壓,抑制胰腺分泌,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合理應用抗生素。腸外營養:將1 000 mL復方氨基酸 (供氮量為8.5%)+500 mL 20%脂肪乳劑經中心靜脈輸入,1次/d;給予150~200 g葡萄糖、4 g糖,以及1 U外源性胰島素、鉀鈉電解質、多種維生素,1次/d。
1.2.2 觀察組
給予患者腸外營養聯合腸內營養治療,待患者病情穩定后,若無腸梗阻、腸麻痹、胃腸出血,則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采用螺旋型鼻空腸管,借助胃鏡、X線將其置入空腸遠端,與Treitz韌帶距離 20~40 cm。隨后給予 300 mL生理鹽水注射,促使腸道蠕動,利于腸道適應。次日,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飲食配方營養液間斷滴入,并根據患者的適應情況與耐受程度,適當增加2 000~3 000 mL/d。還可通過鼻飼等方法將流食灌入,以加強患者的營養。腸外營養可隨著腸內營養的增加而適當減少。
1.3 評價指標
分別在治療1 d、3 d、7 d、10 d和14 d后采集兩組患者的靜脈血,對血清白蛋白、尿淀粉酶和血淀粉酶指標進行測定,并詳細統計兩組患者的癥狀緩解時間、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住院費用和死亡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相關營養指標比較
治療的前7 d,兩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尿淀粉酶和血淀粉酶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治療7 d后,觀察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尿淀粉酶和血淀粉酶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相關營養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的相關營養指標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血清白蛋白(g/L) 尿淀粉酶(U/L) 血淀粉酶(U/L)時間 觀察組 對照組 觀察組 對照組對照組 觀察組(n=34) (n=34) (n=34) (n=34) (n=34) (n=34)治療1d 32.7±7.8 368.1±55.7 92.6±38.2 95.7±37.9 34.1±9.2 366.5±54.7治療3d 31.0±5.7 365.5±54.2 93.2±35.0 94.2±34.5治療7d 31.6±6.5 364.3±55.1 90.4±34.6 94.5±34.2治療10d 37.9±6.7* 362.7±50.5 84.6±29.5*93.1±35.0 33.8±4.7 35.5±4.8 32.3±3.9 364.2±52.4 358.4±50.7 346.2±42.1*治療14d 38.0±6.3*33.0±4.1 344.6±41.9*363.6±51.3 83.0±28.7*92.6±33.6
2.2 兩組患者的其他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癥狀緩解時間、死亡率和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其他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的其他指標比較 (±s)
死亡 并發癥(天) (萬) [n(%)] [n(%)]觀察組 34 27.1±6.2 4.4±1.2 4.0±0.4 1(2.94) 1(2.94)對照組 34 37.9±8.5 7.9±1.8 6.5±1.6 7(20.59)6(17.65)組別 例數住院時間 住院費用 癥狀緩解時間 (天)t/χ2值 5.986 9.434 8.839 5.100 3.98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重癥胰腺炎發病較急,病情危重且進展較快,臨床死亡率高達30%左右[3]。重癥胰腺炎患者的機體蛋白質分解、糖原異生、脂肪動員增強,體內環境失去平衡,并快速消耗患者體內儲備的營養,從而導致患者出現營養不良癥狀,造成機體免疫力迅速下降,增加感染的發生率。因此,需要增加對重癥胰腺炎患者的營養支持,以維持其機體營養平衡,對延緩病情惡化具有重要作用。
以往在臨床中多采用腸外營養方式進行治療,但由于患者處于高分解代謝狀態,治療周期相對較長,會對患者的腸道造成一定損傷,從而引發感染,提高二次損傷發生率[4]。此外,長時間的治療使患者耐受度降低,患者產生厭倦心理,依從性較差,不利于治療工作的有序開展。相關研究[5]表明,對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營養支持可大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從而提高生存率。營養支持以提供蛋白質合成物為主,可增強患者的免疫力,并改善患者體內營養狀況,同時還能對正常器官加強保護,修復受損組織,維持體內營養平衡。腸內營養通過生理途徑為患者提供身體所需的營養物質,有利于營養元素快速被肝吸收,促進蛋白質的合成[6]。這種方法適應了人的生理需求,安全性較高,且操作方便,價格實惠,因此具有較高的可行性。腸內營養采用直接向腸黏膜提供營養物質的方法,療效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腸道功能,修復腸道損傷,并提高患者抵抗力,預防感染的發生。
本研究中,對照組給予全胃腸外營養治療,觀察組采用腸外營養聯合腸內營養治療,結果顯示,治療7 d后,觀察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尿淀粉酶和血淀粉酶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并且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癥狀緩解時間、死亡率和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采用腸外營養聯合腸內營養治療的療效顯著優于單一全胃腸外營養治療。
綜上所述,采用腸內營養結合腸外營養治療重癥胰腺炎患者,能夠穩定患者的營養狀況,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1] 丁浩,楊榮強.營養支持在小兒急性胰腺炎治療中意義 [J].安徽醫學,2014,31(10):1465-1466.
[2] 冷凱,羅燕青,曾鵬飛.腸內營養支持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的臨床研究 [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4,23(3):392-395.
[3] 周強,周進,朱斌.腸內營養與腸外營養支持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的臨床療效對比觀察 [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31):36-37.
[4] 段建華.早期腸內營養和腸外營養在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中的療效對比研究 [J/CD].中華危重癥醫學雜志 (電子版),2012,5 (2):82-86.
[5] 劉瑩.腸內營養支持治療對胰腺炎患者預后的影響 [J].中國實用醫藥,2014,11(34):104-105.
[6] 柴元亮.早期腸內營養加微生態制劑輔助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療效分析 [J].臨床醫學,2015,35(5):71-72.
(責任編輯:何華)
Clinical Study of Enteral Nutrition Combined with Parenteral Nutri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MIAO Xin,HUANG Minjiang
(Maoming Petrochemical Industry Hospital,Maoming 525000,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nteral nutrition combined with parenteral nutri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ethods6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3 to Ma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with 34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arenteral nutrition combined with enteral nutrition.The clinical effect of patients was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Within 7 days of treatment,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serum albumin,urinary amylase and serum amylase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P>0.05).After 7 days of treatment,the serum albumin,urine amylase and serum amylase level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s(P<0.05).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relief time of symptoms,mortality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s(P<0.05).ConclusionsThe enteral nutrition combined with parenteral nutri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has good treatment effect,stabilizes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patients and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Enteral nutrition;Parenteral nutrition;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R657.5+1
A
10.3969/j.issn.1674-4659.2017.01.0057
2016-07-15
2016-09-19
繆新 (1979-),男,廣東高州人,本科學歷,主治醫師,從事消化內科臨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