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江現狀調查與治理管護建議"/>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李樹良 吳晟榮
(1.桃江縣水務局 益陽市 413400;2.湖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總院 長沙市 410007)
資江中下游流經安化、桃江、益陽至湘陰縣臨資口入洞庭湖,其中安化至桃江段是梯級開發的集中河段,隨著日益發展的現代開發和日益加劇的人為損害,近年河道的自然生態有持續惡化之勢。在梯級電站下游河段,下雨河即滿,雨停河就干,汛期洪水暴漲,并時受洞庭湖水頂托,水位居高不下,危及城鄉人民生命財產安全。20世紀90年代,桃江縣城曾兩度遭受潰垸淹城之痛。到了枯水季節,江流萎縮,縣城及修山電站以下沿河兩岸均受斷水之擾,且江流水質污染超標,河水生態失衡,有危及水生動物生存、繁殖和人民健康之憂。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下五個方面:
(1)流域內河道環境保護意識薄弱。長期以來,人們只知向河道求利,不思對河流進行保護:有的建設工程無處消土,就近倒入河道;有的建設項目只考慮本工程的合理性,沒有考慮對河道的影響;有的涉河建設河道恢復工程不徹底,并持續存在工程建設侵占和損害河道現象,以致資江河道行洪能力大大降低。柘溪電站建成時,設計桃江安全通過洪峰流量為8 600 m3/s,近年泄洪一般控制在7 000 m3/s以下,但桃江段水位卻屢創新高,給抗洪工作帶來很大的壓力。
(2)常態的河道管理力度不大。由于流域內各級河道管理站和鄉鎮水管站編制力量不足,對違法行為的執法力度不夠,沒有形成強有力的、有效的常態管理;在實際工作中由政府主管、部門協同配合的統籌協調機制尚不健全,各部門各行其是,合力不足;雖然實行了河道劃界管理,但責任落實不夠明確,責任考核不到位,形成“有責都不擔責”、“該管管不到位”的現象。
(3)流域內生態保護形勢嚴峻。首先是流域內眾多廠礦企業、農牧漁場所產生的污水、垃圾治理不徹底,其中的礦物質污染目前尚無可以解決的措施。其次是由于污水處理能力不足,沿干、支流兩岸城鄉居民生活垃圾、人畜糞便及沿河城鎮下水道污水等形成巨量的污染源。其三是境內多個梯級電站,垃圾處理場地因設施滯后,對垃圾處理不及時,放閘時如天女散花,隨波泛濫,水退即掛之于樹、積之于坡、浮之于水、沉之于沙,目不堪睹,同時致河流水體受污嚴重。其四是前幾年流域內十多個河州的挖除和歷年掏金采砂船對阻水堤的損害,攔水功能大大減弱,加劇了下游河道的失水狀態。其五是地面工程項目增多,地下水被污染并滲入河流現象增多。據相關部門檢測,資江水體時有銻超標現象,另外大腸菌群、化學需氧量等含量均有超標,水體富營養化特征日益彰顯。主要支流桃花江氨氮、總磷、化學需氧量超標,沾溪枯水期時有砷、銻超標。
(4)河流治理和維護資金投入機制不健全,投資來源渠道單一。目前主要依靠國家和政府有限的資金投入,水環境治理經費遠遠跟不上水環境治理和維護的需求。生態補償機制不健全;吸收社會投入機制也尚未建立;在已投入的資金使用上,政府統籌調配、部門齊抓共管、工程招投標及在項目監管專項資金等方面也有一些不規范和值得改進的地方,影響資金投入效益和項目建成使用效益。
(5)梯級開發帶來的影響。
① 形成了壩上壩下兩種完全不同的河道景觀形態,壩上高峽平湖、碧波蕩漾,壩下則河床干涸、巖沙裸露,特別是白竹洲、修山電站修成后,自修山電站壩下至益陽的一大段河流,除雨季洪期外,全年有80%以上時間過流量小,據測量資江河道最小流量只有11 m3/s,中流線兩邊河床砂礫成堆密布,礫堆之間形成眾多死水,雜草腐物叢生,藏污納垢,河流從過去能壯山河之美的自然景觀變成了不堪入目的沼澤之貌。
② 政府只注重汛期洪水整體調度,而非汛期水源由各電站自行掌控,各行其是,以致壩下長期處于枯水狀態,流量大幅減少,壩下水質快速變差,給沿河城鄉居民飲用水構成潛在威脅,且使壩下河流灌溉和航運功能消之于無。
③ 電站大壩阻塞了魚類回游通道,加上屢禁不止的炸魚、電魚,河內生態遭到破壞,水生物繁衍、生殖環境逐漸惡化,魚鱉顯著減少。
④ 庫內河岸經過長期浸泡,土質疏松,庫岸垮塌現象嚴重。
⑤ 洪期電站大壩阻水,庫內兩岸城鄉居民水患之災加劇。
上述種種情況,均處于持續惡化甚至由于累積效應,有的還有加劇惡化趨勢,急需各級黨政部門高度重視,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并舉全流域之力加速進行科學整治,興利除害,否則資江除了發電之外,將從益河變成害河,給兩岸城鄉人民生活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河道整治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重在不斷治理,貴在長效管護。為確保實現資江“山青、岸綠、水潔、河馴”的生態目標,必須貫徹治理和管護并重的方針,并且堅持治理整體性、高標準和全方位;管護長期性、常態化和制度化。
(1)建立相關各市縣權威有效的資江治理和管護聯動機制,實行統一調度、協商配合、齊抓共管,形成資江治理和管護的強大合力。
(2)按照遵循生態、尊重自然的原則,設計出臺資江流域治理標準和治理措施,編制資江保護綜合規劃和各類專業規劃,對全流域進行功能分區和產業布局,科學推進資江治理和管護工作。
(3)建立資江保護目標責任體系,按“橫向到邊,縱向到底,高效運轉”的要求,把治理和管護責任落實到各地區、各單位和個人。
(4)建立年度目標考核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按照考核情況進行獎勵和追責,提高各級各部門治理和管護資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1)廣泛深入宣傳發動,形成全民共識。通過以各級政府為主導的宣傳教育,強化全民共管的責任意識和義務意識;結合文明村鎮建設,把維護資江生態納入社會主義文明教育內容;組織環保志愿者隊伍進行公民自我教育和自我監管;廣泛發動和依靠群眾,開展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
(2)全面進行全流域入河排污管道的清理和改造,逐步實現沿河城鎮雨污分流,大力推進城鎮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全面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和流域內廠礦企業、牧場、醫療單位等重點污染源的排查和整治,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和布局,強化節能減排,依法關閉小型高污染、高能耗企業,并大力推進種養平衡戰略;全面進行資江干流和支流沿線居民的改水改廁,倡導文明、節約、衛生、綠色的生活習慣和消費方式,杜絕人畜糞便和生活垃圾入河;全面排查和清理沿線公共工程和私建工程垃圾入河,加大對占河、侵河的歷史遺留問題的處理力度,杜絕后續占河、侵河問題再度發生;對以上諸項均設立臺帳,并建立常態的監督和追責機制。
(3)全面升級沿線電站垃圾處理系統和設備,實現天天打撈,及時處理,嚴防庫內垃圾淤積和向下游擴散。對庫內垮塌河岸進行逐段加固整修。
(4)對修山電站壩下至出河口河段進行全面清淤疏浚。平整河床砂礫堆,消除枯水季節形成的中心道兩邊河床的積水塘和死水溝,清除沿岸垃圾堆放場所、違章建筑和礙洪建筑等;提高桃花江鎮、花果山、牛潭河3個萬畝堤垸的防洪標準,沿岸城鎮建設規劃要兼顧考慮對河道的保護和城垸的防洪保護;建議請專家反復論證,按尊重生態,尊重自然景觀,潔化水體要求提出科學的治理改造方案,以全面恢復其壯觀、清澈的自然面貌和航運、灌溉功能。
(5)興建金塘沖電站,增強洪水調節能力。近年實踐證明桃江區段現有行洪能力已承受不起柘溪開閘10 000 m3/s流量,而洪水較大年份隨時都有泄洪10 000以上流量的可能,則桃江縣城及上下游區段城鄉均受水淹之擾,修建修山、白竹洲電站后,就是在常年水量條件下,上游城鄉一年內也遭多次水淹之災 ,而洪峰一過,下游即經流奇少,河不成河。故建議縣、市黨委政府向上級申報立項修建金塘沖電站,在開發資江水能增加發電、改善上游灌溉航運條件的同時,與柘溪聯手進行洪水期錯鋒、削峰科學調度,增加洪水調控能力,可使下游免受洪水之災。
(6)可考慮開辟桃江鎮飲用水第二水源。建議與益陽市聯手開辟桃花江水庫為兩市共用水源,如水源不足可從安化大福引伊水入庫。科學整治水庫上游桃江錳礦段污染水源,在庫區內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措施,共同引水至牛田再分流向益陽和桃江,以徹底解決兩市飲用水供不應求和不潔之憂。
(1)管護責任應堅持縣、鄉(鎮)、村三級聯動,實行“河長制”,建立河道管理隊伍,按河道劃界確定的管理范圍分級落實到位。
(2)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提升監管執法能力。明確水利、環保、農業、海事等部門涉河職能的管理責任。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加大日常執法力度,深入開展河道專項治理,嚴厲打擊偷排、超標排放、河道棄渣、毒魚電魚及規避監管的違法行為。嚴格控制河道功能區范圍內的興建項目和排污口設置。建立環境監管網絡,形成河道淤積監測、水功能區動態監測和清污長效機制,解決河流生態環境的突出問題。加強水污染應急機制建設,及時處理水污染突發事件,整體提升污染治理能力和水平。
(1)各級政府要在財政預算中每年安排一定資金用于河道的治管,積極爭取中央和省市相關項目支持,并加大項目整合力度,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將涉及水土保持、水環境綜合治理等建設資金及相關專項經費集中捆綁用于河道的整治和管護,集中經費辦大事。
(2)逐步建立以河養河良性管養機制,按照“誰保護誰受益,誰受益誰付費”原則,形成水資源受益區、受益項目、受益企業等與保護區之間的生態補償機制,并把各項因河受益的補償費用還之于河,構建穩定的、持久的常態管護資金資源。
(3)探索市場化融資方式,構建政府、企業、社會多元投入格局,拓寬資金投入渠道,充分發動沿岸農民積極投工,形成全社會關注、群眾參與、支持河流生態建設的格局,確保資江水生態建設穩步推進。
一是各項水岸工程、涉水工程、流域內工程的設計施工都應充分考慮水環境改善和河道優化的要求,在政府和公眾的強力監督下進行建設。二是按照國家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制定資江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實施意見,提升水資源管理能力建設,有效加強用水、護水的管理。三是實行流域內水資源統一調度,合理控制河道最小流量,確保生活、生態用水安全,促進節約用水,共同努力構建人水和諧的河道景觀生態系統。
[1]水力資源普查.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力資源普查成果[M].北京:電力工業部水利出版社,1980.
[2]桃江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桃江縣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0.
[3]桃江縣環保局.桃江縣環保局2016年地表水質測評資料[R].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