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治
(遼寧省沈陽市渾蒲灌區管理中心 沈陽市 110024)
我國農耕面積大,農業生產人數眾多,灌區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情況直接關系著整個管區內的生產生活用水。我國灌區水利工程大多建成于20世紀,受建筑材料、施工工藝和歷史條件等因素制約,大多管理模式落后、質量較差,再加上對這些工程的病險修復不及時,使得灌區水利工程的作用日漸式微,給灌區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嚴重威脅。因此,做好灌區水利工程管護工作,意義重大[1]。
(1)管理方面的問題。
一是工程施工前期存在的問題。按照有關規定,水利工程項目施工前應當對整個項目進行全面分析,同時編制施工文件、投資目標控制和質量進度控制等文件,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財物。很多承包單位為節約工程費用,通常在沒有全面分析工程項目施工環境的基礎上就開始行施工,大大增加了工程項目的不安全因素和隱患。二是水利工程施工人員業務能力的欠缺。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技術人員無證上崗現象十分常見,他們只能處理簡單的問題,面對復雜的問題完全憑經驗指導施工。由于專業知識的缺乏,導致他們在面對復雜地質環境時經常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決策,從而引發嚴重的后果;三是對水利工程施工監管的輕視。在水利工程施工環節,自行監理、同體監理問題嚴重,再加上水利工程管理部門在施工監管上的缺位,使得工程建設質量得不到保障,工程質量問題突出。
(2)養護方面存的問題。
從當前形式看來,灌區水利工程在養護上存在的種種問題嚴重制約著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如養護主體不明確、養護手段單一傳統、養護制度不健全、養護次數較少等等,養護效果自然不盡人意。筆者認為,現代化管理制度的缺失是長期以來灌區水利工程養護問題突出、管護水平始終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因素。上述提及的問題僅僅是我國灌區水利工程養護中存在的部分問題,但是這些問題若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勢必會影響灌區人民的生產生活和生命財產安全,難以為灌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2]。因此,在灌區水利工程養護上,相關管理人員必須從上述問題著手,才能讓水利工程養護工作更加完善。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灌區水利工程養護工作存在的種種問題與管理機制的不健全不無關系,此外資金投入的不足也是影響養護工作開展的重要原因。在灌區水利工程建設上,僅僅考慮建設環節的投資,將全部資金用于施工建設環節,而忽視后期的養護工作,使得養護資金嚴重不足,而養護過程中需要用到的材料、機械和人工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若養護資金無法滿足實際養護工作的需求,長此以往灌區水利工程的質量必然遭受嚴重損害,甚至引發坍塌、決堤、潰壩等安全事故,且灌區水利工程安全事故的發生在我國不是一次兩次了。因此,為有效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就必須從源頭上開展治理,加大資金投入,做好水利工程的后期養護工作。
此外,灌區水利工程還存在日常養護不到位的重要問題,而日常養護水平與灌區水利工程的質量又密切相關,因為任何問題的產生都是由小問題不斷累積起來的,灌區水利工程同樣也不例外。我國在灌區水利工程的養護上,長期以來都忽視日常養護工作,且養護工作十分被動,通常只有在水利工程出現較大問題后才進行修補,基本不會主動勘察隱患,防患于未然。這一方面是由于維修養護經費不足所致,另一方面則是專職養護人員缺失所造成的,很多安全隱患只有專業人員才能發現,而灌區水利工程大多遠離城市,嚴重缺乏專業人才,維護水利工程的大多都是當地的農民,因此養護工作難以達到要求,使得水渠在行水期間經常發生問題,影響周邊人民的生產生活正常用水。
最后,灌區水利工程養護還存在基層管理薄弱的問題。在灌區水利工程養護上,全國各地普遍施行分級管理,即層層制定落實養護內容,各部門和各層級肩負不同任務,在眾多的管理單位中,村組管理是其中最為基礎和最為薄弱的管理部門,村組單位的傳統管理方式嚴重阻礙著水利工程的發展,村組管理存在最大的問題就是管理機制的缺失,以至于始終無法實現民主化的管理,群眾參與度不足,從而導致管理上的缺位,這對于灌區水利工程管理養護工作而言是極為不利的。因此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必須高度重視灌區水利工程的養護措施,積極采取措施優化改進養護工作。
(1)施工管理問題的解決對策。
首先,建立健全質量保障機制。在水利工程項目的立項階段到施工階段,再到竣工驗收階段,各個環節的工作質量保障都相當重要,因此有必要將系統工程理論應用于水利工程項目的質量管控工作上,促使水利工程項目質量管理工作的系統規范化,從而確保水利工程建設質量和管理質量的提高。與此同時,水利工程管理部門還應當充分發揮自身質量監管職能,從組織、制度等方面著手,建立健全質量保障機制,加強對施工單位工程質量的監管,如此才能確保水利工程的建設質量[3]。
其次,強化水利工程項目施工環節管理。在灌區水利工程施工環節,相關管理部門和管理單位應當加強對施工人員的管理,對整個施工環節實行實名制及責任制管理,要求施工技術人員嚴格按照相關技術要求與文件規范組織施工,一旦發生安全事故,追究責任到人,實行工程質量終身制,如此才能激發施工人員的責任心,確保安全施工。這就要求水利工程管理單位領導和工作人員,充分認識水利工程建設責任制和實名制的重要性,明確工程項目負責人和相關人員責任,層層落實,加強監管。
最后,重視水利工程項目施工監管工作。受行業規則和經濟模式影響,國內建筑施工單位在水利工程項目的施工上擁有絕對話語權,嚴重阻礙著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規范性。監管力量的弱化,使得施工單位在修建水利工程環節容易追求“快”和“省”,質量問題突出。因此,有必要建立專門的監管部門,狠抓水利工程施工質量,做到防患于未然。有關主管部門也要切實肩負起自身責任,切實加強監管力度。此外,還應當重視專業監管人員的培養,借鑒國際先進監管經驗,持續完善監管機制[4]。
(2)工程養護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第一,優化現有養護管理模式。首先,對現有水利工程養護機制進行完善,實施承包責任制,同時建立相應的養護指標及考核辦法,定期進行養護工作等級評優,不斷規范灌區水利工程養護工作,令養護承包個體或單位在科學制度為根據的基礎上,在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理念的引導下,對灌區水利工程進行有效養護;其次,針對以往水利工程養護工作中存在的資金投入不足、政事不分、權責不清等問題,進行專項改善;再次,完善水利工程養護法律法規,確保灌區水利工程養護走上法制化道路;最后,加強水政、養護和工程等單位的合作,確保養護工作落實到人,不留漏洞。
第二,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充分挖掘自身潛力,積極爭取多渠道資金支持,創新營收渠道,拓寬水利工程運營業務,不斷壯大自身經濟實力,是灌區水利工程管理養護工作順利實施的重要保證。一方面,水利工程管理單位要積極爭取國家財政投入和補貼,加大對水利工程管理養護工作的資金投入;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水利工程的潛在經濟價值,從綜合經營中獲取利潤收益,實現用業務經營養管護工程。最后,還應當努力開拓城市景觀用水途徑及工業和生活用水途徑。
第三,做好日常養護工作。以日常養護、預防為主、防修并重為原則,組建專業化的水利工程管理養護隊伍,聘請專業人才進行日常養護工作。要求養護人員根據水利工程現狀,制定出詳細的養護計劃,且嚴格按照既定計劃開展養護工作。同時,對水利工程進行全方位的檢修,確保其運行安全,尤其在行水期間更要加大巡查力度,確保用水安全與用水秩序,提高灌溉質量和水資源利用率。
第四,加強基層管理。按照“屬地管理”、“分級分層負責”、“誰受益、誰負責、誰管理”等原則,層層細化落實水利工程養護責任,明確相關單位和工作人員的養護職責;將農村水利工程養護工作交給農村承包個體負責[5]。與此同時,為了實現灌區內灌溉管理的公平和公正,明確權責,加強監督,減少水源浪費,當地政府和水利局應當承擔起組織農村居民用水協會的組建工作,從源頭上解決農村水利工程養護不到位的問題,同時幫助建立完善用戶協會相關制度,注重加強對該協會領導班子的隊伍建設工作。
灌區水利工程管理養護工作直接關系水利工程效益的發揮和灌區用水安全,管理養護到位,可延長水利工程壽命,管理養護不到位,將直接影響水利工程的生產運行和效益。當前,我國在灌區水利工程管理養護上的改革持續深化,在管護經費上的投入也不斷加大,但灌區水利工程的管理養護工作還需要相關部門的關注和大力支持,希望有更多新政策、新辦法的出臺。
[1]麗娜·努爾木西.水利工程維修養護管理的幾點看法[A].2016年全國水利工程學術論文集 [C].《水利工程》組委會,2016.
[2]侯曉麗,吳光輝,常東明.加強灌區維修養護管理的實踐與探索[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5,(12):71-72.
[3]梁宏偉.灌區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問題與對策[J].陜西水利,2015,(04):170-171.
[4]魏孔榮.淺述甘肅劉川灌區工程運行現狀和維修養護工作思路[J].甘肅農業,2015,(14):51-52.
[5]王昕,陸遷.農村小型水利設施管護方式與農戶滿意度——基于涇惠渠灌區811戶農戶數據的實證分析[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1):51-60+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