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孝俊
(湖南省水利廳 長沙市 410007)
湖南省農田水利設施數量眾多,但大部分建于20世紀70~80年代,老化失修情況嚴重。近年來,隨著各級財政投入力度不斷加大,湖南省實施了一大批農田水利建設及維修養護項目,設施面貌有所改善,但規劃設計不深入、設施建設標準不統一、建設及維護不方便等問題仍然較多,亟待通過農田水利標準化建設措施加以解決。
農田水利標準化建設,可以概況為“六化”,即設計標準化、設施模塊化、設備定型化、生產工廠化、施工裝配化、作業流水化、管理自動化,應貫穿工程設計、施工和管理全過程。設計階段,設計人員應具備模塊化思維,依據定型圖集、相關規程規范進行標準化設計,對工程因地制宜選擇預制構件安裝或定型設備現場澆筑方式施工;施工階段,對采取預制構件安裝的,施工人員要合理確定工序,科學把握好運輸、裝配等各個環節;對選擇定型機械設備現場澆筑施工的,應充分做好材料配比和振搗、攪拌等工作。運行管理階段,管理人員應依托測控、遠程監控等信息化設備,實現無人值守、自動管理。
推進湖南省農田水利標準化建設,意義重大。第一是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的重要途徑,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省十一次黨代會提出“要統籌抓好裝配式建筑等新興產業,”和“加快形成組織形態優化、技術裝備先進、數量質量效益并重、一二三產業融合、生態環境可持續的農業現代化發展格局”等新要求。農田水利標準化建設涉及裝備制造、信息與水利等多個領域,符合中央和省級有關精神。第二是推動農田水利現代化的一次革命性舉措,一方面,實行工廠化生產不受外界天氣影響,利于提高構件強度,可以提高建設效率;另一方面,采取裝配式施工方式,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減少了人力物力,有效降低了成本;此外,相較于傳統施工方式,無鋼筋綁扎、少水泥振搗、攪拌,作業環境更優,有利于環保。第三是適應農村發展趨勢的重要方式,伴隨土地流轉產生的適度規模經營已漸成趨勢,采取預制構件建設的水利設施便于拆除,利于土地用途或規劃調整;此外,當前農村勞力大量外出務工,在家務農務工人員匱乏,而小型農田水利普遍推行村民自建方式,且工程質量、工期均有要求,急需一種簡便、快捷的施工理念和施工方式與之相適應。
標準化建設理念起源于1891年的法國[1],歷經一個多世紀的發展,理論逐漸成熟,應用領域也比較廣泛,如:能源領域的海上鉆井平臺建設、煉油設備建設,電力領域的核電機組建設,交通領域的路橋建設,建筑領域的裝配式住宅等等。農田水利標準化建設起步稍晚,但國內外也進行了一些探索。理論方面:目前,安徽省出臺了《農田水利工程典型圖集》、江西省出臺了《江西省小型農田灌溉渠道及建筑物設計實用手冊》,為小型農田水利定型設計提供了參考;山西省在文件中[2~3]提出了要加強農田灌溉、農村供水標準化技術研究,推進農村水利工程實現“標準化設計、集約化生產”;浙江省提出了農田水利標準化建設目標與任務[4];江蘇省提出了農村水利現代化建設標準[5]及小型泵站建設標準[6]。
應用實踐方面:國外在農田水利標準化建設方面經驗較為成熟,如:日本在田間渠道建設中主要采用工廠預制、現場吊裝,渠道運行40~50年后仍然堅固耐用;澳大利亞在其最大的灌區——高本-墨累灌區全面應用以測控一體化閘門、自動控制系統為核心的全渠道控制系統,建成了數字灌區,實現了自動配水和高效節水[7];以色列農業節水灌溉技術世界領先,其設備生產可以根據不同土壤和農作物類型實現定制。近年來,國內一些地區也進行了類似探索:黑龍江在農田水利渠道建設中大量采用預制U型槽及預制梯形槽,陜西、安徽、福建等省在農田水利建設中應用渠道襯砌機施工,提高了效率;寧夏青銅峽甘城子中型灌區、山西回龍灌區、甘肅昌馬灌區等灌區部分區域安裝測控一體化閘門,實現了信息化管理。湖南省內部分地區也進行了一些嘗試,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如赫山區在小農水建設中應用預制渠道,有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南縣對渠道分水閘、澧縣對田間集水井統一了標準,提升了水利工程辨識度;長沙縣小型泵房采取裝配式施工縮短了建設周期、銅仁橋灌區采取信息化設備實現了自動管理等。
基于湖南省實際,推進農田水利標準化建設應采取完善勘察設計標準、研制小微型機械設備、優化生產運輸環節和現場施工工藝、增加信息化設備、健全管護投入機制等幾方面措施來實現。重點是在標準規范建立、渠道現場襯砌設備研發、渠道預制、泵站預制、水池(水窖、集水井)預制、水廠預制、鄉鎮水利站站房預制以及測控自動化設備應用等方面尋求突破。
推進農田水利標準化是推進水利現代化的一個重要舉措,但當前還存在一些障礙:一是思想認識不一,一些群眾和水利工作者對于農田水利標準化建設理念接受程度不高,存在慣性思維,認為預制構件壽命不長或者現澆設備不實用。二是技術標準不全,水利行業裝配式生產標準體系還很不健全,定型設計圖集、預制構件(機械設備)生產及安裝規范、相應的驗收規定都比較缺乏。三是工程成本過高,企業獨立研發成本較高,加上農田水利建設市場開放程度相對不高,若無法獲得大量訂單,將直接推高單個產品成本,使得市場難以接受。
湖南省地形多樣、復雜,推進農田水利標準化建設必須堅持“典型引路、穩步推進”原則,宜在洞庭湖區、山丘區分別選擇1~2個縣進行試點探索。具體措施包括:一是委托科研、設計單位編制標準圖集,并制定、完善相關規程規范;二是由試點地區與相關企業聯合研制小、微型現場施工機械設備、高質量的預制構件和成本較低、外觀標準統一的站房(泵房)等;三是在試點地區安裝測控一體和遠程控制設備,并優化設備體系、 降低成本,為更大面積推廣實現可能;四是完善社會資本參與農田水利建設和運營的有關政策,為相關聯合研發企業參與農田水利建設營造條件,以此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成本降低;五是加大對科技轉化成果的培訓和推廣力度,形成技術支撐;六是加大對農田水利標準化建設新材料研發、新技術推廣和新設備應用的經費支持力度,提高地方和企業積極性。
[1]顧泰昌.國內外裝配式建筑發展現狀 [J].研究與探討,2014,(10):48-51.
[2]山西省水利廳.晉水農水〔2012〕76號.關于推進農田水利工程標準化建設的意見[R].2012.
[3]山西省水利廳.晉水辦〔2012〕175號.關于加快推進水利技術進步促進大水網建設的意見[R].2012.
[4]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浙政辦發〔2011〕84號.關于開展農田水利標準化建設的意見[R].2011.
[5]江蘇省水利廳.蘇水農〔2010〕41號.關于印發江蘇省農村水利現代化建設標準的通知[R].2010.
[6]江蘇省水利廳.蘇水農〔2012〕32號.關于印發《江蘇省小型灌溉泵站建設標準》(試行)的通知[R].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