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峰
上海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200000)
集中式現代醫院的設計
洪峰
上海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200000)
以徐州市中醫院項目的設計為例,分析了集中式醫療建筑的設計過程,探索了立體集中式醫院的功能流線和設計思路,討論了集中式現代醫院的總體布局,最終滿足使用需求和社會效益。
醫院建筑;集中式;生態化
隨著社會的發展,山東省徐州市中醫院原有建筑已不能滿足現代醫療和人民生活的需求,徐州市決定在原有基地東側約7公里處再建一座新醫院。
設計力求打造一座集建筑的功能性、城市感、傳統文化于一體的高水準三甲中醫院。
1.1 因地制宜的規劃理念
在充分分析基地及周邊情況的前提下,根據醫院自身設計要求,量身定制最優的布局模式。由于項目用地狹小,設計須運用集中用地的原則。
1.2 集中高效的功能組合
為讓醫院各功能科室安全、有效、順利運行,醫院集經濟、節能、綠色環保于一體,在滿足醫療技術對空間要求的同時,滿足患者與醫護人員對舒適度的要求。
1.3 人文氣息的城市形象
建筑的造型設計從醫院的功能特性出發,立足于時代,運用現代建筑材料及現代建筑手法,尊重傳統中醫文化,借鑒古典中式建筑,創造既具有現代感的又散發中式古典美的中醫院建筑[1]。
1.4 以人為本的醫療流線
以“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為設計理念,設計突出環境、心理、生理的現代醫學模式的建筑創意及環境對人的心理感應。
2.1 規劃布局
本項目主要人流方向來自于基地北側的民富大道及西側的興云路,主入口設于北側,自西向東以傳統醫療流程布置門診、醫技、住院三大核心模塊,沿西側基地邊界靠南布置特色中醫綜合治療區,預留單獨出入口。功能區可分可合,既相對獨立,減少對核心區的影響,也可與主體醫療區相互輔助聯系便捷。
考慮到本項目的地面建設量約為6萬平方米,建筑密度不得大于40%,綠地率需達到30%,本項目的設計總體布局上非常緊張,必須將住院部和行政辦公樓作拔高處理,以緩解整體建筑對于用地的壓力。
將拔高的住院部沿民富大道設置,行政、科研、教學樓則沿興云路設置,既形成了完整的城市界面,也為病房中的病人以及工作人員提供了最寬闊的視野。
2.2 基地交通
基地內用地緊張,無法形成一定規模的廣場,來同時組織人流和車流,因此設計采用立體的人車分流交通流線[2]。
人流流線——基地西側、南側出入口完全用于人行交通,形成安全的、人性化的人行系統。
車流流線——接送患者的機動車從基地西南角興云路入口進入基地后即進入地下,在地下的門診及住院門廳對應位置上下客。送完患者的機動車輛,可經由地下一層東北角坡道,經由民富大道出口駛離基地,總體流線為內部單循環,避免了車流的交叉。
如此通過車流的組織,形成了地上一層(人行)和地下一層(車行)兩個門診入口,有效緩解了因地面廣場較少而造成的門診大廳人車混行所可能引起的交通隱患。通過內庭院、下沉庭院等設計,將地下一層營造成類一層,變相增加了建筑沿道路面的長度。
物流流線——物流流線為單行線,可以減少對院內交通的干擾。物流車通過基地西南角興云路入口進入基地,沿基地南部、東部環路到達廚房貨物出入口及藥品出入口附近臨時停靠,停靠區域相對獨立隱蔽。完成卸裝后的物流車通過民富大道的機動車出口駛離院區。
2.3 景觀綠化
入口以廣場空間為主的綠化景觀,利用硬質鋪地,坡地綠化,布置了大片的草坪和造型小品,形成主出入口以交通和形象為主的景觀空間。
集中綠化設置于基地南部東側。利用草坪植被布置適當人工景觀。草坪被樹叢點綴,小徑蜿蜒在草坪中間,在旁邊布置供人們休息用的各種座椅,花叢、草坪與樹木融為一體,為病人的康復提供很好的心理治療。
秉持著因地制宜、集中高效的設計原則,從造型上看,醫院呈一整體體量。將體量拆分,可以分為四個部分,包括有1~4層的裙房部分、-3~-1層的地下室部分、住院高層塔樓部分以及行政高層塔樓部分,各個部分內有序地布置功能單元。建筑空間區劃以功能集中、彈性應用為主旨,考慮人性化空間需求,進行各功能區規劃。將各交通體結合設備空間均勻布置,以規則柱網和模塊化空間爭取可變性空間。同時,注重公共空間的設計,創造舒適優質的醫療康復環境。
在用地緊張的城市中心,如何有效利用基地面積,組合醫院各功能體塊的關系,提高整體就醫環境,將成為今后醫院建筑設計的一個課題。
[1]衛計委,住建部.GB 51039-2014,綜合醫院建筑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4.
[2]張九學.現代醫院建筑設計參考圖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