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娟
(哈爾濱市水利工程建設管理處,哈爾濱 150001)
目前,基層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單位(簡稱:基層水利建管單位)水利基建項目竣工財務決算編制工作不盡人意,存在項目完工后財務決算編制不及時、不準確、不完整的現象;還存在與決算編制工作相關的工程建設相關內業資料管理不完善、財務人員隊伍和專業技術水平相對薄弱、單位領導對水利基建項目竣工財務決算編制工作不夠重視等情況,這些現象的存在已成為當前制約水利工作的突出問題。
大部分基層水利建管單位的管理者對項目竣工財務決算的編制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工作重點常常放在工程建設管理活動中,基建項目竣工財務決算管理制度不完善、執行不到位的情況普遍存在。另外,會計機構缺少懂得工程造價管理的財務人員,而且參與水利工程項目會計核算的財務人員缺少專業技能,對水利工程建設程序、施工過程不是很了解,結果顯而易見不利于工程項目竣工財務決算編制。
1)工程施工方面缺陷。一些水利工程由于存在工程項目規模大、工期長、季節性施工和涉及到征地、移民等工作,致使工程項目不得分階段開工建設,造成整體工程進度不一致;由于協調溝通等工作不到位,造成有些標段不能及時完工,影響到工程內業資料收集、整理,阻礙基建項目竣工財務決算編制工作的順利進行。
2)工程竣工驗收不及時。由于存在工程設計變更、施工質量原因、工程價款結算以及招投標程序等問題,造成對完工項目不能及時辦理竣工驗收工作。比如:工程項目的招投標程序不符合制度規定、部分施工標段工程設計變更沒有履行報批手續等,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到工程項目的結算、驗收和決算工作。
1)地方配套資金不到位。
水利基本建設項目的投資構成多為中央投資和地方投資相結合模式,實際工作中,許多工程項目普遍存在地方配套資金不到位現象,比如:有些地區經濟相對落后、地方財力資金相對不足,地方配套資金長期不能夠及時、足額到位,影響到水利工程項目相關配套工程的完工,造成基層水利建管單位不能及時組織基建項目竣工財務決算編制工作。
2)建設資金存在多方管理現象。
有些地區的基層水利建管單位存在著同一個建設項目的建設資金不在同一個賬戶核算和管理的現象,造成日后項目竣工決算編報時,編制責任主體不清楚,編制責任不明確的現象發生,使基層水利建管單位存在不編報或是不能按時編報項目竣工決算報告的問題。
1)竣工財務決算編制不及時。
由于日常管理工作不到位,致使工程決算編制工作不符合決算編制條件,基層水利建管單位完工的項目存在不編制或是推遲編制竣工財務決算的現象,造成后續工作中資產移交和入賬方面的困難。
2)工程建設成本費用歸集不合理。
基層水利建管單位存在將未經批準的概算外工程項目的費用、擅自提高標準和擴大規模的超概算費用計入工程建設成本的現象;還存在超概算投資、擠占項目建設成本現象,如:將非本項目的支出包括不合理的負擔計入工程成本等。
3)未完工程投資和預留費用比例不符合規定。
部分建管單位在編制項目竣工財務決算時,對未完工項目的工程投資和預留費用所預留的比例超出制度規定,隨意性強,造成竣工財務決算報告數據失真。
4)沒有對基建賬套按新會計制度要求進行合并反映。
在一些基層水利建管單位的部門決算報表中,沒有體現出基本建設項目資金完成情況的報表數據,固定資產報表中“固定資產”、“在建工程”、“非流動資產基金”等科目沒有列式工程項目建設完成投資的相關金額。
以上財務決算編制中存在的問題得不到重視和改進,將會影響到基層水利建管單位工程價款的資金結算、竣工驗收和竣工財務決算編制等系列工作。
基建項目的財務決算編制是一項專業性、技術性相結合的綜合工作,基層水利建管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工程建設相關管理制度,并針對每個項目制定相應的竣工財務決算編制方案,工作中應協調相關部門、相關專業人員共同參與決算編制工作,合理組織人員并落實到位,明確分工合作,加強工程建設資料和財務數據的日常積累工作。
1)重視基建項目財務決算編制工作。
基建項目竣工財務決算的編制工作既是反映工程建設項目整體投資完成狀況,也是確定新增固定資產價值的依據,基層水利建管單位的管理者應當將基建工程竣工決算編制與工程建設管理工作同等對待,《水利基本建設項目竣工決算編制規程》(SL 19-2014)明確指出,項目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對竣工財務決算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1]。所以,項目法人代表應當從思想和行動上提高對工程項目竣工財務決算編制的重視程度。在實際工作中,既要注重對工程施工進度、工程質量的監管,也要注重工程在建設過程中概預算的執行、資金的管理和使用,為日后工程竣工財務決算編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2)完善建管單位財務專業技術人員短缺問題。
首先,通過相關途徑加大財務專業人才的引進力度,增加財務人員比例。其次,水利建管單位管理者應當重視財務人員在工程建設管理活動中的財務監督作用,讓財務人員參與到工程建設管理活動中,使財務人員能夠了解項目整體進展情況,組織財務人員學習工程建設相關的業務知識,使其掌握工程施工過程、工程造價、概預算編制和掌握相關的法律法規等專業知識,提升財務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滿足財務管理工作需要。再者,各級主管部門應加大對項目竣工財務決算編制工作的督導力度。
基層水利建管單位應當將工程施工過程作為建設管理工作中的重點管理對象進行管理,因為工程施工過程是整個建設項目的關鍵環節,它涉及到工程項目的質量、工期進度等工作。
1)應加強工程建設現場施工管理,項目法人單位代表應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在施工現場應當督促監理部門盡職盡責,嚴把工程質量關,保質保量如期完成工程建設任務,在此基礎上,工程管理人員應及時收集、歸檔與基建項目決算編制工作相關的工程建設資料。
2)應當加快工程竣工驗收進度,竣工驗收是工程建設最后一個環節,實施順利與否關乎到竣工決算工作的開展,基層水利建管單位作為項目法人應積極協調各建設單位、設計部門、監理部門做好項目財務決算配合工作,使項目竣工決算工作在通暢、有序的環境下順利實施。
1)保障建設資金及時足額到位。
基層水利建管單位應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市、縣財政部門),落實地方配套資金及時足額到位,應積極謀劃多渠道籌資方式,利用社會資本參與水利工程項目建設,以解決地方配套資金不足,造成建設項目不能及時完工而影響工程竣工財務決算的局面。
2)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管理水利建設資金。
水基層利建管單位應當嚴格執行《水利基本建設資金管理辦法》,遵循水利建設資金按資金渠道實行分級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對水利工程建設項目資金項目法人單位應當實行單獨開戶管理,單獨建賬核算,避免不同工程項目的建設資金相互混用;對于執行國庫集中收付制的建設資金,應當按照規定程序申請工程資金用款計劃,嚴格按照施工合同的內容和相關付款憑證支付工程款項。
基層水利建管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水利基本建設項目竣工決算編制規程》(SL 19-2014)的要求來編制基建項目的竣工財務決算,對每一個建設項目都應當單獨開戶、單獨建賬核算,實際工作中應歸集項目所發生的全部成本并合理地分攤費用。
1)做好項目竣工決算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認真組織建設資金日常會計核算工作,為了確保項目建設竣工決算準確地反映項目建設資金使用情況,應該避免不同項目間的資金交叉使用,以免造成項目建設成本核算的失誤[2]。其次,做好項目竣工決算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比如:概預算與核算口徑的分析工作、及時清理單位間往來賬款、移交資產和結余資金,及時整理工程建設內業資料。
2)加強工程資金結算工作、合理歸集成本和費用。
在日常成本核算中,成本費用的歸集主要依據工程價款結算表,而價款結算表的內容來自招標文件的工程量清單,工程量清單離不開招標文件和標段的劃分,作為財務人員應當熟悉招標文件的內容,積極尋找招標文件與概算的差異,采取相應的措施調整二者的差異,為竣工財務決算編制打下良好的基礎。
竣工財務決算編制內容應全面反映建設項目資金支出及資產形成情況,項目投資金額應包括從籌建到竣工驗收的全部費用。及時組織相關部門和人員進行工程資金結算驗收工作,以確認交付使用資產,合理分攤建設成本和待攤投資費用。
3)合理計計列未完工程費用。
管理單位在進行工程決算編制工作時,對未完工程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計列工程投資和建設管理費,未完工程投資和預留費用的比例必須符合《水利基本建設項目竣工決算編制規程》(SL 19-2014)大中型工程在總概算3%以內,小型工程在總概算5%以內的規定。
基層水利建管單位應當應按照新會計制度要求,在“在建工程”科目下設置“基建工程”明細科目,核算由基建賬套并入的在建工程成本。按照制度規定將基建賬中“建筑安裝工程投資”、“設備投資”、“待攤投資”、“預付工程款”等科目余額,借記“在建工程—基建工程”科目;按照基建賬中“交付使用資產”等科目余額,借記“固定資產”等科目;按照基建賬套中“基建投資借款”科目余額,貸記“長期借款”科目;按要求借記相關“建筑安裝投資”、“設備投資”、“待攤投資”、“預付工程款”等科目余額,貸記“非流動資產基金”科目的相關明細科目等系列賬務結轉工作。按照新會計制度要求,在部門決算報表中列式基本建設項目投資完成狀況。
水利工程建設利在當代,功在千秋。水利基建項目竣工財務決算的編制工作是基層水利建管單位在組織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合規和完整的項目竣工財務決算報告能真實反映水利基本建設項目的整體投資狀況,對衡量水利建設資金發揮社會效益提供真實、有效的數據支撐。所以,基層水利建管單位應當重視水利工程基建項目竣工財務決算編制工作,應當加強工程項目的財務管理和相關內業資料的整理準備工作,為正確核定水利基建項目的資產價值、為及時辦理竣工決算和資產后續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1]曲竹麗.膠東調水工程基本建設工程竣工決算問題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3(11):122.
[2]黃金生.淺談如何做好水利工程竣工財務決算編制工作[J].財經界:學術版,2015(24):217,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