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騰
(遼寧省盤錦水文局,遼寧 盤錦 124010)
建平縣總土地面積48.7萬hm2,耕地面積18.398萬hm2,項目區現有耕地面積12.02萬hm2,占全縣總耕地面積的65.32%,農業人口人均耕地0.35hm2,項目區農作物播種面積11.65萬hm2,糧食作物10.47萬hm2,玉米面積7.07萬hm2,糧食總產量為4.85億kg;經濟作物1.17萬hm2,年產量124萬kg。灌溉水源全部為地下水,供水工程以舊井改造為主。井灌區滴灌工程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水源工程、首部工程、管道鋪設工程等。改造水源井321眼,鋪設地面輔管547km,鋪設滴灌帶6.5萬km。
滴灌系統構成由水源、加壓提水設備(水泵)、首部裝置(含過濾器、IC卡智能測控設備、施肥設施等)、干管、支管、輔管、毛管(滴灌帶)等組成。其中,干管、支管采取地埋形式。
滴灌工程系統由水源工程,首部樞紐,輸配水管網,灌水器及控制裝置,量測和保護裝置等組成[1]。
如建平縣建平鎮灌溉區域的設計:從水源井向地塊內布置一條干管,垂直于干管布置5條支管,支管間距為140m,干管為PVCφ160管,長度為890m,支管為PVCφ110管,每條支管長度為410m,雙向布置毛管。
毛管垂直于支管布置,毛管鋪設長度根據實際地形布置,一膜一條毛管,毛管間距為1.2m,滴頭間距為0.3m,滴頭流量1.38L/h。滴灌帶采用內鑲貼片式,鋪設長度為70m。共布設66個輪灌小區。
建平縣春季降水量較大,氣候多封干燥,土壤水分流失較為普遍,播種時間、耕層土壤水分比大多數年份的種子發芽需水量少。種子萌發至適宜的土壤水分是是解決出苗的關鍵,灌溉前可通過保濕膜或膜下滴灌覆蓋。確保有一個適宜的水分條件下,播種前灌溉用水的375-450m3/hm2為宜。如果播種后灌水,就要嚴格控制灌水量,不要過多,以免造成低溫對出苗的不利影響。
玉米苗期水分需求量不大,土壤含水量適宜為60%,如<60%需要進行灌溉,灌溉定額225 m3/hm2左右。
蹲苗一般開始出苗后,到拔節前結束,持續約一個月左右時間,無論是否灌溉應根據具體品種及土壤含水量等決定,蹲苗期間如在中午打綹,而在傍晚又能展開的地塊則可以不用急于灌溉,如果到晚上葉子不能恢復,則應灌溉一次。
出苗后35d左右,拔節期和孕穗期植株生長,由于植物蒸騰的高溫期,土壤水分供應充分,如果缺水的植物會造成干旱,阻礙正常幼穗分化,甚至雌穗不能形成果穗,造成空桿,雄穗則不能抽出,帶來嚴重的減產[2]。在這期間,如果土壤水分低于田間持水量的65%時,應及時灌溉,確保植物根系的生長,莖粗壯,有利于形成大穗,拔節期灌溉用水量應控制在300-400m3/hm2。
抽穗開花期是作物生理需水量的高峰期,也是建平縣降水集中期。自然降雨與作物需水量大致相等,但這一時期應特別重視水資源短缺問題。缺水應及時補充灌溉。
掌握灌溉時間,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是節能高產的關鍵因素。由于缺水和干旱,會造成作物減產。
1)決定是否需要灌溉是根據季節、雨量、天氣決定,水分迅速蒸發,通常有15-20d不降雨的情況下作物需要灌溉,作物生長后期,有事不需要灌溉,但是為了防止霜凍等災害應及時灌溉。
2)看土:在設備缺乏的情況下,很難直觀地掌握不同類型的土壤濕潤程度。當土壤里的泥土攥后放開成團為濕潤時,它就變得濕潤了。否則應視為干旱,應在松土后灌溉[3]。
3)看苗:灌溉主要依靠作物生長,而作物的發育是主要的基礎。當作物水分供給不上枝葉枯萎時,植物生長速率明顯減慢。當出現上述現象時,有必要及時灌溉。當樹葉變了,中午高溫,晚上不能充分展開,應及時灌溉。
4)灌水次數:根據不同水文年(實際情況),平均干旱年(70%頻率年)可灌溉4次,玉米主要拔節、孕穗、抽水、灌漿期灌水。嚴重干旱(頻率90%年)應灌溉5次水、苗期玉米、拔節、孕穗、抽穗和灌漿期灌水[4]。
單井控制灌溉面積采用公式為:
A=(η×Qs×Td)/10×Ea
(1)
式中,A為單井控制面積,hm2;Qs為單井可供流量,80m3/h;Ea為設計耗水強度mm/d,取6mm/d;Td為水泵日供水小時數,td取20h/d;η為灌溉水利用系數,η=0.95。
經計算,該井可控制灌溉面積25.3hm2,合25.3hm2。
同時根據調查和對區域進行的單井抽水試驗獲取的數據,“節水增糧行動”項目區內的單井涌水量在25.1 m3/h至120 m3/h之間,則根據上面計算公式,同理可以計算出不同可供水量如25、50、60以及120 m3/h的可控制面積,分別為7.9hm2、15.87hm2、19hm2和38hm2。經計算片區內水井控制面積在7.95hm2和38hm2之間,井均控制面積17.83hm2。而項目區內目前有供水井1460眼,灌溉面積2.542萬hm2,井均控制面積為17.41hm2,因此,項目區的水源井能夠滿足設計灌溉要求[5]。
項目區灌溉采取輪灌制度,輪灌制度的制定主要以最大灌水周期和一次灌水延續時間來確定。
如:項目區在5月上旬為需水高峰期,需水強度Ea=6mm/d,灌水周期可按Tmax=Mmx/Ea計算。
式中,Tmax為灌水周期,d;Mmax為最大凈灌水定額18.1mm,Ea為設計耗水強度6mm/d。
由此可得,Tmax=3.29d,由T≤Tmax得到設計灌水周期為T=3d。
一次灌水延續時間由下式計算:
(2)
式中:m′為設計毛灌水定額,18mm;t為一次灌水延續時間,h;Se為灌水器間距,0.3m;SL為毛管間距,1.2m;q為灌水器流量,1.38L/h。
由此可得,一次灌水延續時間t=4.7h。
因此根據灌水周期和一次灌水時間以及項目區灌溉面積(18.67hm2)。可以將此區域劃分為46個輪灌小區,每個輪灌小區的控制面積為0.406hm2。
節水增糧灌溉采用膜下滴灌方式,即地下水是直接從地下水源井中抽取的,通過管道分閥灌溉方式控制灌溉。根據單次181.05m3/hm2灌溉定額來確定灌溉頻次,根據實際灌溉情況一般情況下,年灌溉次數為3次,特別干旱年份最高灌溉頻為次5次。
建平縣有效灌溉面積3.46萬hm2,項目區內現有灌溉面積3.063hm2,其中“節水增糧行動”項目實施后的的灌溉面積達2.542萬hm2,占項目區灌溉面積的83.1%。由于該項目實施后,其節水量(2465.1萬m3)是相當可觀的,因此建平縣實施“節水增糧行動”項目是符合節水政策要求的。
“節水增糧行動”工程的實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從0.65提高到0.95,高于“遼寧省工業用水定額”中地下水灌溉時,灌溉用水定額調整系數為0.93,因此,因此“節水增糧行動”項目所采用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是合理的。根據計算,合理的定額是905.25 m3/hm2,總耗水量為2301.1萬m3。
[1]王文艷.高效節水玉米膜下滴灌技術[J].新農業,2014 (19):26-28.
[2]郭偉令.玉米創高產集成配套栽培新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4 (01):49-50.
[3]趙立軍.試論高效節水玉米膜下滴灌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4 (19):67-68.
[4]李云生.遼寧省朝陽市龍城區節水增糧項目水資源論證分析[J].水利發展研究,2014(07):89-92.
[5]顏世海.彰武縣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2(04):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