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記》原著和影視作品中,唐僧(玄奘)在去往西天取經之前曾與唐太宗李世民結拜為異姓兄弟,故稱“御弟”。李世民曾曰:西天有經三藏,御弟可指經取號,法號“三藏”。
但據《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載,貞觀元年(627),唐玄奘結侶陳表,請允西行求法,并未獲唐太宗批準。然而,他決心已定,乃“冒越憲章,私往天竺”。在玄奘“偷渡”西天取經過程中,確實曾有位國王與他結拜為兄弟,他就是高昌國國王麴文泰。
高昌國在現在新疆吐魯番附近,位居絲綢之路咽喉要道。麴文泰是漢族人,繼位之初,與大唐交好,因而被大唐賜國姓“李”。麴文泰崇尚佛教,得悉玄奘來到高昌之后,他熱情接待了玄奘,請其前去講解佛經,還與玄奘結拜,并欲以極其優厚待遇留下玄奘作為傳教者。但玄奘赴西天取經之心堅如磐石,麴文泰只得放行。臨別時贈予玄奘30匹駿馬,安排隨從25人陪伴玄奘西行。麴文泰還親筆寫信給沿路24國的國王,請他們為玄奘過境提供便利條件。
據此推測,小說《西游記》中虛構了唐太宗呼玄奘為御弟這一情節。基于以上這段史實,所謂“御弟”是確有其事,只不過是高昌國國王的御弟。小說中唐僧師徒所攜帶的“通關文牒”應該源自麴文泰寫給沿路24國國王的親筆書信。
玄奘帶領人馬經歷了千辛萬苦,最終到達印度的最高佛教學府:位于天竺摩揭陀國的那爛陀寺。寺里的長老戒賢法師是當時印度著名的佛教學者,玄奘跟他學習了5年,戒賢法師經過嚴格考核,決定授予玄奘“三藏法師”的稱號。
“三藏法師”是對精通佛教圣典中之經、律、論三藏者的尊稱,又稱“三藏比丘”“三藏圣師”,或略稱“三藏”。在那爛陀寺學佛的4000多名僧侶中,精通20部律論的有1000多人;精通30部律論的有500多人;而必須精通50部律論的才能獲得“三藏法師”的稱號。
從前在那爛陀寺獲得這種高貴稱號的僧侶只有9人,現在加上玄奘正好10人。因為玄奘來自中國唐朝,所以人們都稱他為“大唐三藏法師”。
(文/陳敬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