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海
近日,世界上最具實力的兩個超級大國——美俄“黑客門”事件被吵得沸沸揚揚,成為了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網絡空間對美國總統大選、國家安全和國際政治影響最深遠、牽涉層級最高、行動最具創意、結果最有顛覆性的重大事件。無疑,也是對美國網絡空間絕對霸權的一次嚴峻挑戰和沉重打擊。
網絡空間戰場已經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習近平總書記曾高瞻遠矚地指出:“當今世界,互聯網發展對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戰,必須認真應對,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置身事外”。因此,我們必須深刻認識“黑客門”事件所折射出的網絡空間在各個領域的無限潛力和巨大風險。
事件:美俄“黑客門”拉響網絡空間安全警報
最近美國頻頻指責俄羅斯黑客操縱美國大選,奧巴馬政府認為,在總統大選期間,俄羅斯黑客入侵了民主黨人士的郵箱,并在俄情報部門、俄最高層官員的授意下在網絡上泄露了不利于希拉里競選的信息,為希拉里競選挖坑設坎,導致出人意料的結果。為此,奧巴馬宣布對俄進行制裁,下令從華盛頓和舊金山驅逐35名俄羅斯外交官。
美國聯邦調查局和國土安全部發布了一份報告,就“俄羅斯民間及軍方情報服務機構破壞和利用與美國大選有關的互聯網端點的工具和基礎設施”提供了相關技術細節。美國政府跟蹤到了發出惡意軟件指令的鍵盤,該鍵盤上的語言屬于斯拉夫語系,這臺設備留下了“數字指紋”,而且,從最近的入侵事件來看,這些指紋指向俄羅斯政府。
2016年12月30日,美國國土安全部和FBI公布俄利用黑客介入美國選舉的報告,這是美國首次在官方報告中點名某國主使惡意黑客攻擊。報告揭示了俄羅斯利用網絡手段介入美國選舉的具體細節。目前,美國和俄羅斯對于該事件均言辭激烈,交手頻繁,網絡空間安全的警報頻頻拉響。
警惕:或成“多米諾骨牌效應”中的局內人
網絡空間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新領域、大國博弈的新戰場、技術創新的新前沿。人類以什么方式生產,就會以什么方式作戰。新一輪的國防和軍隊改革要構建能夠打贏信息化戰爭、有效履行使命任務的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毫無疑問,在未來世界的大國博弈中,網絡空間的較量將走向前臺,扮演越來越核心的角色,成為未來戰爭的重要作戰方式和新式作戰力量,不僅貫穿戰爭的全程,也影響較量的進程和結局,必將是交戰雙方全力爭奪的戰略制高點。
誰擁有網絡空間優勢,誰就能在新一輪的對抗中占據主動。近年來,西亞、北非政權被顛覆的新戰爭方式,以及香港“占中”事件的深刻教訓,此次我們作為第三方的眼睛看這場自詡世界超級大國的重要事件,下一場我們很可能就是“多米諾骨牌效應”中的局內人。“互聯網已成為輿論斗爭的主戰場”,美國掌握著80%的主導權,利用互聯網針對中國搞“顏色革命”,是美國的優勢,也是美國的國家戰略。因此,分析和判斷美俄的“黑客門”事件,深刻認清我國在網絡空間的安全威脅,對于應對未來在網絡空間的挑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策略:建“千里眼”“順風耳”“神經網”體系
美俄“黑客門”事件也為各“網絡后起國”帶來信心,網絡攻擊能力被稱作窮人的“原子彈”,能夠以非對稱手段迅速填平實體空間的武器代差,改變競爭格局,是美國“抵消戰略”較難企及的新領域。而通過該事件更加印證了這一點,我們應當堅定信心和決心,發揮后發優勢,迎頭趕上;在網絡空間不僅要有攻擊能力,還要有足夠的防御能力、預警能力和追溯能力,要能夠有技術手段和力量來監測和尋證網絡攻擊,要建起網絡空間的“千里眼”“順風耳”“神經網”體系。
一、加速構建國家網絡空間聯合指揮體系。
我國網絡空間建設在機構設置上,要堅持頂層設計與部門定位相結合,既要“九龍治網”,更要“強龍治網”,“強龍”的定位一定要高于“九龍”,擔負起頂層設計職責。
1. 建立國家頂層網絡空間聯合指揮機構。建議加快組建橫跨軍、政、民各領域,貫通上、中、下各層級的國家網絡空間聯合指揮機構,適當組(擴)建相關職能部門,負責網絡空間頂層體系設計和論證、統籌指導、指揮協同和建設管理,統籌國家通信與網絡安全力量,突出網絡空間作戰在聯合作戰指揮系統中所扮演的角色。
2. 構建機構與職能適度分離的運行模式。在網絡空間指揮運行上,亟需在頂層論證設計上,按“老部門、新職能”的思路,保持現有機構不變,賦予原機構網絡空間統籌、指揮、建設、協調職能,遂行網絡空間新職能任務,實現由“機構主導”向“職能主導”的轉變。
3. 建設高效運行的常態化協調機制。推進協調機制高效運行,應在國家層面建立高層協調機制,在軍隊層面建立多元力量統一行動機制,在情報方面建立國家情報數據共享機制,在人才方面建立軍地人才交流合作機制,在訓練方面建立境內外聯演聯訓機制,最大限度地提高整體合力。
二、重塑我國網絡空間“軍隊主導進攻,國家統籌防御”的攻防兼備力量體系。
“網絡安全保障、態勢感知、網絡防御、網絡威懾”四大能力,是全面推進網絡空間能力體系建設的重要遵循,這些國家層面的體系能力建設,需要我們堅持六個結合,即“網絡與信息安全相結合,境內與境外戰場相結合,進攻與防御相結合,網上與網下相結合,法律與技術保障相結合,頂層設計與部門定位相結合”。
1. 把網絡空間態勢感知能力作為力量體系建設核心。戰爭首先需要指揮員能夠掌握和理解敵方、己方態勢,根據實時態勢作出正確決策,網絡態勢瞬息萬變的特點決定了網絡作戰的成敗。因此,網絡態勢感知能力就成為網絡空間作戰對抗體系的首要能力。
2.將攻勢作戰作為奪取網絡空間主動權的主要方式。網絡空間作戰,攻防主體具有一定的分離性,攻防效果具有不對稱性。奪取網絡空間作戰主動權,關鍵在于以攻勢行動遏制敵方攻擊、保證我方穩定。網絡空間作戰要堅持以攻懾敵、以攻制敵和以攻遏敵。
3. 建立國家統籌軍民融合的網絡空間防御力量體系。現代戰爭,無論軍事目標還是民用目標,無論陸海空天還是網絡、電磁空間,無論前方還是后方,都可能面臨敵多種方式的攻擊,是防不勝防又不得不防。因此,需要構建由專業、支援和預備役等力量構成的新型網絡空間安全防御力量體系。
三、瞄準網絡空間前沿技術研發自主可控武器裝備。
在網絡空間治理中,掌握和運用網絡技術和關鍵資源是基礎。只有消除在網絡空間與發達國家之間的“技術鴻溝”,發展中國家才能贏得平等的對話,其意愿和要求才會得到尊重。
1. 樹立先進性就是自主可控的發展理念。從技術角度看,網絡安全是源代碼的博弈,攻防雙方都在尋找程序代碼中的錯誤。如果底層的CPU和操作系統出現代碼級錯誤,任何外圍安全措施都會形同虛設。如果不自主,我國網絡空間安全的最大隱患永遠得不到解決。因此,我們必須堅持在網絡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打破壟斷。
2. 立足“高精尖”展開網絡“撒手锏”武器研究。我們應突出和強化優勢領域,拓展戰略選項,加大科研投向的領域口徑,大力發展顛覆性技術,爭取在網絡空間的寬廣“藍海”中找到我們的若干突破口,形成我軍獨有的網絡“撒手锏”武器系列。
3. 堅持“基礎為先、體系推進”。迫切需要打破“黑客式”開發思維,由無序開發、分散開發轉為體系開發、協作開發,堅持“基礎為先、體系推進”的思路來構建我國的網絡空間研發體系,同時注重推進軍地、軍民深度融合,形成網絡空間作戰與武器研究、教育和生產的生態圈。
四、加快推進網絡法理建設,把握國際話語權。
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網絡命運共同體”思想為戰略指導,發展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網絡外交“話語權”能力,推動國際層面網絡外交,積極參與制定網絡空間國際戰略,在國際網絡空間治理中發揮應有作用。
1. 樹立網絡主權觀念。網絡空間具有國家主權性質,必須堅持對內最高權、對外獨立權和防止侵略自衛權;在網絡空間安全上制定國家層面的網絡安全戰略,抵御國外敵對勢力平時滲透和戰時進攻。
2. 堅持在合作與斗爭中爭取主動權。未來網絡空間話語權之爭必然是一個斗爭中求合作、合作中有斗爭的過程。一方面要積極開展網絡空間國際合作,有計劃有步驟建立雙邊或多邊網絡安全協商、信息通報、行為約束和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另一方面要學會主動應對網絡空間國際斗爭。
3. 搶占網絡空間法理優勢。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需要安全和秩序,需要網絡空間的治理,治理就需要有法理依據。我們應充分認識到,在網絡空間應提出我們自身的合理訴求,積極參與和推動國際網絡空間行為準則的制定,保證我國在網絡空間的法理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