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網絡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網絡安全已經成為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國家長治久安和人民群眾利益福祉的重大戰略問題。面對日趨復雜嚴峻的網絡安全形勢,迫切需要我們做好網絡安全的頂層設計,加強戰略規劃和工作部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2014年2月,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開啟了網絡強國建設的偉大征程。隨后,我國進入了網絡安全和信息化“一體之兩翼,雙輪之驅動”協同發展的快車道。
2016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為我國的信息化發展指明了方向;11月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4次會議表決通過了《網絡安全法》,將于2017年6月1日正式施行。這些舉措都是按照中央的重大戰略部署進行和實施的。
“一引其綱,萬目皆張”。2016年12月27日,國家網信辦發布《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以下簡稱《戰略》),這是我國首次發布關于網絡空間安全的戰略。國家網信辦副主任王秀軍在發布會上介紹,《戰略》經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批準,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網絡強國戰略思想,闡明了中國關于網絡空間發展和安全的重大立場和主張,明確了戰略方針和主要任務,切實維護國家在網絡空間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是指導國家網絡安全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十字目標 中國聲音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就網絡安全工作發表了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和新要求。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球互聯網發展的四項原則和五點主張,闡明我國關于網絡空間發展和安全的重大立場主張,維護我國在網絡空間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根據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決策部署,中央網信辦會同外交部、工信部、公安部等部門經過深入調研,廣泛征求各方意見,歷時兩年形成了《戰略》。
“《戰略》是代表中央發出的新的建設網絡強國動員令,是向國際發布的中國在網絡安全方面的宣言書。《戰略》也昭告世界中國捍衛國家安全和網絡安全的堅強決心,以及通過國際合作共同建設和平網絡空間的善意和愿望。”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崔書昆表示。
網絡空間機遇和挑戰并存,機遇大于挑戰。《戰略》要求,要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增強風險意識和危機意識,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發展安全兩件大事,積極防御、有效應對,推進網絡空間和平、安全、開放、合作、有序,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實現建設網絡強國的戰略目標。
對于《戰略》首次明確的“和平、安全、開放、合作、有序”十字目標,專家們一致認為,這是明確的“中國聲音”。國家信息安全中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寧家駿表示,《戰略》所提出的“十字目標”,明確了要處理好安全與發展的關系。汕頭大學國際互聯網研究院院長、互聯網實驗室主任方興東則認為,“十字目標”符合全球發展方向,貼近時代大潮。在復旦大學網絡空間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沈逸看來,《戰略》首次以國家戰略文件形式,詳細、系統、全面、完整地展示了中國對國家網絡安全的看法,清晰地提出了五大戰略目標,體現了新興大國對全球網絡發展的方向、理念與擔當。
四項原則 明確內涵
《戰略》提出了尊重維護網絡空間主權、和平利用網絡空間、依法治理網絡空間、統籌網絡安全和發展四個方面的基本原則,闡述了網絡空間主權的內涵,強調要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異、包容互信、尊重彼此在網絡空間的安全利益和重大關切;堅持以人為本,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切實保障各方在網絡空間的權益;堅持以安全保發展,以發展促安全,正確處理好網絡空間發展和安全的關系。
2015年7月通過并實行的新《國家安全法》首次明確了“網絡空間主權”這一概念,而《戰略》則是首次明確“網絡空間主權”的內涵。《戰略》提出,各國主權范圍內的網絡事務由各國人民自己做主,各國有權根據本國國情,借鑒國際經驗,制定有關網絡空間的法律法規,依法采取必要措施,管理本國信息系統及本國疆域上的網絡活動;保護本國信息系統和信息資源免受侵入、干擾、攻擊和破壞,保障公民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防范、阻止和懲治危害國家安全和利益的有害信息在本國網絡傳播,維護網絡空間秩序。
在專家們看來,對“網絡空間主權”的闡釋是《戰略》的亮點之一。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張莉認為,“和以往停留在概念相比,這次關于網絡空間主權的提法相當具體,比如在‘原則條目中,詳細解釋了網絡空間主權的內涵,回應了國際社會的關切。”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助理張力則表示,“為了維護網絡空間里民眾的利益,必須要能夠首先獨立自主不受干涉地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網絡空間管理政策,這是我們在《戰略》中強調網絡空間主權的要點。此外,捍衛網絡空間主權也符合國際社會的共同呼聲。”
作為頂層設計,《戰略》還對一系列重要問題進行了說明。比如要發展還是要安全,一直是業界長期爭論的問題。對此,王秀軍在發布會上指出,《戰略》貫徹了發展與安全的辯證思維,提出了要正確處理好發展與安全的關系,以安全保發展,以發展促安全,同時堅持對外開放,最大限度地利用網絡空間發展的潛力,立足開放的環境,做好國家網絡安全。同時,《戰略》還樹立了依法治網的理念,提出依法治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讓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保護網絡空間信息依法有序流動,保護個人隱私和知識產權。
九項任務 戰略先行
中國的網民數量和網絡規模世界第一,維護好中國網絡安全,不僅是自身需要,對于維護全球網絡安全乃至世界和平都具有重大意義。《戰略》從九個方面提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國家網絡安全工作的一些重大戰略任務:一是堅定捍衛網絡空間主權;二是堅決維護國家網絡安全;三是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四是加強網絡文化建設;五是打擊網絡恐怖和違法犯罪;六是完善網絡治理體系;七是夯實網絡安全基礎;八是提升網絡空間防護能力;九是強化網絡空間國際合作。
習近平總書記在“4·19”講話中指出,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是網絡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網絡安全法》也對保護關鍵基礎設施提出了明確要求。《戰略》將“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列為重要戰略任務之一,要求“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及其重要數據不受攻擊破壞”。對此,國家網信辦網絡安全協調局局長趙澤良在發布會上表示,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已經成為能源、金融、交通、通信的關鍵問題,成為國家的命脈。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意味著網絡安全工作“理念上要從分而治之到總體防護調整”。
趙澤良說,強調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不是對現有網絡安全制度、規定的否定”。他坦言,等級保護制度等是網絡安全工作的重要制度,但“無論是等級保護制度還是其他制度,都應該根據形勢和任務的發展,根據我們面對的威脅和挑戰的不同,不斷調整完善,以便在新的條件下發揮作用”。
專家們用“務實”二字來評價《戰略》提出的“九項任務”,在他們看來,九項任務將有助于解決我國網絡安全產業發展中的一系列瓶頸問題。“九項任務也是加強國家網絡空間安全能力建設的九大舉措。”國防科技大學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究中心主任朱啟超認為,“這些舉措緊密結合我國國情,并充分反映了國家‘十三五信息化發展規劃、物聯網產業規劃、‘互聯網+行動計劃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等涉及網絡安全能力建設的需求。可以說,《戰略》是一個可以落地的務實戰略,而絕不是掛在嘴上、貼在墻上的空談戰略。”
《戰略》任務第七項“夯實網絡安全基礎”中提出要實施網絡安全人才工程,加強網絡安全學科專業建設,打造一流網絡安全學院和創新園區。對此,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祎表示,長期以來,網絡安全人才缺口較大。“這項任務將推動企業加強網絡安全人才的培養力度,推動更多高校參與到網絡安全人才的培養工作中來,同時也有助于網絡安全人才的合法權益得到相應的保護。”
網絡強國,戰略先行。《戰略》出臺以后,我國的網絡安全工作將會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王秀軍表示,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的領導下,中央網信辦將會同相關部門,整合各方力量資源,強化滾動實施,抓好日常的督促檢查和中期評估,確保各項戰略任務落到實處,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