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來,“人工智能”成為科技界和產業界最熱門的詞匯之一。應用于各領域的智能設備、智能機器人,乃至人工智能大腦等新產品不斷涌現。2016年3月,谷歌AlphaGo在與世界頂級圍棋高手李世石的巔峰對決中以四比一取勝,這一標志性事件引爆了人們對人工智能的強烈關注。
1956年夏天,美國達特茅斯學院舉行了歷史上第一次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研討會,這被認為是人工智能誕生的標志。如今,人工智能已經走過了60年,幾經高峰和低谷,伴隨著人機交互、機器學習、模式識別等技術的提升,人工智能成為了這一時代的新趨勢。
五角大樓的CALO項目是史上最大的人工智能項目,它為Siri的誕生奠定了基礎;IBM超級計算機沃森(Watson)無需進行人工編程,它的每一次體驗都能讓自己更快速一些……隨著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物聯網、生物技術、虛擬現實等新興產業結合,它對其他產業乃至社會經濟的滲透速度都將越來越快。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廣泛滲透,帶動幾乎所有領域發生了以綠色、智能、泛在為特征的群體性技術革命,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同機器人技術相互融合步伐還在不斷加快。毋庸置疑的是,未來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與飛躍,將極大地改變世界面貌,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人工智能與虛擬現實、物聯網等技術的融合,也將對未來社會的生產方式革命、產業結構調整、商業模式革新等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在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發布的《烏鎮指數:全球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6》指出,2015年全球新增人工智能企業達到了806家,平均每10.9個小時就有一家人工智能企業誕生。
國家對人工智能的重視程度與扶持力度也在持續提升。“十三五”規劃中,特別提到要形成人機交互網絡空間,將人工智能上升為國家戰略;2016年5月,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等聯合印發《“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5年7月發布的《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要重點發展人工智能在家居、終端、汽車、機器人等領域的應用,并將“互聯網+”人工智能作為11個重點行動模塊之一……
在過去的數十年時間里,人工智能的學術、實踐發展速度超過了所有人的想象。在未來幾年內,人工智能給世界帶來的影響將遠超互聯網在過去30年對世界造成的改變。
人工智能的應用存在無限的可能性,我們需要重新想象每一件事情、每一個行業、每一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