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冉冉
“十三年了,久等了,你們辛苦了,很久不見,你們還好嗎?昨天已經過去了很久,我現在很好,哪里都沒有去,始終我在光陰里。”在2016百度世界大會現場,百度公司董事長兼CEO李彥宏現場展示了運用情感語音合成技術還原的張國榮聲音的音頻。
這是以張國榮在影視、電臺等留存下來的原聲建模,通過情感語音合成技術實現與粉絲“隔空對話”。據了解,任何一個人只要用30分鐘按照要求錄制50句話,就可以用百度大腦的語音合成技術模擬出這個人的聲音,這意味著,今后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聲音模型。這是百度大腦所具備的基礎能力之一,從語音、圖像到自然語言理解再到用戶畫像……百度在這些領域的應用已經深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當這些能力賦予全社會的每個人,就能變換出無窮無盡的可能性,讓我們重塑對未來的想象。
人工智能的這種神奇魅力吸引了各大科技公司,谷歌、Facebook、IBM等國外科技巨頭紛紛通過成立人工智能實驗室、并購初創公司等方式,在人工智能領域進行多點布局。百度亦不例外,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發可謂不遺余力,更是第一個把人工智能提到核心技術創新地位的國內互聯網公司。
2015年底,百度挖來NEC美國智能圖像研究院的負責人林元慶擔任百度深度實驗室主任,由他帶領深度學習實驗室研發具有統治級別的人工智能技術。在本刊的專訪中,林元慶表示,“我覺得中國的互聯網節奏非常快,尤其是人工智能的發展。現在人工智能的剛需已經很明顯了,可以說非常旺盛,關鍵是如何把剛需挖掘出來,做出來,這才是重要的。”
百度大腦是百度人工智能的核心
《網絡傳播》:百度大腦目前有哪些階段性成果,其價值體現在哪里?
林元慶:百度大腦已建成超大規模的神經網絡,擁有萬億級的參數、千億樣本、億級特征訓練,能模擬人腦的工作機制。通過深度學習、大規模計算和大數據三大部分,百度大腦目前已經具備了語音、圖像、自然語言理解和用戶畫像四大前沿能力。以語音識別為例,目前百度語音識別的準確率能夠達到97%。在人工智能時代,百度大腦將是百度向社會輸出人工智能技術能力的核心,經過長期的投入與布局,未來百度大腦不僅將像百年以前的電力一樣成為商業新能源,更將深入到生活中,將電影中的場景變為現實。
《網絡傳播》:百度大腦宣布對廣大開發者、創業者及傳統企業開放其核心能力和底層技術開放,是出于何種考慮?
林元慶:百度大腦開放共享的思路,實際上是希望在時代變革大幕開啟之際,助力廣大合作伙伴全面共享人工智能時代,完成下一幕的轉型升級。百度大腦未來將與各行各業結合,衍生出不同領域的行業大腦,比如醫療大腦、交通大腦、金融大腦等。目前,百度大腦已經應用到教育、金融和娛樂等多個行業。
人工智能滲透百度所有產品線
《網絡傳播》:今年基本上全球各大互聯網公司都把人工智能作為最核心突破的領域,在這一領域,百度和其他公司的戰略方向有何不同?
林元慶:百度在人工智能領域起步早,布局領域廣,并且已經有很深的積累,既實現了對內業務的支持,也進行了大量對外技術的輸出。目前,百度的人工智能幾乎已經滲透到百度所有的產品線當中,以此改進百度全線產品的用戶體驗并提升用戶黏性。比如說手機百度的語音搜索、鳳巢的推廣系統以及百度外賣的調度系統、百度金融結合人工智能給用戶的畫像等等。接下來百度一方面將進一步提升各項人工智能技術,打造平臺化的對外輸出能力;另外一方面還將著力把這些人工智能技術和能力應用到具體行業和垂類中,提升行業的效率,促進行業變革。
《網絡傳播》:雖然業界普遍認可人工智能的巨大前景,但在目前來看,人工智能在短期內還很難看到盈利,那么,怎么看人工智能的普及和商業化?
林元慶:人工智能已經為百度的搜索業務提供了巨大幫助。人工智能的發展和普及有四大關鍵性的支柱——機器學習算法(特別是深度學習)、大數據、大規模計算,以及可供以上要素不斷訓練迭代的大應用。目前,人工智能在前三個領域都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突破,同樣關鍵的是人工智能技術的大規模應用,只有在制造業、醫療、汽車駕駛、娛樂等各個領域各個場景的不斷應用,才能形成“數據-技術-產品-用戶-更多數據-更強技術”這樣的一個正向循環。在這些不斷擴展的應用中,商業化也就是自然伴隨而來的事情了。
互聯網的下一幕是人工智能
《網絡傳播》:如何看人工智能在2016年的“爆發”?
林元慶:1956年夏天,“人工智能”首次被提出,但在之后的半個世紀都沒有能夠解決人工智能的問題。上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美國一直有人工智能的課程,但卻沒有實際的應用,在當時,任何一個領域都看不到有價值的人工智能應用。上世紀90年代以后,數據量越來越大,計算的能力也越來越強,機器學習逐漸興起;到2006年,深度學習的概念被提出,特別是在2010到2012年間,深度學習在語音識別和圖像識別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深度學習的成功極大地推動了人工智能的商業化。實際上,在2013年,《MIT科技評論》就已經把深度學習列為當年的十大技術突破之首,但今年確實是人工智能大規模商業化落地的一年。
《網絡傳播》:人工智能將會如何影響各行各業?
林元慶:影響最大的是制造業。當人工智能時代到來,制造業會徹底被物聯網改變。未來所有商品都能聯網,將數據傳回云端,通過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分析,為消費者帶來實實在在的價值。汽車工業也將被人工智能徹底改變,盡管安全問題的解決路徑在傳統汽車廠商與創新廠家間有所不同,然而我們基本上還比較自信,有一天會進入來自動駕駛時代。此外,娛樂業及健康產業同樣也會被人工智能所改變。對于前者,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很可能會成為主流的內容形式,顛覆消費者對娛樂內容的消費方式;對于后者,通過基因分析、精準的醫療圖像診斷,患者的疾病將得到更加精準和個性化的治療。
《網絡傳播》:為什么說人工智能將為互聯網注入下一幕的新動能?
林元慶:互聯網發展經過了兩個階段,即PC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兩個階段,這兩個階段的發展依賴于人口紅利。但現在來說,互聯網的增長無法依靠人口紅利來驅動,人工智能將是移動互聯網的下一幕。過去一年當中,人工智能從一個高精尖的科技變成了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但人工智能背后的技術還是非常復雜的,需要投入去做的事情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