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
平日得閑,總喜歡在家擺弄些菜肴做一些可口的吃食。朋友家人說我的菜燒的不錯。其實我只是興趣所致,算不上太投入,有點“隨心所欲”的意味。
從時間上來說,我從10歲左右已經學著燒飯做菜。由于是家里的老大,父親常年在部隊,從很小就學會了幫家里分擔家務活了。起先是學用柴火燒飯,先用火柴點著木頭刨花,再加入劈好的柴火。燒柴一定要彼此之間架空,便于空氣流通,火才能燃燒的旺。先是學做飯,一口大的鐵鍋里,加入水,待水慢慢燒開,放入淘好的米,灶臺下添幾把柴火,等火由旺轉暗后用暗火燜飯鍋,這樣,一鍋香噴噴的飯就煮好了。然后就是學做菜。我陸陸續續地學會了炒洋芋絲、西紅柿炒雞蛋、小白菜蛋湯,然后陸陸續續跟著母親學和面,學會做饅頭,蒸包子什么的。不過小時候葷菜比較金貴,一般情況下母親都不讓我上手,好菜要等她親自掌勺。論起廚藝的真正長進,是在成家特別是在有兒子后。這時候生活也慢慢變得富裕起來,開始不愁吃不愁穿,對吃也講究了。我也已順理成章地在自己的小家庭掌勺了。我摸索著學會了做很多菜,無論是工作忙還是閑,做菜似乎成了我生活中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情了。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工作之后,步行或坐車去菜市場買菜,然后回來洗、切、做。我做菜做的認真,盡心,這可能緣于我B型血的性格。對于我來說,做飯并不是一件很復雜的活,反而覺得很有意思,也總結出一些自己的心得。
燒菜時心情很重要,心情好時烹飪,菜必色香味俱佳,心情不好時燒菜,火候往往難以掌握,菜不是燒焦了就是燒糊了,味道不是淡了就是咸了。
燒菜需要感覺。烹飪與藝術相似,感覺準了,咸淡生熟輕重都適宜。從客觀上講,女人燒菜有著很大的缺陷,女人太細膩,太專注,太保守,太死板,細膩有余而大局觀差,所以我們女人在燒菜時就要多一些自己獨特的味道和個性,從平淡中出新,讓家里每道菜品都有獨屬的媽媽的味道。
燒菜也需要想象力。廚房是任何一個女人智慧、想象力、性情發揮的最佳場所,它可以無視社會地位、也可無視運氣,在廚房里,女人可以錘煉自己的廚心、廚趣、廚藝、廚品。這些廚房里所必須的東西,與人的人品、性情、處事原則等,都是相連想通的。在廚房里,可以發揮我最大的想象力使食材“有味使之出,無味使之入”。味道足的食材,要想辦法把它的味道燒出來;味道不足的食材,要想辦法把輔佐的味道燒進去。有些食材類似少年,熱情高漲,勁兒太沖,要投點理智進去,算是敗敗火,去掉點魯莽;有些食材類似中年,心態平穩了,得投入熱情,旺火燒煮,高湯輔佐,才會讓它有滋有味。該加鹽加鹽,該加辣加辣,該加糖加糖。目的是使菜肴如人生一樣,看起來色澤鮮美,品起來滋味悠長。
會燒菜做飯還有一個好處,利于家庭生活穩定。因為即使是再美麗俊俏的面孔,天天看著也會覺得平淡無奇。而會做飯則不一樣,女人會做飯,男人就特別愿意回家。
所以做飯不僅使我有了閑情逸致,也改變了我急躁的性格,讓我變得沉穩,變得有條有理有板有眼,變得能靜下心來在復雜的事情中尋找著解決問題的路徑。做飯做菜也練就了我的平常心,讓我知道這個世界上生活是最基本的事情,所有人都是平常人,所有事都是平常事。也使我真正的領略了老子“治大國若烹小鮮”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