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萌+王衛華
2016年,對于傳統媒體來說,是危機四伏的一年;對于各色新媒體來說,則是野蠻生長的一年。在信息傳播渠道紛繁的當下,地方新聞網站面臨巨大沖擊,內容上無法與中央新聞網站相比,經營上無法與商業門戶網站抗衡,時刻面臨嚴峻挑戰。
大部分地方新聞網站面臨著相似的“三缺”局面:缺錢,缺技術,缺乏有效的管理體制和市場意識。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猛崛起,特別是在大數據技術開始大規模商用的背景下,“腹背受敵”的地方新聞網站何去何從?近年來,長江網根據自身核心業務和市場需求,積極布局移動互聯,創新拓展運營模式,在實踐中深刻感悟到:只有堅定不移地走轉型之路,才能在媒體變革的新形勢下,找到生存和發展的新航道。
堅持自主開發,實現新媒體技術升級
當轉型成為趨勢,對于移動互聯的布局也就成了地方新聞網站生存發展的重要支點。2014年下半年,長江網決定打造一款“新聞+服務”的App,作為進軍移動端的主打產品。是技術外包還是自主開發?長江網毅然選擇了后者,因為外在的技術力量很難做出完全符合自身需求的產品,更不用說后期調整維護、迭代升級的巨大溝通成本。
當時,網站面臨不少技術難題,內部技術團隊沒有開發客戶端的經驗,能否開發出來,開發能達到什么樣的水平,誰都說不準。一切從零開始,沒有現成模板,沒有過往經驗,技術人員在邊學邊做中摸索,失敗了就從頭再來。
長江網以務實的態度循序漸進,給內部技術團隊一定的寬容度和成長機會。起初網站制定的目標較低——“做出來就行”,技術人員們不服氣——“這可是我們自己開發的產品,不能拿不出手”。因此,每一階段的研發都能夠超出期待,“我們又有了一個更好的方案,過兩天就能實現!”“攻城獅”們常常為此興奮不已。有了內在動力,長江網移動客戶端的開發完全變成了一次充滿驚喜的體驗。
2015年4月,由長江網自主研發打造的武漢市首款時政新聞客戶端“武漢通”App開始試運行,7月1日正式上線?!拔錆h通”客戶端除設置有頭條、武漢、天下、時評等十余個新聞欄目以及視頻、薦新聞、移動數字報等移動端特色產品外,還秉持“新聞+服務”的理念,聚合了智能公交、醫院掛號、網上車管所、天氣查詢、在線翻譯等10多項便民服務功能,滿足市民的生活服務需求,“隨時隨地,掌握武漢”。由此,長江網開始步入移動互聯時代。
客戶端推廣是業界難題,網站為此動了不少腦筋。通過仔細梳理自身的政務資源、內容資源,線上策劃一系列針對政務人群、白領、大學生等目標群體的知識測試、互動答題、競賽投票、“零元奪寶”等活動;線下走進機關食堂、大型展覽等進行地推……借助各種方式強力推薦,“武漢通”受眾不斷增長,活躍度持續上升,綜合傳播力在“中國新聞網站App傳播力榜”排20名上下。
通過不斷試錯和培訓學習,長江網的技術實力迅速提升。“武漢通”App2.0版、長江網PC端“薦新聞”板塊,可以根據受眾閱覽習慣推薦新聞資訊;網站還實現了包括網絡輿情監測、產品口碑監測、輿論引導培訓在內的新媒體傳播大數據監測。
淬煉服務產品,在服務用戶中發展自身
網站轉型不僅是傳播方式的更新,更是思維方式的轉變,是對自身的突破與淬煉。隨著傳統廣告、流量變現等贏利模式的走弱,網站經營面臨著巨大挑戰。
沒有經濟實力,就不可能實現良性發展。轉變經營思路,首先從樹立用戶觀念做起。過去,網站視網友為受眾,與報紙的讀者、廣播的聽眾、電視的觀眾相似,只是互動性更強;現在,長江網嘗試著以“用戶”的觀念來研究和對待網站的服務對象,重視用戶體驗,研究用戶需求,在服務用戶中發展自己。
長江網將技術實力與媒體經驗相結合,推出了“新媒體管家”服務產品,根據客戶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資源匹配、輿情監控、第三方測評和軟件開發等服務,達到了良好的營銷效果和社會口碑。
2013年8月,長江網開通湖北首個輿情頻道,同時上線了網絡輿情云服務平臺,目前這個平臺已經歷兩次升級并逐步實現移動化。2015年投入使用的移動政務學習考核云平臺,先后在“全市《準則》《條例》網絡測試”和“市水務系統行政執法人員涉水法規在線培訓考核”中進行應用,取得良好效果。
長江網還運用視頻力量,探索微電影商業市場開發,以舉辦武漢大學生微電影大賽為契機,將微電影行業的新生力量集合到長江網的網絡平臺上。2015年,網站成立了“微電影個性化定制拍攝工作室”,為武漢公交集團策劃打造了《錘釘兄弟》《暖暖公交心》《開往春天的594》《微笑的力量》等公交員工本色出演的系列真人微電影。其中,《暖暖公交心》在全國公交首屆微電影大賽中摘得桂冠,《錘釘兄弟》也獲得了“共筑中國夢”中國網絡視聽節目優秀作品獎。
近兩年,長江網不斷完善和拓展“新媒體管家”服務產品,努力研發新的產品項目,不少優秀項目還獲得了財政扶持。其中,“文化產業大數據云服務平臺”“報刊新聞信息移動云服務平臺”項目獲得省市資金扶持;“大數據新聞分析挖掘云服務平臺”項目,獲評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6年度網絡視聽節目內容建設專項資金扶持項目”優秀案例。
創新傳播形式,提升媒體融合實力
新聞網站的核心競爭力,是在市場競爭中所具有的能夠持續有效地向讀者提供服務,并獲得盈利和持續發展的綜合性能力。長江網作為長江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的新聞網站,承擔著守好武漢網上輿論主陣地的使命,同時也在運用新技術新手段,創新傳播形式、提升傳播效用上,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探索。
2016年9月,“2016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在武漢開幕,長江網網絡直播間推出圖文直播,并對每一則重要新聞進行數字化分享,利用PC端、微博、微信、App、圖說、H5、小游戲等多個渠道多種形式,形成立體化、個性化的傳播報道,其中圖說新聞《網絡安全宣傳周 你知道嗎?》和《網絡安全大家談》閱讀量雙雙實現10萬+。
2015年初,武漢獲評全國文明城市,長江網第一時間推出“文明紅包 全民瘋搶”微信創意互動,其形式新穎、內容有趣,充滿正能量,半天時間轉發超5萬。隨后,長江網還策劃“做文明市民 領文明證書”等活動,吸引了10余萬網友熱情參與。
長江網還推出了本地化的“準自媒體平臺”——i新聞,培育媒體傳播裂變新力量,鼓勵網民用新聞的眼光審視自己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城市,發現身邊的美好與不足,推進城市發展。i新聞平臺通過用戶生產內容的方式,豐富了長江網的原創內容。
互聯網大大加速了新聞媒體產品的迭代,移動業態中的各類呈現方式,正在細分領域各領風騷。面對這個顛覆傳統、逆流而上的網絡時代,地方新聞網站更應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不斷迎接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