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新區迎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簡稱中心)是上海世博會建設的配套工程,建院初期以上海市浦南醫院工作人員為基礎,從全國二、三級醫院引進人才于2007年組建。中心職工總數為136人,其中衛技人員115人,正高職稱3人,副高職稱8人,中級職稱56人,初級職稱46人。
1 基本情況
中心建筑面積7 616 m2,占地面積10 253 m2,核定床位50張(涵蓋舒緩療護床位10張),下設2個醫療服務站、1個村衛生室。中心坐落于三林世博家園東北角,緊鄰北蔡鎮,服務范圍為5 km2,肩負著轄區內5.2萬居民的預防保健、基本醫療、計劃免疫、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康復“六位一體”的衛生服務。中心設置全科、中醫科、口腔防治室、預防保健科、臨終關懷科、臨床心理科及5個醫技科室。
近年來,中心成功創建為“上海市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上海市中醫藥特色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榮獲“上海市衛生系統文明單位”、“上海市平安單位”、“健康促進示范單位”、“上海市關愛生命奉獻愛心先進集體”和全國“關愛生命奉獻愛心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殊榮的獲得離不開醫務人員的辛勞付出,中心涌現了一批又一批先進工作者們,他們是愿做患者“人生最后一公里拐杖”的全國舒緩療護工作先進個人、新區十佳杰出青年蔣申貞;以“平凡的腳步”走著醫改“偉大行程”的上海市十佳家庭醫生徐高潔;為社區護理,尤其是老年護理、舒緩療護工作做出杰出貢獻的第二屆“左英護理”提名獎劉穎顏以及2016年上海市舒緩療護先進個人,在基層衛生工作中愛崗敬業、任勞任怨的主任醫師劉榮輝等。
中心秉承“以人為本、關愛為懷、精中融西、興院惠民”的服務宗旨,堅持“仁者愛人、和諧共謙、精研醫術、誠實守信”的醫院文化,希望更好地守衛社區居民健康的“大門”。
2 中心臨終關懷工作開展情況介紹
為落實《2012年市政府要完成的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實事》[滬府辦發(2012)6號]和《關于做好2012年市政府實事臨終關懷項目的通知》[滬衛基層(2012)10號]的文件精神,作為全市18家臨終關懷試點單位之一的迎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上海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浦東新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浦東新區紅十字會等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于2012年6月注冊臨終關懷科,2012年10月科室正式運行。
中心的臨終關懷科建筑面積350 ㎡,設有臨終關懷科門診及臨終關懷病區,臨終關懷科門診共30 ㎡,臨終關懷病區設3個功能區,分別為生活輔助區、服務區和管理區。病室3間共10張病床,關懷室1間共1張病床,護士站、治療室、處置室、活動室、談心室(評估室)、關懷室、家屬陪伴室、醫務人員辦公室、配膳室和沐浴室各1間。
2 . 1 合理布局充分體現人文關懷
臨終關懷科在裝修裝飾上充分體現了臨終關懷的特色。科室布局緊湊,合理設置臨終關懷三大功能分區,室內采光、色彩設計符合臨終關懷的溫馨特點和衛生要求。
病房裝飾注重環境建設,通過內部裝飾和宣傳傳播臨終關懷知識,介紹臨終關懷方法,體現樸素、溫馨、幽靜的服務特點,營造良好的臨終關懷教育氛圍。
科學設計人流和物流通道,合理確定進口和出口路線,走廊寬暢;病區設置電梯,病房走道符合消防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設有扶手、欄桿;樓梯、走道及浴廁使用防滑地板,并有防滑措施。
2 . 2 就診流程合理,隱私保護措施完善
就診時臨終關懷科醫生會介紹臨終關懷的內容和服務方式,根據患者病情確定是否符合收治標準。有床位時臨終關懷科工作人員會及時與患者家屬進行電話聯系,約定辦理住院手續。中心的居家舒緩服務對象為居住在本轄區內、具有上海戶籍或上海居住證的晚期惡性腫瘤患者。依據中心預防保健科腫瘤防治網提供的患者名單,居家舒緩人員還會上門征求家屬意見(家屬知情同意書),了解患者病情,進行“生活質量調查”及腫瘤患者生存質量評分標準(KPS)評分。居家臨終關懷服務為符合居家臨終關懷條件的癌癥晚期患者上門提供基礎性醫療服務,包括上門查房、了解病情、進行疼痛評分、調整治療方案和提供鎮痛藥物,并對家屬的護理進行指導和心理支持。
2 . 3 轉介制度完善,實現全程無縫管理
中心與上級醫院之間建立了臨終關懷轉介制度,對惡性腫瘤患者實行全程無縫管理,通過腫瘤卡和卡式評分法對晚期惡性腫瘤患者進行轉介、居家和住院臨終關懷雙向轉介制度。
規范轉介轉診服務,如遇有疑難、急重癥或受條件限制需要轉上級醫療機構診療的患者,家庭醫生及時為契約家庭成員提供轉診網絡內醫學專科各級專家的轉介、轉診服務,讓契約家庭享受到快捷、方便、專業的就診及健康保健服務。
2 . 4 團隊人員配置合理,照護能力出眾
臨終關懷科配備科主任1名、護士長1名、獲得上海市臨終關懷崗位培訓合格證書的執業醫師6名和執業護士5名。臨終關懷科由不同學科相互整合,團隊人員由臨終關懷科醫生、臨終關懷科護士、心理咨詢師、心理護理師、營養師、臨終關懷社會工作者、志愿者和臨終關懷科護理員等組成。
2 . 5 試點示范效應突出,特色工作贏得各方好評
中心先后選派7名醫生和8名護士參加了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和上海市臨終關懷崗位培訓,并選派業務骨干赴中國香港、中國臺灣、芬蘭、加拿大等地進行參觀考察培訓;2014—2016年,中心作為中國生命關懷協會、上海市臨終關懷崗位培訓臨床實習基地開展了實習培訓;2014—2015年參與對浦東新區第二批臨終關懷13家單位醫護人員的培訓;同期對上海交大護理學院見習生和上海健康醫學院志愿者進行了臨終關懷知識培訓,并與社會組織合作培訓臨終關懷社會志愿者60名。
通過連續3年參加上海市臨終關懷崗位職業資格培訓,中心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帶教老師,蔣申貞被聘為浦東新區臨終關懷質控組成員;總護士長劉穎顏受邀分別在上海市社區衛生協會、上海市醫院協會、上海市護理學會等主辦的國家級一類繼續教育“社區老年護理新進展研修班”、“社區護理科研能力建設學習班”上進行了“社區臨終關懷的進展與實踐”授課,并受邀在胡錦華健康教育促進中心、中國社區健康聯盟護理中心主辦的“醫養結合與護理適宜技術”培訓班上進行“臨終關懷理論與實踐”授課;主任醫師劉榮輝參加國家級一類繼續教育項目—社區臨終關懷新進展和適宜技術并進行“癌癥疼痛與護理”授課,同時受邀擔任上海市社區衛生協會全科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深圳市抗癌協會第一屆姑息治療年會大會顧問。
2 . 6 科研常抓不懈,創新驅動發展前進
中心臨終關懷科在臨終關懷事業上努力工作,不斷開拓和總結工作經驗,展示工作碩果。近幾年科室醫務人員發表了醫學論文3篇,課題立項3項;參編全國高等醫藥院校護理系列教材“社區護理”臨終關懷章節、《上海市社區安寧舒緩療護(臨終關懷)狀況一次性抽樣調查數據分析》和《2012年上海市政府實事及舒緩療護(臨終關懷)項目試點單位現狀與政策研究》。中心的“舒緩愛心家園—親善之家社區臨終關懷服務建設”科技創新項目榮獲2013年浦東新區總工會“先進操作法”入圍獎。
為有效緩解患者疼痛,提高生命質量,中心與東方醫院通過“癌痛規范化治療示范病房”創建活動將中心臨終關懷病房創建為上海市社區首家“無痛病房”,并結合居家舒緩工作,完成了“無癌痛社區”的建設,為在社區進一步推進臨終關懷工作樹立了楷模。
正如特魯多名言所述:有時治愈、常常幫助、總是安慰。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既然穿上白衣,我們就有責任護衛生命,為搖落的人生撐起尊嚴的從容。醫者之大,既治人,更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