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濤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6.27.051
摘 要:隨著城市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的速度也呈現出加快的趨勢,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城市交通的需求量,嚴重影響了城市環境的質量,同樣對城市居民身體健康產生了威脅。其中,以交通系統的危害最為嚴重,產生了大量的大氣污染物,具體包括了一氧化碳與氮氧化物,還有其他多種有害物質。即便國內汽車擁有量不大,但是,其產生的尾氣對于大氣污染的程度卻已經趕超發達國家,而在機動車數量不斷增加的同時,汽車尾氣對于大氣的污染也更加嚴重。由此可見,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城市交通尾氣污染十分嚴重,為此,城市交通規劃工作應當給予該問題一定的重視。
關鍵詞:城市交通 大氣環境 影響評價 預測技術 研究
中圖分類號:X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9(c)-0051-02
1 城市交通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的因子分析
現階段,城市交通最常見的方式就是不同類型機動車輛,或以汽油為燃料,或以柴油為燃料。而城市交通所排放的污染物也幾乎由機動車輛產生。所以,文章將以城市道路機動車輛為重點研究對象,分析其對于大氣環境產生的影響。
1.1 機動車輛污染物的排放
通常來講,機動車排放的污染物方式包括3種,即燃油蒸發、尾氣和曲軸箱竄氣。其中,機動車的尾氣主要成分有碳氫化合物、臭氣和一氧化碳等,而曲軸箱竄氣中的碳氫化合物所占比重為1/4,在燃油蒸發中,碳氫化合物所占比重在20%[1]。通過對上述3種污染物排放方式的調查和研究發現,機動車所排放的污染物當中,排氣管排放廢氣是最多的。
1.2 國家標準要求
根據我國輕型汽車排放污染物的相關標準內容規定,在型式認證試驗與產品一致性檢查試驗中,將污染物類型確定成碳氫化合物、碳氧化物以及一氧化碳。而在我國摩托車與汽油車污染物排放標準中,將一氧化碳與碳氫化合物確定為主要的污染物類型。自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修訂以后,明確具體需要控制的污染物。而針對以上對于城市交通污染物類型的確定情況,最終將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及氮氧化物當作城市交通對于大氣環境產生影響的評價因子[2]。
2 城市交通大氣環境影響評價與預測——以某市為例
2.1 城市交通車型組成
該城市在城市綜合交通規劃過程中,重點調查了市區內部重要交叉路口與路段機動車和非機動車。根據實際調查結果,可以了解到該城市道路交通的車型組成結構。
根據表1內容可以發現,在該城區內部,小型客車所占比重相對較大,其中也包括了中型的客車。而僅次小客車的就是摩托車,由此可以了解到該城市的機動車組成特點。
2.2 有關城市交通規劃的闡述
第一,道路網絡的方案。該城市在對道路網進行規劃的過程中,主要包含的內容有主干道、次干路,還有郊區公路與快速干道等等。其中,高速公路與城郊公路一般都分布在城區的周邊[3]。在城區內部,主要有快速干道、支路和主干道以及次干路。在整個城市的道路網絡當中,參與到評價路段的數量是3 112。
第二,評價道路網絡的方案。對于該城市交通道路網絡方案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可以采用“交運之星”這一軟件,把城市交通的實際需求量添加到規劃道路網當中,進而對交通運行的實際情況展開技術評價。通過軟件的評價發現,機動車交通量在不同等級道路中的空間分布,特別是單相交通量低于500 pcu/h的比重已經超出了95%。而且,根據評價內容發現,城市規劃道路網的運輸周轉量主要分布在快速路及城郊高速道路中,另外,在城市干路中也有所分布。在機動車以平均車速行駛在不同等級道路當中,對于主干路與快速路的車速時速一般控制在60~70 km,而對于城郊高速公路而言,平均時速在87.28 km[4]。
2.3 道路交通污染物的排放量預測及評價
對于該城市整體交通網絡而言,各路段交通排放屬于最明顯的排放源,而且3種類型污染物在路段交通中的排放量所占比重分別是96.82%、94.76%、98.91%。當利用該軟件對交叉口機動車的排放量進行計算的時候,因為只是處于怠速狀態的附加排放量,所以,此位置的交通污染排放量就明顯不多。
2.4 對道路空氣質量的預測和評價
通過城市交通量與排放因子能夠獲取路段與交叉口機動車的排放量,實際結果表明,這些區域機動車的排放源很強,對道路兩側一氧化碳與氮氧化物的濃度進行預測,進而客觀評價道路兩側的空氣質量。
其中,針對該城市交通規劃范圍內的3 112條路段及若干交叉口展開了機動車污染物擴散濃度的預測工作及空氣質量評價工作[6]。
通過表2內容可以了解到,交通規劃的道路網在空氣質量方面的效果良好,而且有超過60%的空氣質量評價在良好之上,達到了國家空氣質量的二級標準。其中,道路空氣質量一般的區域在城市快速路與城郊高速公路中。而道路空氣質量良好的狀態分布在城市的主干道處。
3 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交通供給而言,集中型城市形態與小環境容量是制約其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以宏觀角度分析,交通網絡容量的分析需要基于交通網絡失控資源的消耗與廢氣排放量控制條件之下。文章以某城市為例,對城市交通大氣環境影響問題展開了討論,并且以城市交通系統的發展為核心。為此,在城市交通的可持續發展規劃當中,一定要深入研究交通大氣環境影響預測及評價技術,進而更好地為其環境總容量的分析和評價提供所需的服務。
參考文獻
[1] 楊軍,李香杉.從優化城市交通規劃布局方面改善城市大氣環境[J].科技與企業,2015(11):108.
[2] 溫關常.淺談大氣環境影響預測中存在的問題[J].科技與創新,2015(17):46.
[3] 紀偉,林永波.高等級公路大氣環境影響評價模式的應用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2(9):73-75.
[4] 鄒味蓮,于蘇俊.環境影響評價中大氣環境防護距離和衛生防護距離的探討[J].青海環境,2013,23(1):23-25,43.
[5] 郝吉明,程真,王書肖.我國大氣環境污染現狀及防治措施研究[J].環境保護,2012(9):17-20.
[6] 李孟良,李菁元,王計廣.大氣環境改善需嚴控機動車排污標準[J].環境保護,2014(24):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