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英
摘要:我們的教育,時常忽視學生本身所擁有的學習動力。如何激揚學生自身的學習動力呢?“等待、發現、尊重、賞識、評價”,如此一般,我們欣喜地發現,原來——激揚有方 花開有時。
關鍵詞:教育;學習
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樣一幅畫面:(一位印度老人買來一輛汽車,可該如何使用呢?沒辦法,他只好用馬拉著汽車跑。)此時,您可能會啞然失笑:老人完全忽視了汽車本身所具有的動力嘛。然而,我們的教育不也正像老人一樣,常常忽視學生本身所擁有的學習動力嗎?
怎樣激揚學生自身的學習動力呢?我時常徘徊、沉思。子豪是班上典型的慢性子:一次學科測試,老師驚訝地告訴我,天哪!一節課,他只做了兩道填空題。我一點也不奇怪——他是那種可以什么也不用做,一直發呆到有人提醒才能回過神來的孩子。對于他的慢,我試圖用我的急來轉變,然而,我的暴風驟雨無濟于事。我想:算了,他的作業做不完,我就耐著性子等吧!放學后,我守在他的身邊,觀察他作業慢的原因。記得那天,他寫到用“漿”組詞時,又停下來開始發呆,我可不能讓他舊病復發,便直截了當地告訴他:你看,這個字的部首是“水”,與液體有關,是“豆漿”的“漿”,快寫吧!他臉上掠過一絲笑意,正要在本子上落筆時卻又停了下來。“怎么啦?”“我不會寫“糖漿”的“糖”。我心中一陣煩躁:明明叫你寫豆漿,你卻偏要寫個不會寫的糖漿,難怪作業總是做不完!可是轉念一想,
這孩子可不是今天才犯這個“毛病”。那天給他輔導作文不也是這樣嗎?我叫他照我說的寫,可他竟說:劉老師,我們不是這樣做的。說著,便提起筆迅速地寫起來。這時,我驚訝于他的敏捷。忍不住拿起來一看,太不可思議了。看來這孩子還真有自己的見解,并不盲從于老師。我再也不能無動于衷了,兩眼瞪得大大的,兩手揉著他胖乎乎的小臉蛋,大聲地叫起來:哎呀!子豪,你真了不起!能自己開動腦筋!就沖你這點,老師這個星期要給你評上“成長小樹苗”。從那天起,評價子豪的標準變了:只要每個星期能按時完成作業,就可以評上小樹苗。于是,在子豪的名字后面,“小樹苗”越來越多,他臉上的笑容也隨時可見!
我茅塞頓開:還沉思什么呢?激揚孩子如此明了:“算了,他的作業做不完,我就耐著性子等吧”——這是學會等待;“可是轉念一想,這孩子不是今天才犯這個“毛病”。”——對,學會發現;“兩眼瞪得大大的,兩手揉著他胖乎乎的小臉蛋,大聲地叫起來”——這不正是學會尊重和賞識嗎;“從那天起,評價子豪的標準變了”——毫無疑問,這就是學會評價。
教學中,我開始實踐我的“等待、發現、尊重、賞識、評價。”于是,課堂上舉起的小手更多了,活動時發表見解的聲音更響亮了;比賽時成功的笑容更燦爛了。班級管理我以學分評價為主,學生的學習過程,活動情況,成果展示等方面的表現,均以學分量化。每周結束,進行評比,獲取學分最高的前20名同學將獲得類似小紅花的“成長小樹苗”,粘貼在榮譽墻上,并獲取相應的獎勵。期末孩子們的學分匯總后,舉行一個獎品拍賣會,其樂無窮,收獲多多。
此刻,那個晴朗的日子清晰地浮現在我眼前。臨近新年的期末,我將孩子們一學期的綜合積分裝進“紅包”,發放給孩子們,作為獎品拍賣的“現金”。 孩子們拿著自己一學期的勞動成果,摩拳擦掌,準備著“大撈一把”。 “期末獎品拍賣會現在開始:九連環,起拍價300分,開始競拍”。隨著“拍賣師”一聲令下,30個孩子“磨刀霍霍”,臺下要價聲一浪高過一浪,“400!”“420!”“620”“620一次,620兩次,620三次。620分成交”“拍賣師”手中的銅鑼“當”一聲響起。起拍價300分的玩具九連環,被小晶收入囊中,他對勝利的陶醉我難以形容。可是,許多孩子卻不服氣地說:“下學期,我一定更加努力掙分,到了期末,當個‘大財主,拍到我最喜歡的獎品。”這場拍賣會的熱鬧情景,在拍賣會的第二天,《成都商報》作了詳細的報道。
激揚的實踐證明:珍愛生命,讓他在屬于自己的那一片人生海洋中從容地駕馭
起生命的航船。那么,每一個孩子都會在校園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每一朵鮮花都會開出屬于自己的那片燦爛!這正是——激揚有方,花開有時!
親愛的老師們,請堅信:激揚有方,花開有時!待到生命無限激揚時,我們再一起欣賞這幅詩意的畫卷:校園如春天般的燦爛。孩子歡笑,充盈在天地之間,枝頭盛開著鮮花,和著歌聲綻放;智慧涌動,校園生機勃發,靈動的生命一往無前;雨露滋潤,枝頭的嫩芽含笑迎接溫暖的朝陽;園丁辛勞,芳香駐留在學習勞作的瞬間……瞧,五彩蝶飛花舞間!